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庐的门扉,在身后发出沉重的呻吟,缓缓合拢。最后一丝天光被隔绝在外,石室陷入一种沉厚的、带着土腥与霉味的昏暗。唯有石壁高处几道狭窄的裂隙,吝啬地漏下几缕微弱的、近乎凝固的光柱,光柱中浮尘悬停,如同被冻结在时光琥珀里的微末生灵。
肩上的重压骤然卸去,青河踉跄一步,几乎跪倒在地。他将那尊散发着冰冷枯荣死气的青灰石雕——陆修明最后的形态——小心地放置在石室最内侧的角落。石雕与布满湿滑苔藓的冰冷地面接触,发出沉闷的轻响,其表面混织的青灰二色光晕,在这绝对沉寂的石室中,似乎被彻底压制、内敛,如同沉入深海的顽石,只余下一种令人心悸的、凝固的“存在感”。
心口的枯寂烙印,在这与世隔绝的“静思”力场中,沉甸甸地坠着。那沉重的迟滞感并未减轻,反而因环境的沉寂而变得更加“纯粹”,如同冰冷的铅块,沉向意识的深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冰渣摩擦脏腑的锐痛。意识深处那粗糙的混沌框架,运转得更加缓慢、艰涩,框架边缘的裂痕在沉寂中无声地延伸,每一次力量在框架内艰难流转,都如同生锈的齿轮在干涸的轴承上强行碾磨,发出只有灵魂能感知的刺耳呻吟。
青河背靠着冰冷的石壁滑坐在地,大口喘息,每一次吸气都牵扯着烙印带来的剧痛。汗水混合着皮肤下隐隐渗出的、带着微弱青芒的血丝,浸透了破碎的衣衫。他闭上眼,试图引导大春功循着框架流转,修复创伤,平复翻腾的气血。然而,在这“万法归宁”的沉寂力场中,连体内的生机都仿佛被冻结,大春功的运转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修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烙印侵蚀与框架反噬带来的破坏。
“冷淬……”苏砚院监的话语在脑海回响,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清醒。此地非是疗伤圣地,而是延缓他走向寂灭的冰冷熔炉。若无法寻得破局之道,这石室,终将成为他生机彻底冻结的棺椁。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几个时辰,也许是更漫长的时间。当青河终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勉强稳住心神,沉重的眼皮缓缓抬起时,视线逐渐适应了石室的昏暗。他的目光,落在了石室另一侧,那几乎被尘土和蛛网完全覆盖的角落。
那里,倚着石壁,竟垒着……几排书?
不是想象中光华流转的玉简金册,而是最普通的、由某种坚韧兽皮鞣制而成的书册。书册大小不一,厚薄不均,封面大多磨损严重,呈现出黯淡的棕褐色,边角卷曲,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厚厚的灰尘覆盖其上,蛛网纵横交错,如同为这些古老的智慧披上了一层陈旧的裹尸布。一股混合着尘土、霉变皮草和淡淡墨香的奇异气味,在沉寂的石室中若有若无地弥漫。
青河的心脏,在烙印沉重的压迫下,猛地、剧烈地搏动了一下!
书!
白鹿书院!号称“上穷碧落下黄泉,道法尽在白鹿间”!即便是在这被遗忘的后山禁地石庐,即便只是些蒙尘的故纸堆,其中蕴含的,也极可能是外界难觅的、关于天地至理的只言片语!
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望,如同沉寂岩浆下重新涌动的炽热洪流,瞬间冲垮了身体的剧痛和精神的疲惫!他挣扎着,手脚并用地向那书堆爬去。动作笨拙而急切,牵动着烙印的冰冷和经脉的撕裂痛楚,他却浑然不觉。石室的地面冰冷粗糙,碎石硌着膝盖,留下蜿蜒的、带着淡淡青芒的血痕。
终于,他的手触碰到最上面一本厚册的边缘。指尖传来的触感,是粗糙的皮纸和冰凉的灰尘。他小心翼翼地拂去厚厚的积尘,蛛网粘黏在指间,带着腐朽的韧性。封皮上,几个模糊却古朴遒劲的篆字在昏暗中显露:
**《归墟拾遗录》**
归墟!
