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221年)夏五月,建业宫城的太极殿内暑气蒸腾。刘备抚着御座旁的铜鉴,望着丹陛下分列的文武百官——左侧是诸葛亮率领的益州派,右侧是郝普统领的荆扬集团,两派目光在殿中交织,如同一团无形的火焰。自去年定都建业以来,关于迁都的争议己暗中发酵数月,今日终要决断。
“陛下,”诸葛亮向前一步,手中的羽扇轻挥,“关中乃高祖龙兴之地,左崤函,右陇蜀,西塞为固。今虽定都建业,然关中空虚,若曹魏从长安南下,恐难猝防。”他展开关中舆图,指着重修的陈仓道,“臣己令魏延加固汉中诸隘,但需陛下坐镇长安行辕,方能控扼陇蜀。”
郝普望着诸葛亮身后的益州老臣们,见他们纷纷点头,知其心念故土。他上前一步,袍袖扫过殿中铜鼎:“丞相此言差矣!”他指向殿外的秦淮河,“江东财赋甲于天下,岁入粮草可支北伐十万大军。且建业控长江之险,北望淮南,若迁都关中,岂不前功尽弃?”
“安陆公未免小觑关中!”老将黄忠按剑而起,“昔太祖(刘邦)得关中而吞天下,此乃万世不易之理!”郝普转身对黄忠一揖:“汉升将军,此一时彼一时也。今我据荆扬二州,若舍江东而返蜀道,恰似当年项羽弃关中而都彭城,必致败亡。”他展开江东漕运图,“且看这三吴米仓,经运河可首抵淮河,此乃关中无可比拟之利。”
诸葛亮抚须沉吟:“公言财赋,然关中可西控羌胡,东制中原,战略要冲非江东可比。”郝普朗声道:“丞相可知,隐鳞卫己探得曹魏在寿春囤积重兵?若我定都建业,以车轮舸威慑淮水,正可‘居建业而撼中原’。”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荆扬派大臣纷纷附议。
刘备听着双方争执,目光落在殿角的沙漏上。自晨起至今,己过三刻,两派仍各执一词。他想起成都的锦官城,又想起建业的龙盘虎踞,心中早有计较。“众卿莫争,”他抬手止住辩论,“传孤旨意——”
殿中顿时寂静。刘备走下御阶,亲手扶起诸葛亮与郝普:“丞相欲控关中,安陆公欲镇江东,皆为大汉基业。”他指向舆图上的建业与长安,“孤意定都建业,以安东南;设长安行辕,以控西北。”
“马超听令!”刘备话音刚落,西凉猛将出列。“命你为安西将军,督关中兵马,镇长安行辕。”马超单膝跪地:“臣必不负陛下所托!”诸葛亮颔首道:“陛下圣明,以马超之勇,足制曹魏于关中。”
郝普趁机进言:“陛下,长安行辕需与建业通消息,臣请以隐鳞卫建立驿道。”刘备笑道:“正合孤意。”他转向顾雍,“吴郡到长安,沿途设三十里驿站,粮草由扬州供给。”顾雍领命时,与郝普交换了一个眼色——这是荆扬势力渗透关中的契机。
散朝后,刘备留诸葛亮与郝普在偏殿议事。“二位爱卿可知,孤为何折中?”他指着案上的金错刀,“关中是刀柄,江东是刀刃,缺一不可。”诸葛亮肃然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佩服。”郝普则望着窗外的江水:“臣必经营好江东,为陛下锻造利刃。”
黄昏时分,郝普登上玄武湖的阅武台,见赵云的白毦兵正在湖畔操练。习宏呈上隐鳞卫密报:“曹魏得知我定都建业,己增兵陈仓。”郝普将密报撕碎抛入湖中:“告诉马超,关中但有风吹草动,即刻飞报。”
江风吹过阅武台,郝普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知道,迁都之议的背后是派系博弈,但刘备的折中决策却意外地形成了东西呼应的格局。当诸葛亮在长安行辕整军备马时,他将在建业打造北伐的根基。远处,车轮舸的轮桨声与屯田士兵的号子声交织,奏响了匡扶汉室的序曲。而那座新建的长安行辕,正如一柄插向关中的利剑,与建业的刀锋遥相呼应,共同指向那个分裂的天下。
(http://www.i7xsw.com/book/eiiOO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