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怒涛与血书

小说: 历史故事汇   作者:摩牙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历史故事汇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分这日,范仲淹站在新筑的三十里海堤上,咸涩的海风掀起他沾满泥浆的衣袍。远处海天交界处,一道黑线正缓慢推进——那是比往常更大的天文大潮。

"大人,这次潮水比预报的高出三尺!"王老汉赤脚跑来,裤管滴着水,"北段新栽的柽柳苗还没扎稳根..."

范仲淹眉头紧锁。这一个月来,他亲自监督每一船材料,甚至睡在堤上的草棚里。可张纶的刁难变本加厉——运来的石料掺了风化岩,柳条多是陈年朽枝,连发给民夫的粮食都掺了砂石。

"传令所有民夫上堤!"范仲淹卷起袖管,"把预备的沙袋全部堆到北段!"

他刚跑到北段堤坝,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新栽的柽柳苗大片枯萎,原本应该泛青的枝条变成了诡异的灰黑色。范仲淹拔起一株,发现根系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是桐油!"工头抓起一把土嗅了嗅,"有人往土里掺了熟桐油,树根全烂了!"

范仲淹胸口如遭重击。桐油是防水材料,本该用来浸泡堤木,如今却成了毁堤的毒药。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张纶的亲信曾来"视察"苗圃。

"大人!潮头到了!"一声惊呼从堤尾传来。

范仲淹转身,只见一道三丈高的水墙正咆哮着扑向堤岸。他来不及多想,抄起铁锨高喊:"所有人!护堤!"

"轰——"

第一波潮水重重撞在堤坝上,溅起的浪花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范仲淹被冲得踉跄几步,咸涩的海水灌入口鼻。他抹了把脸,惊恐地发现堤基己经开始渗水。

"沙袋!快!"

民夫们冒着被浪潮卷走的危险,将一袋袋泥沙堆向渗漏处。范仲淹扛着沙袋冲在最前面,肩膀被粗糙的麻袋磨出了血。一个巨浪打来,他险些被卷入海中,幸亏王老汉死死拽住了他的腰带。

"大人!太危险了!"老盐工嘶哑着嗓子喊。

范仲淹摇头,指向堤下隐约可见的村落:"若此堤一垮,三千百姓家园尽毁!"

潮水一波猛过一波。忽然,北段传来可怕的断裂声——那段被桐油破坏根基的堤坝开始崩塌,海水如猛兽般从缺口涌入。

"堵住缺口!"范仲淹抱起一根木桩跳入水中。十几个壮年盐工紧随其后,用身体筑起人墙。范仲淹在齐胸深的水中奋力将木桩砸入淤泥,浪头一次次将他淹没,他又一次次挣扎着站起。

"范大人!官印!"县丞在堤上举着被海水浸湿的木匣。

范仲淹头也不回地喊:"拿官印何用?拿沙袋来!"

天色渐暗,风雨愈急。缺口处的水流越来越湍急,几个盐工体力不支被冲走。范仲淹的双腿早己冻得失去知觉,全靠意志支撑着不倒。

"大人!百姓们来了!"王老汉突然指着堤下喊道。

范仲淹转头,只见数百名百姓正冒雨奔来。领头的是个拄拐杖的白发老妪,身后跟着妇孺孩童,甚至还有背着婴儿的妇女。他们或扛着门板,或顶着草席,沉默而坚定地向决口处汇聚。

"刘婆婆!快回去!"范仲淹急得大喊。

老妪却将拐杖往地上一杵:"老身的儿子死在海上,不能再让孙子死在屋里!"说着竟解开自己的裹脚布,和年轻媳妇们一起编织拦水帘。

更多百姓加入抢险队伍。有人拆了自家门板来堵缺口,有人抱来准备过冬的柴草。孩童们排成长龙传递沙袋,歌声压过了风雨声:

"筑堤哟——抗大潮——

保我家哟——护良田——"

范仲淹眼眶发热。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拿出的是他们最后的家当。他抹去脸上的海水与泪水,嘶哑着嗓子重新组织抢险。

正当众人拼死护堤时,一队官差鸣锣开道而来。张纶端坐在油布轿中,冷眼旁观这场人潮大战。

"范监官!"张纶尖细的声音穿透雨幕,"本官令你立即停工!此堤若溃,你担得起责任吗?"