青河呼吸一窒,指尖微微颤抖。他迫不及待地翻开厚重的、几乎要散架的皮页。墨迹己有些洇散发黄,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开篇并非功法神通,而是一段冷静得近乎冷酷的记载:
> “归墟之畔,时空如沸,法则如絮。非有大毅力、大机缘、或身负异禀者,不可近观。近观者,十死无生。侥幸得脱者,亦多身染‘归墟道蚀’——非毒非咒,乃异种时空法则烙印于血肉神魂,如跗骨之蛆,蚀其生机,改其存在之基……”
青河的目光死死钉在“归墟道蚀”西个字上,如同被冰冷的闪电击中!他猛地扯开胸前残破的衣襟,露出心口那圈深如墨染、边缘蔓延着黑色纹路的枯寂烙印。书中描述的症状,与他所承受的痛苦何其相似!烙印的冰冷沉重,生机被吞噬的虚弱,存在根基被扭曲的异样感……这便是“归墟道蚀”!
他颤抖着手指,急切地往下翻看,寻找解决之道。然而,后面的记载却让他如坠冰窟:
> “……道蚀无解。其力源于归墟本源,与此界法则格格不入,如冰炭同炉,终难共存。身染道蚀者,初时或可借异宝、秘法压制,延缓其蔓延。然道蚀之力,如同活物,会自发汲取宿主生机成长、固化,最终……宿主神魂寂灭,躯壳化为承载道蚀之力的‘异形道标’,永坠归墟边缘,成为混乱时空的一部分……”
无解!
固化!
异形道标!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锤,狠狠砸在青河的心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生机被烙印彻底吞噬,意识在枯寂中沉沦,身体化为冰冷的“道标”,如同肩上那尊石雕一般,成为枯荣轮转混沌洪流中一块永恒的、死寂的顽石!
“噗!”
一股腥甜猛地涌上喉头,青河再也压制不住,一口温热的、闪烁着微弱青芒的鲜血喷溅在发黄的书页上!点点青芒如同垂死的萤火,在“无解”二字周围晕染开一片刺目的污迹。
绝望,如同冰冷的毒蛇,瞬间缠紧了他的心脏,几乎要将他拖入无边的黑暗。
不!不能放弃!他猛地咬破舌尖,剧痛和血腥味刺激着濒临崩溃的意识。他挣扎着甩开那本带来绝望的《归墟拾遗录》,不顾嘴角淌下的血丝,双手疯狂地在书堆中翻找!灰尘弥漫,蛛网缠绕,一本本蒙尘的古籍被他粗暴地抽出、翻开、丢弃。
《玄元清微剑典残篇注疏》……无用!里面只有对玄门正法的推崇和对一切“异力”的排斥!
《南华草木异闻录》……记载着无数奇花异草,甚至包括后山那些诡异的噬魂魔藤,却无解决道蚀之法!
《星象推演杂记》……晦涩难懂,尽是些观星占卜的琐碎……
《上古异闻考》……神话传说,荒诞不经……
希望如同风中的残烛,在一次次徒劳的翻找中摇曳欲熄。身体的剧痛,烙印的冰冷,精神的绝望,几乎要将他彻底压垮。他瘫坐在冰冷的尘埃里,背靠着冰冷的书堆,粗重地喘息,眼神空洞地望着石室顶部那几缕凝固的光柱。难道真的……无路可走?
就在意识即将沉入黑暗的刹那,他的指尖无意中碰触到书堆最底层一本异常薄、异常破旧的小册子。封面早己不知所踪,只剩下几页发脆发黄的散页,被一根干枯的草茎勉强系在一起。
鬼使神差地,青河解开了那根草茎,翻开了散页。
开篇第一页,字迹潦草、扭曲、力透纸背,仿佛书写者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与癫狂之中:
> “……错了!都错了!什么玄门正宗?什么魔道邪途?皆是画地为牢!天地大道,岂止清浊二途?吾观归墟生灭,混沌初分,清浊交织,枯荣轮转,方为根本!吾身染道蚀,生机日削,如坠冰窟!然冰窟深处,亦有微光!道蚀之力,乃异种法则烙印,是枷锁,亦是……**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青河濒死的意识如同被注入了一丝微弱的电流,猛地一颤!他强撑着精神,急切地看向下一页。字迹更加潦草混乱,夹杂着许多涂抹和狂乱的线条,显然书写者的状态己极其糟糕:
> “……道蚀蚀我生机,然其‘寂灭’‘固化’之性,亦可为我所用!吾以残躯为炉,以道蚀为基,强引外界驳杂生机为薪……(大段涂抹,字迹模糊)……九死一生!然……**框架初成**!虽粗陋如稚子涂鸦,裂痕遍布,痛楚难当!然……此路……**非绝路**!”
