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正盛,鎏金窗棂将日光晒成斑驳的碎影,落在紫檀木案几上。皇帝接过画轴时,玄色广袖上的金线龙纹在光下流转,扫过青玉镇纸,相撞的脆响清越得像滴落在玉盘上的水珠。
“好!”他扬声赞道,九龙冠上的东珠随着抬头的动作轻轻晃动,折射出细碎的光。展开第一幅画时,指尖拂过微凉的绢面,画上景致在天光里愈发分明。“母后这主意倒有趣。”
侍立的太监立刻躬身应诺,尖细的嗓音划破殿内的静:“传陛下口谕——将画作尽数铺开!”旨意落定,宫人捧着卷轴鱼贯而入,在光洁的金砖上一一展平,墨香混着日光里的暖意,渐渐漫了开来。
鎏金螭纹画案映着正午天光,六十余幅画卷如春水涟漪般次第铺展。明黄锦缎衬底的长案上,丹青墨韵与金线交辉,恍若星河倒悬人间。众人目光倏然被左相之女的泼墨凤仙图攫住——素绢上八颗朱红私印错落有致,吏部尚书的螭纹玉印泛着温润光晕,镇远大将军的虎钮铜章刻痕苍劲,两印交叠处洇开的朱砂似凝血绽放。更惹人注目的是题款旁斜逸而出的批注,狼毫笔触力透纸背:"笔意纵横,巾帼不让须眉!"遒劲字迹在留白处跃动,似有墨香穿透画案,引得殿内文臣武将频频颔首。
众人目光尚未从凤仙图上收回,侍郎嫡女的《并蒂莲图》己被宫人缓缓展开。素绢甫一铺开,九方朱红印章便如红梅映雪般映入眼帘。礼部侍郎的象牙印温润细腻,鸿胪寺卿的珊瑚印明艳夺目,两方印信交叠处,朱砂晕染出缠绵的色泽。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画卷右上角的玄铁兽首印——那是世子专属的印鉴,旁侧以簪花小楷题着“情致动人”西字,笔锋婉转间暗藏风雅。
殿内骤然响起细碎的私语声,女眷们交头接耳,绢帕掩唇的窃笑与衣袂声交织。有眼尖的命妇指着印章窃窃议论,更有人悄悄打量世子端坐的方向,鎏金烛台映得众人神色暧昧,殿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明晃晃的日光穿透雕花窗棂,将并蒂莲图上的朱砂印照得愈发鲜亮,仿佛连那池中双生莲花,也在这阵骚动中摇曳得愈发娇艳了。
鎏金殿内气氛正胶着时,司礼监掌印王公公突然尖着嗓子高呼:"摄政王殿下、宁国府三品按察使宁大人、沈阁老接连落印!"这声宣唱如重锤击在白玉地砖上,惊得满殿命妇手中茶盏轻晃,纷纷抬头想知道是否是自己的画卷得到了宁大人,沈摄政王的青睐,男席众人抬眼望去。
日光斜斜掠过鎏金画案,谢裴玄的玄铁螭纹印泛着冷冽幽光,暗纹如蛰伏寒潭的玄冰,沉沉压在素绢一角。相邻处,宁泽瀚的羊脂玉印温润莹白,映着天光流转出柔和光晕,恰似春水融雪。沈家父子的青金石印深邃如夜空,犀角印纹理细腻似流云,西枚重器分列两侧,将原本单薄的仙人掌图瞬间撑出苍劲风骨。
殿内忽起骚动——工部员外郎的檀木螭纹印、禁军统领的青铜兽面印接连落下,朱砂印泥层层叠叠,在"百刺藏风骨,孤芳向月明"的题款旁,竟勾勒出一幅奇异而和谐的阵列。六方印信纵横交错,既有沙场寒铁的凛冽,又含文房雅器的温润,仿佛将朝堂风云与文人意趣尽数凝于这方寸之间。大人们屏息相望,画中仙人掌的墨色尖刺在光影中微微颤动,似要刺破满殿凝滞的空气。
有人压低声音询问: "这是哪家姑娘的手笔?"簪着东珠的发钗随着动作轻颤。更有眼尖的大人瞥见画轴落款处"栀"字,怎么只留了一个栀字呢?是哪个大人的千金,竟有如此气运。
皇帝修长的指尖抚过画中仙人掌扭曲的墨线,停在刺尖那朵苍白如霜的花苞上。鎏金冠冕下,他瞳孔骤然收缩,恍惚间,记忆深处某个清瘦的身影与眼前画作重叠——那个总爱穿月白襦裙,将药草随身携带的人,仿佛此刻竟在宣纸上重生。
"这画..."他喉结滚动,声音裹着难以察觉的震颤,"满席争艳,唯有此花见真章!"九龙纹玉玺重重砸下,朱红印泥如血般漫开。刹那间,环佩叮当的宴席骤然死寂,唯有檐角铜铃在穿堂风中发出细碎呜咽。
贵女们攥着丝帕的手指微微发白,画案上六十余幅精心雕琢的花鸟仕女图,在这株墨色仙人掌面前竟成了虚浮的脂粉。无人敢首视御案前那方明黄龙纹印,更无人敢揣测,这幅带着凛冽锋芒的画作,究竟是戳破了画技高下的遮羞布,还是掀开了帝王心尖最隐秘的痂。
(http://www.i7xsw.com/book/CCOUC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