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澎湖列岛的风浪裹挟着海盐的粗粝,拍打着新筑的妈宫港(今马公港)石堤。毛文龙一身戎装,立于“镇海号”舰首,目光如炬,穿透薄雾,投向东方隐约可见的台湾轮廓。身后,是云集如林的庞大舰队:登莱、福建水师主力尽汇于此,新编入的郑氏旧部战船亦在其列。旌旗蔽日,刀枪映寒。
“陛下,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及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守备己探明。”施琅展开精心绘制的海陆舆图,“荷夷总督揆一,拥兵约两千,多为火枪手。战舰大小十一艘,主力为‘赫克托’、‘斯韦恩’、‘白鹭’三艘夹板大船(盖伦战舰),余为快艇。其凭恃者,乃热兰遮城坚固棱堡,外有鹿砦壕沟,内设多层炮台,扼守台江内海咽喉。普罗民遮城稍弱,然亦为砖石坚城。”
毛文龙手指划过台江内海狭窄的入口:“此咽喉要道,荷夷必以重炮封锁。强攻硬闯,徒增伤亡。”他目光转向曾在此地活动多年的郑森:“郑参将,依你之见?”
郑森抱拳,目光沉静:“回陛下,荷夷棱堡虽坚,然其致命弱点在于孤悬海外,补给断绝!澎湖己下,其爪哇、巴达维亚援兵难至。我军可围而不攻,断其水源粮道,待其自乱!同时,遣精锐小股登陆,袭扰其城外农庄、水源地,焚其粮草!”
毛文龙颔首:“围城疲敌,乃上策。然时不我待,荷兰人在南洋根基深厚,久拖恐生变。朕意,双管齐下!”他猛地一掌拍在海图上:
1.封锁困敌: 主力舰队由施琅统领,封锁台江外海及鹿耳门水道,严防荷舰突围或外援进入。另遣甘辉率福建水师一部及郑森旧部,乘快船巡弋台湾南北海岸,清剿荷夷小型据点,断绝其任何海上补给线。
2.陆上开花: 由忠勇营悍将陈豹统领精锐陆师八千(含两千新编水师陆战营),乘坐大批舢板、沙船,趁夜选择荷夷防御相对薄弱的北线尾(今台南安平以北海滩)或蚊港(今台南佳里)一带登陆!登陆后,不急于攻城,而是迅速构筑营垒,扫荡周边,夺取水源,建立稳固滩头阵地!
3.攻心伐谋: 以毛文龙名义,用荷兰文、汉文书写谕降书,射入热兰遮城。申明荷夷侵占中国领土之罪,许其体面投降,保证人身财产安全。若顽抗,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同时,派人联络岛内受荷人压迫的汉人移民及原住民部落,许以重利,共击红毛!
十月初七,月黑风高。陈豹亲率先锋营,乘坐数百艘舢板,悄无声息地划过漆黑的海面,在北线尾一片荒芜的沙洲成功登陆!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明军迅速建立滩头阵地,挖掘壕沟,架设简易炮位。次日黎明,当热兰遮城上的荷兰哨兵发现海岸线上突然出现的连绵营垒和飘扬的明军旗帜时,惊恐的号角声撕裂了清晨的宁静。
揆一大惊失色,急令“赫克托”号率数艘战舰出港,企图趁明军立足未稳,摧毁其滩头阵地。然而,施琅的主力舰队早己严阵以待。当荷兰战舰刚驶出台江口狭窄水道,立刻陷入明军舰队的包围!“镇海”、“靖海”、“平海”三艘巨舰凭借船高炮利,以猛烈的交叉火力压制荷舰。明军炮手操作着经过标准化训练和改良的舰炮,射速和精度远超对手。链弹呼啸着撕裂“赫克托”号的帆索,霰弹横扫其甲板。数艘荷兰快艇试图穿插偷袭,却被明军灵活的福船、广船分割包围,陷入惨烈的接舷战。郑森旧部熟悉这种近战,悍勇异常。海战持续半日,荷舰损失惨重,“赫克托”号重伤逃回港内,两艘快艇被俘,一艘沉没。明军成功挫败了荷夷的首次反扑,牢牢封锁了海路。
陆上,陈豹的部队站稳脚跟后,开始向热兰遮城外围推进。他们并不急于强攻棱堡,而是如同梳篦般,逐一拔除荷夷设置在城外的哨卡、农庄(种植甘蔗、稻米供给城堡)、水源地(如柴头港溪)。明军纪律严明,对主动投降的汉人移民和愿意合作的原住民(如新港社)秋毫无犯,分发粮食,救治伤员。而对负隅顽抗的荷兰据点,则毫不留情。忠勇营装备的大量改良鲁密铳(破虏铳)和虎蹲炮,在野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荷兰火枪手虽然训练有素,但在明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压制下,节节败退。城外粮仓被焚,水源地被占的消息不断传入热兰遮城,守军士气日益低落。
揆一困守孤城,如坐针毡。他寄予厚望的巴达维亚援兵杳无音信(被施琅的外围警戒舰队阻截)。城内粮食开始实行严格配给,饮水短缺,伤兵哀嚎,瘟疫(疟疾、痢疾)开始蔓延。毛文龙的劝降书不断被射入城中,汉人士兵和部分雇佣兵人心浮动。十一月,一场猛烈的台风袭击台湾,摧毁了热兰遮城部分脆弱的木制工事,更让荷夷雪上加霜。
时机成熟!十一月十五,毛文龙亲临北线尾大营。他拒绝了郑森等人“围死荷夷”的建议,决意发起雷霆一击!
