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八年,济南府贡院外的槐树下,西十二岁的蒲松龄又一次名落孙山。秋雨打湿了他褴褛的青衫,墨匣里最后半块松烟墨也化开了。就在他准备撕毁所有文稿时,一位白发老妪拄着狐首杖出现,伞面绘着《山海经》的奇禽异兽。《蒲柳泉先生年谱》未载的是,老妪袖中落出的玉屑,在雨中竟结成"西华"二字。
"后生,老身有支旧笔相赠。"老妪从怀中取出支斑竹狼毫,笔管刻着细如蚊足的《黄庭经》。蒲松龄接笔瞬间,听见狐鸣般的细语:"子非功名中人,当为鬼狐立法。"这声音首透骨髓,与他后来在《聊斋自志》所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的感悟如出一辙。老妪离去时踏雨无痕,只留下个豹尾扫过水洼的残影——正是西王母的化身。
这支"狐笔"确有神异。每当蒲松龄夜间写作,笔尖会自行渗出青紫色墨汁,写就的文字在烛火下会浮现微型《五岳真形图》。康熙十年在崂山采风时,他偶遇位戴芙蓉冠的道士,对方一见此笔即稽首称"太真法器"。当夜蒲松龄梦中见三只青鸟衔来玉简,简上刻着《崂山道士》的完整故事,其中穿墙术的描述竟与《抱朴子》"隐形法"一字不差。
西王母的启示更多通过梦境传递。在撰写《画皮》时,蒲松龄连做九夜相同的梦:一位豹尾女子用玉胜挑开美人画皮,露出《黄帝内经》五脏图。当他按梦中所示修改故事,让道士"授木剑斩妖"的情节变成"剑击其首",书房突然弥漫昆仑雪莲的香气。后来他在《聊斋志异》手稿本此处加注"仿《真诰》斩尸法",暗示己识破西王母的隐喻。
康熙二十一年上元夜,蒲松龄在淄川家中忽见案头水仙开花。每朵花蕊中都坐着个微型人物,正演绎着《婴宁》《聂小倩》等故事。西王母以《汉武帝内传》描述的形象显现于铜镜中,额间蛇纹流转着《搜神记》《太平广记》的片段。她将玉浆滴入蒲松龄的砚台,墨汁顿时显现《女仙外史》未载的"太阴炼形"秘法。
"以幻修真,借假明道。"西王母的声音如冰泉漱玉。她展开幅鲛绡,上面《青凤》故事的文字突然化作真实场景:狐女青凤实为西王母侍女,她与耿去病的姻缘是为传授"和光同尘"之道。最神奇的是,当蒲松龄重读自己写的《青凤》结尾,发现多了段"异史氏曰",论述狐仙修炼与《周易参同契》的关联——这段文字他确信从未写过。
瑶池文会的梦境最为离奇。蒲松龄梦见自己乘青鸾飞至昆仑,见西王母正命群仙排演《聊斋》故事:《陆判》中的换头术由扁鹊实操,《阿宝》的离魂症被岐伯诊断,《白于玉》的升天场景则由萧史弄玉奏乐。最震撼的是《崂山道士》被改编成真正的道教科仪,其中穿墙术演示着《悟真篇》"形神俱妙"的境界。
康熙西十五年,蒲松龄在整理《聊斋志异》定稿时,发现每册扉页都自动浮现豹尾纹路。西王母最后一次显现是在他临终梦中,她手持的玉版刻着《聊斋》所有故事,但每个字的偏旁都重新组合成内丹术语。当蒲松龄魂魄被接引至昆仑文苑时,看见自己的作品正与苏轼《赤壁赋》、李白《梦游天姥吟》并列于"太阴真文"架上。
光绪年间,一位道士在崂山发现部《聊斋》抄本。书中夹着的槐叶上,用虫蛀孔洞组成西王母蛇纹图案。当月光透过叶面,墙壁会投射出《黄庭经》修炼图谱——这正是蒲松龄当年那支"狐笔"中暗藏的奥秘。2011年,山东淄博蒲松龄纪念馆的监控拍到奇异画面:午夜闭馆时,《聊斋志异》手稿本无风自动,展开的正是《青凤》那一页......
---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