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与院长论道
蒙学堂的槐叶飘落,带着细微的刺痛感沾上衣角。青河捻着那片枯叶,目光掠过老槐树干上那道深陷的、无声呻吟的旧疤,低语如尘。院中晨光正好,孩童的嬉闹声隐约传来,带着初生的懵懂与活力。他转身,步履沉稳,走向书院深处那片被竹林掩映的幽静院落——澄心斋,苏砚院监清修之地。
竹影婆娑,筛下细碎的光斑,落在青石小径上。澄心斋前,一方不大的青石平台,一张石桌,两只石凳。苏砚院监早己端坐于一侧,素袍布履,气息平和如古井。他面前石桌上,无茶无棋,唯有一块未经雕琢、棱角分明、颜色深沉的顽石静静摆放。石质粗糙,表面布满天然生成的、毫无规律的凸起与沟壑,散发着最原始的大地气息。
青河行至石桌前,微微躬身:“院监。”声音嘶哑依旧,却带着一种历经蜕变后的浑厚与沉凝。
苏砚澄澈的目光落在青河身上,如同古镜映照,掠过他古铜肤色下隐现的木质纹理,掠过他掌心那如同天然生成的“椿”字刻痕,最终落在他那双沉淀了无尽沧桑与厚重生机的深渊眼眸上。眼底深处,那流转的星辰光影似乎停滞了一瞬。
“坐。”苏砚的声音平和,听不出情绪。
青河依言在对面的石凳坐下。石凳冰凉坚硬,坐下的瞬间,他周身那股沉潜内敛的玄黄之力自然流转,与座下石凳、与脚下大地产生一种无声的共鸣。身下石凳内部细微的纹理、岁月沉淀的滞重感,清晰地传递而来,如同身体延伸的一部分。
苏砚的目光移向石桌上那块棱角分明的顽石。
“天地如洪炉,造化弄人。”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从岁月深处流淌而来,“万物生灵,莫不在此炉中煎熬、锻打、塑形。如石入湍流,棱角被磨平,轨迹被裹挟,终成……河床之卵石,圆融光滑,随波逐流。此,可称……道之痕。”他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顽石表面一处最尖锐的棱角,动作带着一种洞悉天命的悲悯。“棱角过锐,伤己伤人,故天道磨之。磨痕入髓,方得存续。此乃……自然之理,亦是……秩序之基。”
他的话语,看似在说石,实则首指大道本源,阐述着书院乃至整个修行界奉为圭臬的秩序观——天道如轮,万物皆在其中被塑造、被规范。棱角(异端)必被磨平(修正),磨痕(规则)入髓(成为根基),方能融入秩序长河。这是对青河过去“异端”身份的隐晦敲打,也是对他如今所走“石匠之路”本质的深刻叩问:你的棱角,是否己被磨平?你的刻痕,是否顺应天道之轮?
澄心斋前,竹影摇曳,万籁俱寂。只有苏砚平和却重若千钧的话语在回荡,如同无形的道则锁链,缠绕向石桌对面的身影。
青河的目光,落在石桌上那块棱角分明的顽石上。深渊般的眼眸平静无波,倒映着石面粗糙的纹理和尖锐的锋芒。他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赞同。布满细微木质纹理的手指伸出,并未触碰石头,而是悬停在顽石上方寸许。
一缕温润、厚重、包容万古的玄黄之力,如同最深沉的泥土气息,从他指尖悄然弥散,极其轻柔地……笼罩住那块顽石。
就在玄黄力场触及顽石的刹那——
嗡!
顽石内部,那沉寂的、原始的、属于大地深处未被驯服的野性意志,仿佛被同源的气息唤醒,猛地“苏醒”了一丝!一股桀骜、粗粝、抗拒一切外力塑造的……原始棱角之意,如同沉睡的凶兽睁开一线眼眸,带着冰冷的警惕与不屈,透过石皮散发出来!
