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关隘之上,极目远眺,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穿越时空,回到了往昔岁月。
她缓缓转身,目光扫过麾下一众将领,神色凝重地说道:“传令下去,在山海关设立大型补给中转站,务必保证粮草、弹药供应充足。大军征战,粮草先行,这是重中之重。同时,安排工兵部队对出关道路进行排查修缮,确保大军通行无阻。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战局的逆转。”
将领们纷纷抱拳领命,迅速传达指令,一时间,山海关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山海关总兵府那间宽敞却略显古朴的大厅内,气氛微妙而凝重。朱小九身着一身简洁却不失威严的锦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平静地凝视着对面的吴三桂。
吴三桂则身着总兵官服,身姿挺拔,然而额头上却隐隐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朱小九轻轻抿了一口茶,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语气看似随意却暗藏锋芒:“吴爱卿,近日朝中有不少风声传入本宫耳中,说你首鼠两端,两面三刀,是本朝的大奸臣。哼,这些话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说罢,她微微眯起双眸,仔细观察着吴三桂的表情。
吴三桂心中“咯噔”一下,顿时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首冲脑门。
他连忙站起身来,“扑通”一声跪地,神色惶恐,急切地说道:“公主殿下,这绝对是有人蓄意污蔑,恶意中伤微臣啊!苍天可鉴,我吴三桂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自镇守山海关以来,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二心。山海关乃大明北疆之屏障,微臣日夜不敢懈怠,拼尽全力守护,哪怕面对再多艰难险阻,也从未想过放弃。若微臣有过任何不忠之举,就让我吴三桂断子绝孙,不得好死!”
他一边说着,一边以头触地,咚咚作响,额头上瞬间红肿一片。
朱小九看着吴三桂如此激烈的反应,心中暗自思忖:这吴三桂,演技倒是精湛,只是不知这忠心几分是真,几分是假。但此刻北伐在即,山海关至关重要,还不能与他撕破脸皮。
想到这儿,她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起身亲自将吴三桂扶起,温和地说道:“吴爱卿,快快请起。本宫又怎会轻易听信那些谗言?本宫深知你数十年坚守山海关,使后金不得轻易南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实乃我大明劳苦功高的忠臣。那些流言蜚语,本宫自是不信的。”
吴三桂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情,说道:“殿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往后但有驱使,微臣定当万死不辞!”
朱小九重新落座,示意吴三桂也坐下,而后缓缓说道:“如今本宫亲率大军北伐,旨在驱逐建奴,恢复我大明山河。这山海关乃我军后方要地,本宫希望吴爱卿能继续为我守好这道关卡,确保大军粮草辎重顺利通行,万不可出任何差错。”
吴三桂连忙拱手道:“殿下放心,微臣定当不负所托。山海关在,微臣在;山海关亡,微臣亡!微臣必定加强防守,严阵以待,若后金敢有异动,定叫他们有来无回,绝不让他们威胁到大军的后方。”
朱小九微微点头,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透过眼前的吴三桂,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吴爱卿,这北伐之路艰难险阻,本宫需要的不仅是你守住山海关,更希望你能在必要之时,为大军提供援助。你麾下将士皆是精锐,若能与本宫的北伐军相互呼应,那建奴必难抵挡。”
吴三桂心中暗自思量,权衡着利弊,但脸上依旧堆满了忠诚的笑容:“殿下所言极是。微臣定当密切关注战事,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微臣即刻率军响应,与北伐军一同夹击建奴,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朱小九看着吴三桂,心中明白他心中必然还有诸多盘算,但此刻也只能暂且相信他。
她轻轻一笑,说道:“如此甚好。待北伐成功,本宫定会论功行赏,吴爱卿的功劳,本宫不会忘记。”
吴三桂连忙起身谢恩:“谢殿下恩典。微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助殿下早日平定建奴,成就千秋伟业。”
谈话至此,看似宾主尽欢。
然而,朱小九与吴三桂心中都各自怀揣着心思。
星璇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根据我的计算,稳住吴三桂使北伐胜利几率提升了10%,同时你的政治影响力增加了20个百分点。"
“那里在算一下,他说的话有多少是真的?”朱小九又问星璇道.
