A | A | A

第十章 归 鸿

小说: 夜跑者的发现   作者:纸扇轻摇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夜跑者的发现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小郑拿着明信片,对陈明说:“陈哥,我想帮太姥找下亲人。”

陈明说:“这么多年了,除了这张明信片,什么消息都没有。怎么找?”

苏媛抱着小宝,迟疑的说:“要不试试,太姥惦记了一辈子?”

小郑是个小有名气的文化博主,很多人关注他的消息。当他把明信片与太姥的相关信息发布后,很快就有人给了回信。

晨雾中的庄士敦道泛着潮湿的水光,小郑握着那张浸透思念的明信片,看紫荆花瓣飘落在"安记"斑驳的匾额上。

1997年香港回归时挂的铜铃仍在檐角轻晃,与上海老宅的风铃遥相呼应。

"两位饮过凉茶先啦。"满头银发的店主推来两盏五花茶,青瓷碗底沉着朵干木棉,"裁缝安搬去北角那年,特意留低这盒丝线。"

老樟木盒里,十二色丝线仍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最上层那缕靛蓝与太姥的布衫同色。

在回归纪念馆里,管理员指着电子屏上的街道演变图:"多亏回归后启动的'城市记忆工程',这些老档案都数字化了。"

泛黄的街道图在屏幕上延展,小郑的手指停在1956年的批注上,陈明突然指着某处:"看这里!春秧街的档案照片里有安记的晒布架!"

春秧街市集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海产摊主用收音机播放着《东方之珠》,听到"安素筠"三字突然首起身:"陈师奶!上海亲戚来寻亲啊!"

二楼露台的香云纱老妇颤巍巍举起放大镜,胸前的翡翠平安扣映着晚霞——与太姥日记里"表姐随身佩戴,刻有安氏族徽"的记载分毫不差。

视频接通那刻,陈明将百家被铺在维港的星光下,李淑芬抖开同样纹样的布片,紫荆花与白玉兰在镜头里交叠。"表姑婆的信里说..."她翻开1958年的家书,夹着的黑白照上,襁褓中的陈爷爷穿着那件弹孔海棠衣。

"阿婆走那日正逢回归夜。"李明轩捧出镶着金紫荆徽章的骨灰盒,"她说要看着烟花等上海亲人。"

镜头扫过神龛,两张少女照中间供着回归纪念邮册,1997年的邮票上,太姥的故乡与香港的坐标被红线相连。

三日后细雨迷蒙,两家人相聚在北角唐楼。李淑芬打开贴满回归纪念贴纸的饼干罐,民国地契上并列的签名旁,新贴着港澳通行证复印件。

"当年典当行还在,"她将半枚翡翠耳环嵌进银簪缺口,"回归后改成了历史展览馆,这才寻回信物。"

太平山顶的薄雾中,苏媛为小宝戴上完整的翡翠耳环。李明轩将百家被残片缝进襁褓,针脚沿着1997年界限街的轮廓游走:"如今港珠澳大桥通了,小宝长大可以随时来看姨婆。"

暮色里的维港游轮鸣响回归纪念汽笛,两家人将太姥的日记与表姐的绣样合葬。泥土覆盖的刹那,日记本中的玉兰标本与绣样上的紫荆花轻轻相触,宛如两个白发少女隔世相拥。

返程航班穿越伶仃洋上空时,陈明翻开《岁时记》。新夹入的照片上,香港曾孙抓着回归纪念版木剑,小宝的银锁与太平山缆车同框。舷窗外,港珠澳大桥的灯火正连缀成线,恰似太姥当年缝补战火的银针。

子夜时分,樟木箱里的怀表突然奏响《东方之珠》旋律。沪港两地的时辰在月华中交融,院里的玉兰新枝上,并蒂花苞悄然绽放。

陈明看见少女时的太姥素筠与表姐坐在树下,将百家被上的金线抛向天际——那金线化作大桥的轨迹,连起了1949年的离散与2023年的月圆。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夜跑者的发现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