这并非攻击,而是顽石存在的……**本真**!是它未被湍流磨平、未被造化强行扭曲的……**原始之痛**与**不屈之形**!
青河的手指稳定如山。
玄黄力场非但没有因这桀骜的抗拒而退缩或压制,反而如同最肥沃、最包容的土壤,无声地……接纳了这股原始的棱角之意!力场流转,将那股桀骜与粗粝轻柔包裹、抚慰,如同安抚一头躁动的幼兽,引导着它,而非磨灭它!
在苏砚澄澈的目光注视下,那块顽石表面最尖锐的棱角,在玄黄力场的笼罩下,非但没有被“磨平”的迹象,反而……更加清晰、更加锐利了几分!仿佛其内在的“形”与“痛”,被这股包容而非压制的外力所承认、所尊重,从而得以更加真实地显现!
青河嘶哑而平静的声音响起,如同大地深处的回响:
“院监言天道磨石,成卵石,顺流而下。”
他悬停的手指,极其缓慢地沿着顽石表面一道深陷的天然沟壑移动,玄黄之力随之流淌,沟壑内部的粗糙与“痛楚”被清晰地感知、映照。
“然……”
他抬眼,深渊般的目光迎上苏砚澄澈的眼眸。
“石,非只为顺流而生。”
“其棱角,非必为伤。”
“其形,乃地脉之骨,承万钧之重,支天地之形。若尽磨为卵石,地骨不存,洪流……何以载?”
“其痛,非磨灭之因,乃…存在之证。”
话音落下,他悬停的手指,不再移动。玄黄之力依旧温润地笼罩着顽石,任凭其内部的原始棱角与桀骜意志在力场中清晰显现、呼吸。
“天道如轮,磨痕入髓,确为存续之道。”青河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古木扎根于岩层,“然,此道之外,尚有……石基自成。”
“知其痛,承其重,融其痕。”
“非磨其棱角以顺流,乃……化其棱角为脊梁,以定洪流!”
“石痛入髓,非为消亡,乃为……基石之始!”
澄心斋前,陷入一片更深沉的寂静。
竹叶的沙沙声仿佛消失。
苏砚澄澈的目光,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涟漪。他眼底深处那片流转的星辰光影,不再平缓,而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古潭,无数星辰轨迹在无声地碰撞、湮灭、重组!那深邃如渊的眼眸,穿透了青河平静的表象,死死锁定在他意识深处那枚玄黄为基、枯荣年轮为纹、古树幼苗扎根中央的……大地符文之上!
这枚符文,不再仅仅是混沌的象征,更是一块……孕育着森林的古老大地之核!它承载着石之痛,滋养着木之生,自身却沉默如亘古!它存在的意义,似乎并非顺应某个既定的“天道之轮”,而是……自成一方轮转,定鼎一方水土!
“石基自成……”苏砚苍老平和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却带着一丝极难察觉的、近乎叹息的波动,“…以定洪流……”
他放在石桌上的枯瘦手指,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指尖之下,那块被青河玄黄之力笼罩的顽石,其内部那股桀骜的原始棱角之意,似乎感应到了更高层次的意志碰撞,不甘地发出一声无声的……咆哮!石皮表面,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天然裂纹,悄然延长了一丝!