"根据我的计算,此人说的话真实性只有50%"星璇回答道.
"切!你也就这点本事."朱小九道.
朱小九深知吴三桂此人不可完全信任,需时刻提防;
而吴三桂也在暗自思索着如何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在这表面的和谐之下,一场看不见的博弈,正悄然展开。
而山海关,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的雄关,也将继续承载着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见证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山海关休整了三日后,大军沿着辽西走廊稳步推进。
辽西走廊狭窄而漫长,一侧是连绵起伏的山脉,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山峦叠嶂,峰岭相连;
另一侧是浩瀚无垠的渤海,波涛汹涌,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阵阵轰鸣。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朱小九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敌军的埋伏。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鳌拜,目光中透着信任与嘱托,说道:“鳌将军,这辽西走廊地势特殊,建奴定会在此设防。你率先锋部队小心探路,不可莽撞行事。若遇敌军,且战且退,等待大军支援。切不可因一时之勇,陷入敌军的包围。”
鳌拜抱拳领命,声如洪钟:“末将谨遵将令!”
说罢,他一马当先,率领先锋骑兵疾驰而去。
马蹄声如急雨般敲打着地面,溅起阵阵尘土,先锋骑兵犹如一股黑色的旋风,迅速消失在大军的视野中。
朱小九望着鳌拜远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
她深知鳌拜勇猛无比,但后金军队也绝非善类,在这陌生而危险的地域,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她迅速通过对讲机,向各部队下达指令,要求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况。
与此同时,鳌拜率领的先锋骑兵沿着辽西走廊快速前进。
他们如同敏锐的猎鹰,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动静。
突然,前方的斥候快马回报,发现了后金军队的踪迹。
鳌拜眉头紧皱,果断下令部队放慢速度,呈战斗队形散开。
不一会儿,前方尘土飞扬,一队后金骑兵如鬼魅般出现。
他们身着黑色战甲,手持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后金骑兵看到明军先锋,发出一阵刺耳的呼啸,如饿狼般扑了过来。
鳌拜沉着冷静,大声喊道:“兄弟们,稳住阵脚,听我指挥!”
先锋骑兵们迅速组成防御阵型,手中的长枪如林般竖起,对准冲来的后金骑兵。
双方瞬间碰撞在一起,喊杀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
鳌拜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如同战神下凡,所到之处,后金骑兵纷纷落马。
但后金骑兵人数众多,且作战勇猛,先锋骑兵逐渐陷入苦战。
鳌拜深知不可恋战,按照朱小九的指令,他下令部队且战且退。
后金骑兵见明军撤退,以为有机可乘,更加疯狂地追击。
就在他们追出一段距离后,突然,两侧的山坡上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
原来,朱小九早己料到后金军队可能会追击,提前安排了部队在此设伏。
后金骑兵顿时陷入混乱,被前后夹击。
一时间,后金骑兵阵脚大乱,死伤惨重。鳌拜见状,抓住时机,率领先锋骑兵转身反击。
在明军的前后攻击下,后金骑兵大败而逃。
鳌拜看着败退的后金骑兵,并未追击。
他迅速整顿部队,派人向朱小九汇报战况。
朱小九得知先锋骑兵遭遇伏击并成功击退敌军后,心中稍安。
她下令大军继续前进,同时加强警戒,防止后金军队再次来袭。
在接下来的行军中,朱小九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不断调整战略部署。
大军沿着辽西走廊小心翼翼地推进,每前进一步,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路途艰辛,但朱小九和她的将士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致,定能击败后金,实现北伐大业。
随着大军的深入,更多的挑战和未知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但朱小九毫不畏惧,她带领着将士们,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收复失地的目标坚定前行。
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i7xsw.com/book/eN0xO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