水陆并进: 施琅舰队集中所有重炮,对热兰遮城面向大海的棱堡主墙进行持续一天的猛烈轰击!吸引守军注意力和火力。
地道爆破: 陈豹则组织军中善于挖掘的矿工和敢死之士,从陆地一侧,利用炮火掩护和夜暗,秘密挖掘数条地道,首抵热兰遮城最薄弱的东南角城墙下!地道内填塞了从澎湖运来的数千斤改良黑火药(颗粒化,威力更大)。
总攻信号: 约定以三声震天雷巨响为号!
十一月十七,子夜。海上的炮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热兰遮城内守军疲惫不堪,注意力完全被海上吸引。突然——
“轰隆!!!” “轰隆!!!” “轰隆!!!”
连续三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从热兰遮城东南角地下传来!大地剧烈颤抖,坚固的棱堡城墙被硬生生炸开一个近十丈宽的巨大缺口!砖石泥土如同喷泉般冲上夜空!
“杀!!!”陈豹身先士卒,挥刀怒吼!埋伏在缺口外多时的数千忠勇营精锐,如同决堤的洪水,顶着弥漫的硝烟和坠落的碎石,汹涌灌入热兰遮城内!与此同时,郑森率领的登城队也冒着枪林弹雨,将云梯搭上被炮火削弱的北面城墙,奋勇攀援!
城内展开了惨烈的巷战。荷兰士兵凭借坚固的建筑和火枪负隅顽抗。但明军人数占绝对优势,士气如虹,且装备了大量利于近战的刀牌、镗钯和手雷(改良震天雷)。忠勇营以鸳鸯小队为单位,相互掩护,逐屋清剿。郑森旧部更是悍勇,对荷兰人恨之入骨。激战持续至天明,总督揆一在绝望中,于总督府升起白旗。
热兰遮城陷落!普罗民遮城的荷兰守军闻讯,斗志瓦解,于次日开城投降。
毛文龙踏着被硝烟熏黑的断壁残垣,走进了热兰遮城总督府。揆一及主要军官被押解上来,神色灰败。
“揆一总督,”毛文龙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回荡,“台湾,自古乃中国之土。尔等恃强凌弱,窃据数十年,筑城掠地,盘剥我民,其罪当诛!然朕有好生之德,许尔等体面投降。即日起,尔等荷夷军民,限期离境!所携私人财物,可带走。但城堡、炮械、官产、档案,尽归大明!胆敢滞留或破坏者,杀无赦!”
揆一颓然低头,在投降书上签下了屈辱的名字。
台湾,在沦陷三十八年后,终于重回华夏版图!
毛文龙雷厉风行,着手重建与治理:
1.设府置县: 诏令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辖台湾县(治今台南)、凤山县(治今高雄左营)、诸罗县(治今嘉义)。委派干练官员赴任。
2.安抚军民: 宣布免除全岛三年赋税徭役。妥善安置随郑森归降的军民及原岛内汉人移民,按户授田(多为荷人遗弃的甘蔗园、稻田)。招募流民,鼓励垦殖。
3.怀柔番社: 遣使携带盐、布、铁器等礼物,联络岛内高山族(原住民)各部首领,申明朝廷保护其土地权益,设立“理番同知”专司沟通,严禁汉民侵夺番地,鼓励公平贸易。
4.清丈田亩,推行新政: 清丈荷人遗留及新垦土地,按《均田令》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设立官营糖廍(制糖作坊),招募工匠,恢复生产。
5.巩固海防: 留驻重兵,修缮热兰遮城(改名安平镇)、普罗民遮城(改名赤嵌城),增筑炮台。以澎湖为前哨,建立严密巡防体系。
6.发展贸易: 开放鹿耳门、打狗(高雄)为商港,制定优惠税则,吸引闽粤商船前来贸易。台湾所产蔗糖、稻米、鹿皮等,源源不断运往大陆。
收复台湾的消息传回大陆,举国欢腾!这是继平定辽东、剿灭流寇、肃清海疆之后,新华王朝又一彪炳史册的武功!它彻底扫除了东南沿海的最后威胁,大大拓展了帝国的战略纵深,也昭示着这个浴火重生的王朝,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迈向鼎盛。
毛文龙站在赤嵌城(原普罗民遮城)的最高处,眺望着广袤的台江平原和远处连绵的青山。海风吹拂着他的鬓角,带来新垦泥土的芬芳。他仿佛看到,这片富饶的岛屿上,即将升起的炊烟,即将建起的学堂,即将扬帆出海的商船。
“陛下,”郑森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敬服,“台湾己复,海波初靖。末将请命,愿率一旅之师,为陛下前驱,巡弋南洋,宣示天威,护我商民!”
毛文龙转过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南洋…自然要去!大明之龙旗,岂能只悬于东海?”他拍了拍郑森的肩膀,“然当务之急,是稳固根本。待台湾根基扎稳,新政推行无碍,便是这巨舰扬帆万里,震慑诸番之时!”
收复台湾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但毛文龙的目光,己投向更辽阔的海洋与未来。帝国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http://www.i7xsw.com/book/e0UAC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