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真正的食盐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原始社会流水账 http://www.i7xsw.com/book/iNiNxC.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断腿婆婆把平底锅架在了一个小灶上,小灶是在砌筑烧窑的大灶之后砌筑的,之前用三块石头搭起的简易灶实在是有些过于简陋了。借着砌筑大灶的经验,卫焕在靠着山洞一侧的墙面,砌筑了一个专门用于做饭的小灶。

平底锅烧热,把之前储存的猪油,取出一些放到锅中加热,等猪油化开后放入香葱炝锅,倒入早就准备好的野鸡肉块翻炒,虽然没有酱油和糖调色,但在出锅前加了一些盐碱粉末和少许蜂蜜调味,一道清炒鸡肉就出锅了。

同样的流程,清炒野兔肉出锅,清炒野菜出锅,煎鱼排出锅……。

另起锅烧油,油热后放入从池塘内抓出来的鲜鱼,把鱼两面煎黄后,移入另外一个灶眼上的陶罐内,另外一个灶眼上也放着一个陶罐,陶罐内的水早已沸腾。鱼肉移入陶罐后加盖熬煮,等汤变成奶白色后加入一把野葱和少量盐碱粉末,香喷喷的鱼汤出锅了。

许久未出场的褐色树根今天也被拿了出来,剥去外皮,露出里面白生生的根茎,放入陶罐内加水一起煮。捞出来后尝一口,软糯香甜。

虽然受调料缺乏限制,无法完美的展现炒菜的魅力,但即使是这样,炒鸡肉、炒兔肉,炒野猪肉以及煎鱼排,都受到了大家极大的欢迎。熬的鱼汤也受到女士们的极大喜爱,每个人都干了两大碗。鸡蛋羹则是小孩子们的最爱,这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继续掏鸟蛋和野鸡蛋的兴趣,纷纷表示明天要掏更多的蛋回来。

正餐吃完后,卫焕最后又给每人分了几个野果子和果干作为饭后甜点。

一顿饭吃的众人沟满壕平,满意无比。

随着陶制器具的日益增多,盐碱粉末得提纯工作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盐碱粉末虽然能提供咸味,但是也多少带有一种苦涩,还是影响了食物的味道。况且长期食用这种盐碱,会对人体造成何种伤害谁也不知道,万一影响日后的生育那就亏大了。以前受限于提纯工具的缺少,卫焕一些提纯的想法无法试验,如今万事俱备,食盐的提纯工作也可以展开了。

盐碱粉末内含有除盐以外的杂质,那这些杂质怎么去除呢?需要加入哪些东西才能和这些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掉杂质呢?对化学已经一无所知的卫焕很是头疼。

先将盐碱粉末和清水混合后放入平底锅内,待粉末全部溶于水后加热,等平底锅熬干后,锅底是一些结晶块,尝了一下,比之前的味道稍好些,但是还是有苦涩味道。

盐碱水中加入草木灰熬干,得到的是黑不拉几的东西,无法入口,失败。

盐碱水在碳块中过滤一遍重新熬煮,还是有些苦涩,失败。

盐碱水中加入桃汁熬煮,依然有苦涩的滋味,失败。

……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经过多次失败后,卫焕还真是慢慢摸到了一些提纯的门路。

盐碱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有东西沉淀出来,这个沉淀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杂质。把这些杂质用木炭过滤后,把剩下的水再蒸干,锅底上的白色晶体就是食盐了。如果重复这个动作几遍后,得到的就是白花花的精盐。

看着眼前这一小罐精盐粒,卫焕差点忍不住泪如泉涌。真是太不容易了,多少次的失败后,一大竹筒的盐碱粉末终于成功提炼出了这么点食盐。不过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食盐提纯工艺终于成功突破了。

精盐的出现,虽然让部落里的饮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落众人却对精盐的巨大作用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除了日常作为调味品之外,精盐还可以让部落内的防腐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可以让部落内存储更多的肉食。而且用精盐调配出的生理盐水,还可以用于清理伤口,避免伤口发炎,让部落里的人在受伤的时候得到更好的治疗。所以卫焕才这样不遗余力的要提炼出精盐。

把带回来的所有盐碱粉末全部提炼成精盐后,只得到了一小竹筒的精盐,提纯率不足百分之二十。

等吃过用精盐制作的食物之后,对于卫焕把盐碱粉末变成精盐,部落众人对卫焕再一次高山仰止起来。

用树枝和枯木产生火焰、把易断的蔓藤变成坚韧的绳索、把绵软的树枝编成实用的背篓、将松软的泥土变成坚硬的陶瓷、更是将苦涩的盐粉变成了美味的精盐。所有种种,在众人看来都不亚于神迹。他们已经恨不得开始跪拜卫焕了。

而对于卫焕来说,自从莫名其妙的穿越过来之后,前世包裹他的各种负面情绪便慢慢散去。从他鼓起勇气为了生存而流浪,到后来被小叶子和木瓜收容,直至嘎子一行人表现出来的对他的依赖与崇敬,他觉得自已一直在被众人眷顾。

他开始对老天产生一种感激之情。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前世的生活天差地别,他再也不想陷入到从前那种阴暗的情绪中去了。再恶劣的生活条件,只要有这些族人存在,他都能体味到浓浓的幸福感,那是因为被需要而产生的心灵慰籍。现在的他,只想拼尽全力让自已和自已爱的人生活的更好,让大家在这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能够体面的生存下去。

随着精盐提炼的成功,陶器的不断烧制,部落内的生活质量正在稳步提高。但随着秋去冬来,最艰难的考验即将到来。卫焕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部落内能够有充足的食物能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

山洞前面的的树林中有几棵枫树,当枫叶慢慢变黄发红的时候,预示着深秋已经到来。气温早已不像夏季那样炎热,入秋之后仅仅是下了两场小雨,就把暑热全部带走了,到了晚上甚至已经带上了一层凉意。

傍晚,山洞前院的广场上依旧忙碌,灶台上的陶罐里沸水翻腾,陶锅里香味弥漫。

阿菊阿莉正在把一摞摞的陶碗从山洞里搬出来,准备给大家分发食物。

春夏秋冬和小鲫鱼小蝌蚪几个孩子正在满院子追逐打闹。

断腿婆婆坐在灶台前安静的看着灶内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时扭头看一眼嬉戏的孩子们。

灶台旁边的巨大草席上早已摆上了十几个碟子,碟子上有的放着勺子,有的放着筷子。

刚从池塘边回来的小叶子和木瓜各自提着一个由柳枝编织的篮子,篮子里是刚刚清洗好的新鲜野菜和野果,更远处是一帮从大河边洗漱回来的男士们,每个人还抱着两个硕大的水葫芦。



    (http://www.i7xsw.com/book/iNiNx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原始社会流水账 http://www.i7xsw.com/book/iNiNxC.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