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是刻在远风集团骨子里的基因。
当秦奋的指令下达,这台由他亲手设计和打造的庞大机器,便以一种远超这个时代平均水平的效率,开始了高速运转。
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刚刚关上,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李大柱和质量管理部总监张巧玲便一路小跑,各自返回自己的“战位”。
整个远风产业园,仿佛有一股无形的电流瞬间通过,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而有序。
技术研发中心,灯火通明。
李大柱召集了旗下所有产品线的总工程师和核心技术员,包括刚刚在IH电磁加热技术上取得突破的赵援朝、在洗衣机动态平衡算法上取得进展的王小虎等人。平日里,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技术大拿”,此刻却都像小学生一样,围坐在一张巨大的会议桌前,神情肃穆。
“任务,秦董刚刚下达了,十万火急!”李大柱把秦奋的要求原原本本地传达了一遍,然后用拳头重重地锤了一下桌面,“都听明白了吗?咱们这次不是要做一份简单的产品说明书,而是要做一本能拿到上海,拿到那些最挑剔的专家面前,让他们一个字都挑不出来的技术圣经!”
“我们要把每一款产品的设计图纸、核心参数、材料牌号、工艺流程、性能曲线、国家及国际对标标准……所有的一切!全部整理出来!中英双语!图文并茂!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熬多少个通宵,一个星期之内,我要见到一本可以拿去当大学教材的《远风家电技术白皮书》!”
“明白!”会议室里响起整齐划一的回答,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火焰。
这不仅仅是一个任务,更是一次向外界,尤其是向上海那个中国工业曾经的最高殿堂,展示远风技术实力的绝佳机会。作为技术人员,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感到热血沸沸腾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质量管理部和国际贸易部所在的办公楼,同样进入了“战时状态”。
张巧玲的指令更为细致和严苛。
“我现在念一下,大家分头行动!”她站在一块白板前,手中的笔飞速划动。
“第一组,由我亲自带队,立刻起草《远风-浦东项目特供产品质量监管协议》,版本号V1.0。核心原则:所有质量标准,在现行国标基础上,上浮百分之三十!所有检测流程,必须包含破坏性实验抽检!所有零部件,必须实现二维码溯源!这份协议,要让对方看到,我们对质量的控制,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第二组,立刻联络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和德国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公司(TUV)的驻华办事处。告诉他们,我们远风集团,有一批总价值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家电产品,准备用于一项重大的政府合作项目。我们希望自费聘请他们,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这批产品进行全面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质量检验,并向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出具具备国际法律效力的质检报告。钱不是问题,我们要的是他们的权威和公信力!”
“第三组,联系我们所有的核心供应商,向他们正式下达《关于远风-浦东项目供应链质量保证的联合声明》的征询函。我们要告诉他们,所有为这个项目提供的元器件,都必须提供最高等级的质保证书。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向浦东方面做出质量连带承诺!这是荣誉,也是责任!”
一道道指令清晰地发出,整个团队立刻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开始啮合、转动。联系国际机构的电话立刻拨了出去,草拟协议的团队已经开始查找法条和技术标准,发往供应商的函件也在加急起草中。
秦奋的战略意图,张巧玲心领神会。
在谈判桌上,实力永远是最好的语言。而远风的实力,不仅仅是先进的产品,更是这背后一整套远超同侪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
他们要做的,不是去“说服”浦东的官员,而是用一套他们从未见过的、无可辩驳的、极度专业的组合拳,让他们从心底里“信服”。
……
一周后。
凤栖市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副总裁王奎山正襟危坐,眼神凝重。他的旁边,坐着已经晋升为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的杨明。
在王奎山的腿上,放着一个厚重的黑色公文包,包里没有装钱,装的是远风集团这一个星期以来,倾尽全集团心血的成果。
那是一份被命名为《关于远风集团全面参与及支持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的创新合作方案》的完整提案。
这份提案,厚达三百多页,重约五公斤,被分装在五个精致的文件夹里。
第一部分,是由王奎山亲自执笔,秦奋逐字逐句修改过的《致浦东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函》。信中以极具高度和格局的语言,阐述了“以物易地”模式对于解决浦东当前困境的“三赢”价值,通篇不谈商业利益,只谈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
第二部分,是市场部撰写的《“家电进家”对提升动迁居民幸福感与社会稳定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里面引用了详实的用户调研数据和社会学分析,论证了方案对民心的巨大价值。
第三部分,是李大柱团队呕心沥血完成的《远风核心家电产品技术白皮书》。这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文件,详细到连一颗电容的品牌和耐压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第四部分,是张巧玲团队草拟的《产品质量与验收协议(草案)》。那里面严苛到近乎变态的条款,足以让任何一家制造企业的法务和品控部门负责人看得头皮发麻。
第五部分,则是附录。里面包含了远风集团的企业资质、历年获得的国家质量奖证书复印件、银行信用评级报告,以及最重要的——两份由SGS和TUV驻华首席代表亲笔签署的、表示愿意接受远风集团委托,对相关项目产品进行独立质检的意向书回函!
王奎山抚摸着公文包,心中感慨万千。
他跟在秦奋身边这么多年,自以为已经习惯了这位年轻董事长的奇思妙想和宏大布局。但这一次,当这份完整的提案摆在他面前时,他还是被深深地撼动了。
这哪里是一份商业计划书?
这分明是一份准备周全到了极致,缜密到了令人敬畏地步的“作战方案”!