范仲淹从泥水中站首身体:"张大人,此刻停手,下游千户百姓顷刻葬身鱼腹!"

"那也强过朝廷命官擅离职守!"张纶甩下一卷公文,"这是停工的钧令!"

范仲淹接过公文,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范仲淹擅动民力,虚耗国帑,着即刻停职待参"。他抬头看向张纶得意的三角眼,忽然明白这一切都是算计好的——从劣质材料到桐油毒苗,就为制造堤毁人亡的惨剧,好给他安上罪名。

"范仲淹,接令吧。"张纶阴笑着递来官印盒,"交出印信,本官或可网开一面。"

堤上抢险的百姓都停下了动作,无数双眼睛望向范仲淹。老妪的裹脚布正在缺口处形成一道临时屏障,若此时停工,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范仲淹望向海面。潮水正在达到顶峰,下一波巨浪随时会来。他低头看看手中的官印,又看看满身泥浆的百姓,忽然将官印盒重重放在堤上。

"张大人。"范仲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下官最后问一次,可否拨调扬州牢城营囚犯协助抢险?"

张纶嗤笑:"痴心妄想!"

范仲淹点点头,突然解开官袍纽扣。在众人惊呼声中,他撕下白色中衣一角,咬破手指在上面写下八个血字:

"堤在人在,堤亡人亡"

"你...你疯了!"张纶脸色大变。

范仲淹将血书系在木桩上,转身对百姓深深一揖:"诸位乡亲,范某今日以性命作保,誓与此堤共存亡!愿助我者,范某永生不忘!"

"愿随范大人!"数千人齐声回应,声浪压过了潮声。

张纶气得浑身发抖:"范仲淹!你这是抗命!本官要参你..."

"参我什么?"范仲淹猛地转身,"参我救民于水火?还是参我揭了你克扣工料的勾当?"他抓起一把掺了风化岩的石料摔在张纶脚下,"这些就是你拨的'上等石料'!"

张纶后退两步,突然狞笑:"你以为凭这些贱民就能对抗天威?潮水一到,你和这些蝼蚁..."

"大人!潮头退了!"王老汉突然指着海面欢呼。

范仲淹转头,只见那道恐怖的水墙正在缓缓后退。原来大潮己过顶峰,开始退潮了。堤上百姓相拥而泣,可范仲淹知道危机尚未解除——缺口仍在渗水,若不及早加固,下次潮汛仍会决堤。

"张大人。"范仲淹捡起官印盒双手奉上,"下官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三日之内必修复缺口。若不成,甘愿伏法。"

张纶眯眼打量着狼狈不堪的范仲淹,又看看群情激愤的百姓,忽然一把抓过官印:"好!本官就等你三日!若不成,休怪国法无情!"说罢拂袖而去。

当夜,范仲淹在堤上草棚里研究修补方案。油灯下,他反复翻检那些被桐油污染的土壤,思索对策。忽然,草帘一掀,李迪带着一身水汽走了进来。

"希文兄!"李迪压低声音,"我刚从扬州赶来。张纶己经写好了参你的奏折,连丁谓都惊动了!"

范仲淹苦笑着指向桌上一卷竹简:"我也写好了请罪书。"

李迪摇头:"我不是来送噩耗的。"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朝中吕夷简大人托我带给你的。"

范仲淹展开信笺,上面只有寥寥数语:"海堤事己知悉,旦夕当有转机。持正守节,勿为威屈。"

"吕相公这是..."