这细微的变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最后一颗石子。
苏砚缓缓抬起眼帘,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青河身上,而是穿透了竹林,穿透了书院层叠的屋宇,仿佛投向了浩瀚星空的深处,投向了那冥冥之中运转不息的、名为“天道”的庞大轮盘。他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清晰地浮现出一种……极淡的、却真实存在的……困惑。
困惑于这枚“自成石基”的符文。
困惑于这条“以定洪流”的道路。
更困惑于……这条道路最终指向的、那个可能颠覆一切既有认知的……未知终点。
“石…可载……道?”苏砚的声音很轻,像是在问青河,又像是在问那浩瀚星空,更像是在问……自己坚守了无尽岁月的信念根基。
青河收回悬停在顽石上方的手指。玄黄力场悄然敛去,顽石内部那股被引动的原始棱角之意也随之缓缓沉寂,只留下那道新延伸的细微裂纹,如同一个无声的问号,刻在石面。
“你我皆起于微末之时。”
苏砚苍老平和的声音,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澄心斋前寂静的竹影光斑间漾开涟漪。他澄澈的目光并未看青河,而是落在石桌上那块棱角分明的顽石,落在那道因青河玄黄之力引动、新延伸出的细微裂纹上。裂纹细如发丝,却像一道无声的呐喊,刻在石面,也刻在方才那场关乎“天道之轮”与“石基自成”的论辩余音里。
青河端坐石凳,布满细微木质纹理的手掌平放膝上,深渊般的眼眸沉静如古井。院监这突兀的开场,并非叙旧,而是剥开了所有身份与境界的外壳,首指那最本初、最粗糙的起点。
“微末如尘。”苏砚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石面那道新生的裂痕,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追忆的渺远,“彼时观天,天如盖;察地,地如砥。所见所感,不过方寸。引气入体,如盲人涉湍流,战战兢兢,唯恐一步踏错,粉身碎骨。”他指尖停留在裂痕的尽头,仿佛触碰到了久远岁月里那个同样渺小、同样在未知洪流中挣扎的自己。
“天地如洪炉,众生如薪柴。”他抬眼,目光穿透竹影,投向浩瀚无垠的苍穹,“炉火熊熊,煅烧、熔炼、塑形。所谓‘道’,初时不过炉壁之上,前人挣扎求生、摸索前行时,以血泪刻下的……一道道指痕。”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苍凉,“指痕交错,渐成路径,后人循之,方觉稳妥,谓之为‘法’,为‘理’,为……秩序之基。”
“磨痕入髓,顺应指痕之路,可避炉火焚身,可抵洪流冲刷,终成……河床之卵石。”苏砚的目光落回青河脸上,澄澈依旧,却多了一层沉重的底色,“此路,非尽善,然…可存身。亿万生灵,莫不如是。此乃……微末者,于天地洪炉中,求得存续的……无奈之痕。”
他阐述的,是无数修士、无数生灵走过的路。在浩瀚未知与恐怖威能面前,个体渺小如尘,依附于前人用血泪刻下的“指痕”(秩序),磨平自身棱角(个性、异端),融入洪流,方得存续。这是生存的智慧,亦是弱者的无奈。
竹影摇曳,光斑在石桌上缓慢移动,掠过顽石的棱角,掠过那道新生的裂痕。
青河的目光,始终沉静。他缓缓抬起右手,布满细微木质纹理的掌心向上,虚悬于石桌上方。并非指向顽石,而是……笼罩着石桌本身。
一缕温润、厚重、带着大地生发之意的玄黄之力,无声弥散。
这一次,力量并未引动顽石内部的棱角意志。
而是……浸润。
如同最细密的春雨,悄然洒落。
在苏砚澄澈目光的注视下,玄黄之力覆盖的石桌表面,那些因岁月侵蚀、风雨打磨留下的细微凹痕、风化斑点之间,极其缓慢地、肉眼几乎无法察觉地……萌生出点点极其微小、嫩绿的……青苔!
青苔微小,脆弱,却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源自生命本能的顽强。它们并非生长在肥沃的土壤,而是扎根于石桌这冰冷的、被风雨磨砺了无数岁月的**石基**之上!以石之痕为沃土,汲石之痛为养分!
青河嘶哑而平静的声音响起,如同大地深处沉睡种子的萌动:
“院监言微末如尘,循指痕求生,磨痕存身,确为洪炉中一道。”
他虚悬的手掌微微下沉,玄黄之力
“院监,可知石精也,他也曾起于微末之时。
苏砚沉寂片刻。
声音宏大、“即日起,青河、为书院监史”
监史之权、可谓不大。经管书院,史观、书观、行观。
亦可称之为、 “大先生”……。
(http://www.i7xsw.com/book/eUC0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