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埋玉

小说: 历史故事汇   作者:摩牙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历史故事汇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灵隐寺的晨钟响到第三声时,知客僧发现山门外躺着个冻僵的婢女。她怀中紧抱的檀木匣子缝里渗出暗红,揭开竟是沾血的诗稿。住持慧明禅师凝视最上方那页《同心歌》,忽然合十长叹:"阿弥陀佛,三生石上旧精魂。"

这声佛号惊动了偏殿抄经的新来僧人。他腕间悬着的毛笔突然折断,墨汁在《金刚经》上晕开大片乌云。待他冲进大殿,慧明禅师己捧着诗稿走向藏经阁。两人擦肩而过时,一阵怪风掀开最上面的诗笺,露出"阮郎"两个洇血的字。

"师父!"僧人的惊呼惊飞檐下宿鸟。他跌跌撞撞追了几步,突然捂住胸口跪倒在地。小沙弥们看见这个法号"道郁"的师兄呕出大口鲜血,竟与诗稿上的血迹一模一样。

同一时刻,孤山放鹤亭畔的老梅突然开花。葛洪道院的童子看得真切,那株枯了二十年的老梅,先是爆出满树红萼,接着有穿松花绿衫子的女子在树下拾诗笺。待他揉眼再看,只剩一缕青烟绕着梅枝,空气里浮动着冰雪般的冷香。

钱塘县衙的鲍仁接到噩耗时,正在批阅公文。惊堂木从手中滑落,将"强占民田案"的状纸砸出个凹痕。他连夜赶往镜阁,只见苏小小素衣如雪躺在湘妃竹榻上,唇边还凝着抹淡淡的笑意。妆台上摆着半干的胭脂,画了朵小小的梅花。

"姑娘临终前说..."春桃哭得几乎昏厥,"说不要麻衣丧幡,要松柏枝和诗笺..."

鲍仁解下官印放在一旁,亲手为苏小小整理遗容。当他碰到她发间那支木簪时,突然触电般缩回手——这分明是孤山老梅的枝条削成的,簪头还缀着粒将开未开的红萼。

出殡那日,西湖结了薄冰。鲍仁力排众议,以县令身份为苏小小举行士大夫规格的葬礼。十六个书生抬着沉香木棺椁,送葬队伍从西泠桥一首排到葛岭。当棺木缓缓降入墓穴时,围观人群突然骚动起来——土坑里竟有一层鲜红的梅花瓣,像是有人特意铺就的锦褥。

"湖山此地曾埋玉。"鲍仁亲自撰写的墓志铭在冬阳下泛着青光,"风月其人可铸金。"碑文落款处本该署名的地方,却刻着个小小的同心结图案。

下葬后第七日,灵隐寺来了个疯疯癫癫的僧人。他在苏小小墓前坐了三天三夜,第西天清晨,扫墓人发现墓前多了串菩提念珠,而僧人己不知去向。更奇的是,墓碑上那个同心结图案里,竟生出一株嫩绿的梅苗。

开春后,钱塘流传起两件奇事。一是苏小小墓前的梅树一夜长到丈余,开出的花全是罕见的重瓣绿萼;二是灵隐寺藏经阁的《金刚经》抄本上,墨渍渐渐显出一个女子侧影,有香客信誓旦旦说见过那影子在月光下翻动经页。

鲍仁升任吴兴太守那年,特意重修了镜阁。他在阁中新辟"梅影轩",陈列苏小小生前收藏的诗文典籍。每逢她的忌日,总有人看见个穿麻衣的读书人在轩中彻夜抄写《鲍参军集》,晨光初露时便消失无踪。

又过了许多年,西湖边的歌妓们兴起个新风俗:每逢腊八,她们就乘油壁车到西泠桥畔,往水里投诗笺。有个年迈的乐工声称,曾在雾中见过苏小小坐在放鹤亭抚琴,身边站着个穿僧袍的俊朗男子。他试图靠近时,两人化作满亭纷飞的梅瓣,琴案上留着半联新诗:"人间别久不成悲..."

清明细雨中的某个清晨,守墓人发现苏小小坟前多了块无字碑。碑上放着一支褪色的木簪,簪头的梅花苞终于完全绽放。更令人称奇的是,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花蕊上时,那五片花瓣齐齐脱落,在碑面排成个小小的"郁"字。

从此,油壁香车成了西湖一景。百年后仍有歌妓传说,若在梅雨时节吟着《同心歌》经过西泠桥,偶尔能听见空中传来环佩叮咚。有年冬天特别冷,几个书生在孤山踏雪寻梅,竟在放鹤亭的石桌上发现半盏温热的茶,旁边摊开的诗册正好停在"何处结同心"那一页。

而苏小小的故事,就这样随着西湖的烟波,一代代流传下去。唯有那株墓前梅年年开花,花瓣上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烁,像极了那个遥远的清晨,油壁车里落下的泪。

……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唐.李贺

[全文完]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历史故事汇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