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心烦意乱,猛地一拍桌案,喝道:“都别吵了!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要应对朱小九的正面进攻,又要设法瓦解她的军队。”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多尔衮的谋士何洛会站了出来,低声说道:“摄政王,我们不妨从内部入手。听闻朱小九此次北伐,联合了李自成的大顺军。这两支军队本就不是一条心,我们可派人潜入他们军中,散布谣言,挑拨离间,让他们自相残杀。同时,我们也可利用山海关的吴三桂。他与朱小九之间也存在间隙,我们可许以重利,让他在后方捣乱,牵制朱小九的兵力。”
多尔衮眼睛一亮,觉得此计甚妙但他又有些担忧:“那吴三桂生性狡诈,反复无常,他会为我们所用吗?”
何洛会自信地一笑:“摄政王放心,吴三桂此人最看重的便是自身利益。如今朱小九势力渐大,他心中必定不安。我们只需承诺给他足够的好处,许以高官厚禄,甚至割让土地,他定会心动。”
多尔衮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好,就依你所言。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办妥。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锦州城的防御,准备与朱小九正面交锋。传我命令,全军进入戒备状态,修缮城池,储备粮草,打造兵器,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人齐声领命,纷纷散去,各自准备。
多尔衮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朱小九,你虽厉害,但我多尔衮也绝非易与之辈。此次,定要让你有来无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后金军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防御准备。
锦州城墙上,士兵们日夜巡逻,修缮工事;城内铁匠铺炉火熊熊,日夜打造兵器;粮草辎重也被有条不紊地储备起来。
而何洛会则带着一队精干的细作,乔装打扮,秘密潜入了朱小九与李自成的联军附近。
他们西处散布谣言,声称朱小九意图借后金之手消灭大顺军,待击败后金后,便要对李自成下手。
同时,他们也在吴三桂的地盘附近活动,将后金的“诚意”传递给吴三桂。
另一边,朱小九率领的北伐大军正稳步向前推进。
她并不知道后金正在暗中谋划着一场针对她的阴谋。
但凭借着敏锐的首觉和多年的战斗经验,她也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安。
“传令下去,加强军队的警戒,密切关注周围的动静。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进入出关。”朱小九对着身旁的传令兵说道。
她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先机。
随着北伐大军的不断推进,一场决定后金与大明命运的生死较量,正悄然拉开帷幕。
朱小九与多尔衮,这两位在乱世中崛起的风云人物,即将在战场上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改写历史的篇章,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数日后,北伐大军顺利抵达山海关外十里。
而吴三桂在得知朱小九到了之后,便身着戎装,率领一队精锐士兵,早早来到此处等候。
士兵们整齐列队,盔甲在晨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吴三桂骑在高头大马上,不时望向远方,心中既忐忑又带着一丝期待。
不多时,远处扬起一阵尘土,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如一条巨龙般蜿蜒而来。
吴三桂定睛望去,只见队伍前方,一辆装饰简洁却不失威严的指挥车缓缓驶来,车旁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上书一个大大的“朱”字。
朱小九坐在指挥车内,远远便瞧见了吴三桂等人。
她心中冷笑一声,对吴三桂的心思自然是猜得八九不离十。
但此刻北伐大业为重,她也不想在此节外生枝。
当指挥车行至吴三桂面前,朱小九缓缓下车。
吴三桂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朗声道:“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部迎接公主殿下,愿殿下北伐凯旋,旗开得胜!”
身后的士兵们也齐声高呼:“愿殿下北伐凯旋,旗开得胜!”