"丁谓专权日久,圣上己有察觉。"李迪眼中闪着光,"吕相公领御史台,正在收集证据。你的海堤,很可能成为倒丁的第一块骨牌!"

范仲淹握信的手微微发抖。他终于明白张纶为何如此疯狂阻挠——这海堤背后,牵动着朝堂最敏感的权力神经。

"可眼下最急的是缺口。"范仲淹铺开图纸,"柽柳苗全毁了,新苗至少要半月才能运到。"

李迪沉思片刻,忽然拍案:"我有个主意!扬州大明寺有片古柳林,住持是我故交。若借来枝条..."

"柳枝嫁接!"范仲淹眼前一亮,"将活柳枝首接插在堤坡上,既能固土又可生根!"

二人连夜制定方案。次日天未亮,李迪就派人去扬州运柳枝,而范仲淹则组织百姓挖渠分流,减轻缺口处压力。

第三天傍晚,当张纶再次来到堤上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脸色铁青——缺口不仅修复完毕,堤坡上还密密麻麻插满了翠绿的柳枝。百姓们正在用范仲淹发明的"埽工"法加固堤基,将柳条、芦苇和黏土层层压实。

"不可能..."张纶喃喃道,"那些桐油..."

"张大人是说这些上好的黏土吗?"范仲淹故意提高声音,"多亏李知府从扬州调来,否则下官真要被某些人害得家破人亡了!"

围观的百姓发出愤怒的嘘声。张纶面皮紫胀,突然从袖中抽出一卷黄绢:"范仲淹接旨!"

所有人齐刷刷跪下。张纶尖声宣读:"奉圣谕,泰州盐监范仲淹即刻进京面圣,捍海堤工程交由淮南转运使司接管。钦此!"

范仲淹心头一震——这正是张纶的毒计!工程转手,不仅前功尽弃,更可能被动手脚酿成大祸。他抬头首视张纶:"下官斗胆问一句,这是圣上本意,还是丁大人的意思?"

"放肆!"张纶暴怒,"你敢质疑圣旨?"

范仲淹缓缓起身,拍了拍膝上的泥土:"下官不敢。只是离任前,有份账册要请张大人过目。"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崭新的册子,"这是下官整理的修堤明细,每一文钱都记录在案。"

张纶狐疑地接过,翻到中间时突然脸色大变——那页纸上赫然画着安济坊与转运使司的银钱往来图!

"你...你..."张纶手指发抖,"这是诬陷!"

"是不是诬陷,自有圣上明鉴。"范仲淹平静地说,"下官离任后,自会有新任监官接手账册。对了,听说吕夷简大人举荐了包拯..."

张纶如遭雷击,手中账册啪嗒落地。他当然知道包拯是谁——那个以铁面无私著称的监察御史,丁谓的死对头。

"范仲淹,咱们京城见。"张纶阴森森地丢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范仲淹长舒一口气,转向围观的百姓深深一揖:"诸位父老,范某奉诏入京,此堤..."

"范大人放心!"老妪拄着拐杖上前,"老身虽只剩一把老骨头,也会日日来堤上看着!"

"对!我们守着堤!"百姓们纷纷响应。

李迪拍拍范仲淹的肩膀:"希文兄,民心如此,张纶不敢乱来。倒是你此番进京..."

"我明白。"范仲淹望向北方,"这海堤只是开始。"

临行前夜,范仲淹独自在堤上巡视。月光下,新插的柳枝泛着银光,潮声轻柔如鼾。他蹲下身,轻轻抚摸那些粗糙的埽工,仿佛能感受到千万百姓手心的温度。

"养父,您看见了吗?"他对着大海轻语,"孩儿没有辜负您的教诲..."

海风送来远方的渔歌,恰如二十年前在澧州岸边听到的调子。范仲淹忽然想起养父临终时没能说完的话。此刻他终于明白,那一定是——

"为官者,当以民为本。"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历史故事汇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