框架!
粗陋!
裂痕!
痛楚!
非绝路!
每一个词,都如同重锤,狠狠敲打在青河的心坎上!这无名前辈的经历,竟与他此刻的处境如此相似!身染道蚀(枯寂烙印),以己身为炉,强引生机(大春功),在痛苦中构建粗糙的混沌框架!
他颤抖着,翻向最后一页能辨认的散页。上面的字迹己微弱得如同蚊蚋,断断续续,充满了无尽的疲惫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明悟:
> “……道蚀非敌,乃异道之基。生机非友,乃焚身之火。清浊枯荣,非对立,乃……**一体之两面**。吾之框架,强纳二者,如持双刃,稍有不慎,身魂俱灭……然……若能寻得……**平衡之锚**……或可……于混沌洪流中……暂立……吾将往‘沉渊’……寻那……一线……”
字迹到此戛然而止,仿佛书写者的生命也随之耗尽。最后几页是彻底的空白,或是被污迹浸染得无法辨认。
青河捧着这薄薄的、承载着一位无名前辈最后挣扎与感悟的散页,如同捧着滚烫的炭火,又如同捧着溺水时唯一的浮木。
石室死寂。唯有他粗重的喘息和心脏在烙印压迫下沉重搏动的声音。
绝望并未消散,烙印的冰冷依旧噬骨。但一股微弱却无比坚韧的火焰,己在他死寂的心湖深处重新燃起。
这散页上的字句,印证了他强行凝聚框架的本能并非完全错误!
这散页上的痛苦,与他此刻的煎熬如出一辙!
这散页上提出的“异道之基”、“焚身之火”、“一体两面”、“平衡之锚”……如同在无边的黑暗中,为他点亮了几盏飘摇却方向明确的灯火!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眸中,不再是空洞的绝望,而是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求知火焰!他再次扑向那堆蒙尘的故纸堆,动作不再疯狂,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目标明确的急切!
他需要更多!需要理解那“异道之基”的本质!需要掌控那“焚身之火”的烈度!需要参悟“清浊枯荣一体两面”的至理!更需要……找到那虚无缥缈、却可能是唯一生路的“平衡之锚”!
书!只有书!这石庐中的蒙尘故纸,这白鹿书院万载积累的智慧碎片,是他此刻唯一的武器,唯一的生路!
他拂去《玄元清微剑典残篇注疏》上的灰尘,忍着其中对“异力”的激烈批判,试图从中剥离出关于“清”与“序”的本质论述。
他翻开《南华草木异闻录》,不再只关注奇花异草,而是仔细研读那些关于草木枯荣轮回、生死相依的记载,寻找自然法则中蕴含的平衡之道。
他甚至重新捡起那本带来绝望的《归墟拾遗录》,强忍着内心的悸动,逐字逐句地研读关于“归墟道蚀”形成机理、能量特性的描述,试图理解这“异道之基”的深层法则。
时间在石室中失去了意义。几缕凝固的光柱在石壁上缓慢地移动着角度。青河蜷缩在冰冷的尘埃里,背靠着陆修明那尊冰冷的石雕,膝上摊开着发黄脆弱的书页。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如纸,嘴唇干裂,眼窝深陷,心口的烙印每一次搏动都带来清晰的痛楚,意识深处框架的运转依旧艰涩痛苦。
但他眼中的火焰,却越来越亮。时而因书中精妙论述而闪动明悟的光芒,时而因遇到瓶颈而眉头紧锁,时而又因联想到自身状况而陷入长久的沉思。他蘸着自己嘴角尚未干涸的、带着青芒的血迹,在书页空白处或散落的碎石上,艰难地勾画着只有他自己能懂的符号和线条——那是他对体内枯寂烙印、大春功生机、以及那粗糙混沌框架之间关系的推演。
枯寂烙印的冰冷纹路在皮肤下无声蔓延。
大春功的微弱生机在框架内艰难流转。
书页在指尖翻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在寂静的坟墓中,敲打着求生的密码。
石室角落,陆修明的青灰石雕,在沉寂力场中,表面混乱的光晕似乎又内敛了一丝,凝固的“存在感”更加深沉。一丝极其微弱、却极其精纯的、源自枯荣种子本源的法则韵律,如同沉睡的脉搏,在石雕最核心处,极其缓慢地、极其微弱地……搏动了一下。
无人察觉。
(http://www.i7xsw.com/book/eUC0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