朱小九神色平静,微微抬手:“吴总兵请起。此次北伐,关乎大明存亡,还望吴总兵能一如既往地为大明守好这山海关,确保后方无忧。”
吴三桂起身,恭敬地说道:“殿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重托。”
朱小九目光扫过吴三桂身后的士兵,点了点头:“吴总兵治军有方,将士们看起来甚是精锐。希望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大家能齐心协力,共抗建奴。”
吴三桂心中一喜,忙道:“末将愿听殿下差遣,为北伐大业效犬马之劳。”
简短的寒暄之后,朱小九便率军继续前行。
吴三桂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虽然此次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往后的日子,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在朱小九与后金之间,找准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朱小九,也深知吴三桂并非真心归附,但当下她只能先搁置此事,全力投入到与后金的战斗之中,一场更为激烈的风云际会,正在前方等待着她。
山海关城楼上,朱小九极目远望。
这座雄伟的关隘,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盘踞在天地之间,见证了无数的战火与纷争。
山海关,这座雄踞天地间的关隘,历经数十载战火洗礼,承载着无数大明将士的热血与忠魂。
朱小九决定在这壮阔之地,当着全体士兵的面,举行一场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以告慰那些在此战死的亡灵。
此时,薄雾尚未完全散去,给山海关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
大军整齐列阵于关前,十数万将士身着戎装,神情凝重,如同一座座沉默的雕像。
朱小九身着素白祭服,神色庄严,缓缓登上临时搭建的祭台。
祭台西周,摆满了鲜花、酒肉等祭品,香烟袅袅升腾,仿佛是与逝者沟通的信使。
朱小九站定,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士兵,而后望向山海关的城墙。那斑驳的墙体,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惨烈战事。
数十年来,多少大明儿郎在此抛头颅、洒热血,抵御外敌入侵,却最终埋骨他乡。
“将士们!”
朱小九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寂静,虽不高亢,却充满力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浸透了先辈们的鲜血。数十年来,无数英烈在此为守护大明山河,与敌殊死搏斗,他们的身躯倒下了,但他们的英魂,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我们。”
她微微顿了顿,眼中泛起泪光,抬手遥指城墙,继续说道:“看那城墙,每一道裂痕,都是他们战斗的痕迹;每一块砖石,都沾染着他们的热血。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用生命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安宁。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即将踏上北伐征程,怎能忘记他们的牺牲?”
台下的士兵们听着朱小九的话,不禁动容。
许多人想起了家中长辈讲述的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想起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惨烈战争,心中涌起对英烈的无限敬意与缅怀。
朱小九转身,面向祭台,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拜大礼。
而后,她拿起酒壶,将酒缓缓洒在地上,口中大声念念有词:“各位英灵在上,今日大明镇国公主朱薇娖亲率十万大军,在此祭祀。愿你们的在天之灵安息,也望你们能护佑我们此次北伐顺利,让我们能驱逐建奴,恢复我大明山河,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洒完酒,朱小九又点燃香烛,插入香炉。
香烟缭绕中,她仿佛看到了那些战死将士们的身影,他们目光坚定,仿佛在为大军的出征鼓舞助威。
此时,一名老者手捧一本厚厚的名册,缓缓走上祭台。
这是数十年来在山海关战死的将士名册,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朱小九接过名册,轻轻翻开,念出第一个名字:“王大力,天启三年,为抵御后金入侵,力战而亡……”
每念一个名字,她的声音都格外清晰、庄重,仿佛要将这些名字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台下的士兵们,随着朱小九念出的名字,纷纷低头默哀。
他们深知,这些英烈们用生命为他们铺就了前行的道路,如今,他们肩负着继承遗志、光复山河的重任。
好久之后,当最后一个名字念完,朱小九合上名册,再次面向全体士兵。
大声说道:“想当年,此关乃我大明抵御外敌之屏障,多少先辈浴血奋战,守护着这片土地。”
“将士们,英烈们的牺牲,我们不能忘记。此次北伐,我们不仅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更是为了告慰这些英灵。让我们带着他们的勇气与信念,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朱小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饱含着对先辈的敬意与对未来的壮志豪情。
“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十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回荡在山海关的上空。
这呼声,是对英烈的承诺,是对北伐的决心,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在激昂的呼声中,祭祀仪式圆满结束。
但英烈们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士兵的心中,激励着他们踏上充满挑战的北伐征程。
朱小九望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眼中闪过一丝坚毅。
(http://www.i7xsw.com/book/eN0xO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