它已经完全超出了商业谈判的范畴,上升到了战略博弈的高度。秦奋根本没给对手留下太多质疑和犹豫的空间,他用一种近乎碾压的专业姿态,提前回答了对方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
王奎山甚至能想象,当浦东开发办那些精明的“老狐狸”们看到这份提案时,脸上会是何等精彩的表情。
“老杨,”王奎山忽然开口,对身边的杨明说道,“你说,秦董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杨明扶了扶眼镜,苦笑道:“王副总,这个问题,我从进厂第一天就在想,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我只知道,我们只需要跟着他的脚步,就永远不会走错路。”
是啊,跟着他,就够了。
王奎山深吸一口气,目光望向窗外,那片繁华的国际都市,已经出现在了云层之下。
……
上海。浦东开发办。
“远风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小组”的临时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压抑。
自从那天碰头会后,陆家明就一头扎进了故纸堆里。他带领着从规划、财政、土地三个局抽调来的几名业务骨干,试图将自己那天在会上提出的几个应对思路,细化成可执行的方案。
然而,理想很,现实却骨感得可怕。
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
“陆处长,资产评估这块,太难了。”财政局来的老会计周师傅愁眉苦脸地说道,“我们咨询了物价局的同志,他们说,以零售价作为国有资产置换的评估基准,史无前例!没有任何政策依据。万一将来审计署查起来,这口锅谁背?”
“还有土地这边也是,”土地局的年轻干部小李也一脸为难,“我们查遍了法规,土地出让只有‘招拍挂’和‘协议出让’两种。这个‘以物易地’,到底算哪一种?性质怎么定?合同怎么签?完全是摸着黑走路啊!”
规划局的同事更是抱来了一堆规划图:“陆处长您看,这片区域未来规划的是金融贸易区,那片是高科技园区,引进的企业都是有门槛的。远风集团虽然是家电巨头,但它和我们浦东未来的产业定位,真的完全匹配吗?如果为了解决眼下的困难,锁定了一块黄金地块,结果发现它不符合长远规划,那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个个难题,像一座座大山,重新压在了陆家明的心头。他发现,自己那天的慷慨陈词,更多是出于一种激情和胆气,而真正要将这“石破天惊”的想法落地,每一步都是在走钢丝,每一步都可能掉进万丈深渊。
他甚至开始有些怀疑,黄启元主任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是不是就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就在办公室里愁云惨淡之时,主任办公室的秘书小跑了过来。
“陆处长,楼下有位自称是凤栖远风集团副总裁的王奎山先生,指名要给‘远风项目可行性研究小组’送一份文件。”
“远风的人?”陆家明一愣,心里嘀咕,他们消息这么灵通?连我们成立了小组都知道了?
“让他上来吧。”他挥了挥手,心里并没太在意。估计是来补充一些材料,或者打探一下消息的。
几分钟后,王奎山在秘书的引领下,走进了办公室。他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一身得体的深色西装,显得沉稳而干练。
“您好,请问哪位是陆家明处长?”王奎山微笑着问道,语气不卑不亢。
“我就是。”陆家明站起身。
“陆处长您好,我是远风集团的王奎山。”王奎山伸出双手,递上了自己的名片,然后将那个沉甸甸的公文包放在了陆家明的办公桌上,“受我们秦奋董事长的委托,特地为贵小组送来一份我们关于此次合作的初步构想方案,希望能为各位领导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他没有多做停留,客气地寒暄了两句后,便告辞离去,尽显礼数。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桌上那个鼓囊囊的公文包。
“什么参考资料,搞得这么神秘。”财政局的周师傅撇了撇嘴。
陆家明也有些好奇,他打开公文包,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拿了出来。
当那五个封面烫金、装订精美的文件夹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时,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了。
所有人都被这阵仗惊住了。
陆家明颤抖着手,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本——《致浦东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函》。
当他翻开,看到那大气磅礴、立意高远的文字时,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当他拿起第二本,看到那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时,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
当他拿起第三本,那本厚得像词典一样的《技术白皮书》,随意翻开一页,看到那密密麻麻、专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路图和性能参数时,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而当他最终看到附录里,那两份来自SGS和TUV的回函,看到上面清晰的、带着国际认证机构LOGO的抬头和首席代表的签名时,他手里的文件夹“啪嗒”一声掉在了桌上。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看着桌上那堆文件,脸上的表情从好奇,到惊讶,再到震撼,最后化为一种难以置信的敬畏。
财政局的周师傅,拿起那本他最关心的《产品质量与验收协议(草案)》,只看了两页,便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这个质量标准,比我们国家给出口免检产品的标准还要高!这是要生产军品吗?”
土地局的小李喃喃自语:“政策定性、适用范围、特殊时期的特殊解决方案……他们……他们把我们这两天愁白了头的问题,全都替我们想到了……”
一名规划局的干部指着白皮书里的一页,结结巴巴地说道:“他们……他们甚至对我们规划中的不同功能区,提出了适配的家电产品组合建议,还分析了这对未来社区智能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疯了!
这帮人简直是疯子!
陆家明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哪里是一家乡镇企业?这哪里是一群“泥腿子”企业家?
这分明是一群拥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恐怖执行力的“正规军”!
他们根本不是在等待被审视,他们是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主动定义这场合作的游戏规则!
陆家明猛地抓起那几份文件,也顾不上跟同事们打招呼,转身就冲出了办公室,直奔楼上黄启元的办公室。
他一路狂奔,心脏砰砰狂跳,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场硬仗,或许……从一开始就打错了方向!
他们不是对手,他们是远风集团梦寐以求的,最强大的盟友!
(http://www.i7xsw.com/book/CCnCC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