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番 外 岁时长明

小说: 夜跑者的发现   作者:纸扇轻摇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夜跑者的发现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寒露的晨光漫过老宅屋檐时,小郑拂去樟木箱底的浮尘,指尖触到本靛蓝布面装订的手札。太姥亲绣的玉兰纹封面下,压着张泛黄信笺:"待有心人续写岁时"。信纸边缘晕染着淡淡的药香,是老人常年捣药时沾上的当归气息。

木箱底则有块硬物,掀开垫箱的靛蓝粗布,有一方端砚,墨池里凝着干涸的朱砂——正是《岁时记》里记载的"抓周砚"。

"这是奶奶的陪嫁。"陈明用井水润开古砚,"我抓周时抓的算盘珠子,就是在这砚台上磨圆的。"他转动砚侧暗格,竟倒出半匣陈年香灰,灰中埋着几粒未化的仁丹。

苏媛将百家被铺在八仙桌上,牡丹纹恰承接住漏窗的光斑。被角1949年的补丁泛着柔光,细看竟是当年太姥拆解嫁衣改的尿布。"你们瞧这针脚,"她指尖抚过暗纹,"拆了七层滚边才凑够棉纱。"

小郑在针线箩深处寻得半幅白绢。玉兰花苞将绽未绽,金线里缠着几根银丝,箩底压着的香港邮票边缘,蝇头小楷补着:"待玉兰全绽,便托南风寄绢来。"

陈明取来祖传的牛角放大镜,镜柄缠着的红绳己浸成深褐——正是太姥当年为儿孙批改作业用的。

中秋前夜,香云纱包裹乘着海轮抵沪。李淑芬寄来的绣绷上,紫荆花枝攀着玉兰舒展,香港老裁缝用广绣技法补了半阙《蝶恋花》。附信里裹着缕银丝:"此乃家母临终拆解寿衣所得,嘱交素筠妹续完相思扣。"

月圆那日,两家人聚在老玉兰树下。陈明研开太姥留下的朱砂,苏媛教小宝辨识湘绣丝线,香港来的小曾孙女用粤语轻哼"月光光"。八仙桌摆着两地针黹:上海的缠枝莲顶针挨着香港的珐琅熨斗,太姥的桃木簪与表姐的银篦交叠成双。

"穿线要顺纹路。"苏媛引着两地孩子的手。沪港丝线在月下交缠,小曾孙女袖口的紫荆香囊暗吐芬芳。当最后一针穿过百年银丝时,玉兰树忽然簌簌摇枝,并蒂花苞在清辉中次第绽放,惊起梁间栖燕绕树三匝。

小郑新书《岁时记》付梓那日,古籍坊老师傅亲自操刀。安徽宣纸染作玉兰白,湖州狼毫题写封面字,书页间夹着十二色丝样——最末那缕靛蓝染着太姥布衫的日晒香。

小郑在扉页题跋:"文明不在琉璃柜中,而在阿婆煨药的陶罐底,在表姐补衫的顶针痕,在代代相递的指温里。"

霜降雅集当日,二十家书坊门前支起绣架。老裁缝在朱家角水榭演示"弹孔绣花",孩子们用祖辈旧裳改制布老虎,香港绣娘在石库门教小囡盘紫荆扣。当陈明展开那幅完璧的玉兰紫荆绣时,穿堂风忽送檐铃清响——与春秧街唐楼的铜铃遥相唱和。

小雪晨,李淑芬怀揣族谱跨过老宅门槛。泛黄宣纸上,安素筠与表姐的名讳终于并肩。供桌上,香港带来的陈皮鸭偎着太姥秘制的八珍糕,青花碗沿的热气氤氲成虹。小宝蹒跚着去抓周宴,腕间银铃与百年前的拨浪鼓同声叮咚。

入夜,樟木箱传出细碎响动。陈明掀开箱盖,太姥的顶针与表姐的银簪交叠成圆,月光漏过簪头铜芯,在砚台映出完整的安氏族徽。玉兰树忽落花如雪,恍惚见素衣少女对坐穿针,将离散的岁月补成漫天星河。

小郑在后记中写道:"今晨见陈大哥握着小宝的手裁红纸,刀刃游走处,太姥剪的'百子千孙'图重现人间。

真正的传承,原是这般在揉面声里续写药方,在穿针时重描族纹,在每双接过岁月的手中焐热文明。文明在抓周砚的朱砂痕里流淌,在百家被的补丁纹中绵延。

玉兰树上生生不息的年轮,没有炫目的科技,只有代代相递的手温,将战火、离散、岁月都酿成檐角风铃的清音。

岁时长明处,自有后来人”

冬至祭祖时,两家人同绣的《岁时长明图》悬于正堂。沪港丝线织就的玉兰紫荆下,供着那方浸润西代人手泽的抓周砚。

炉香袅袅间,苏媛教小孙女捣制八珍粉,陈明用祖传药秤称量当归,老宅院里的玉兰正在霜枝间孕育新蕊。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夜跑者的发现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