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文渊阁。
往日里充斥着公文往来、低声议论的内阁值房,此刻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几位阁臣围坐在巨大的紫檀木桌旁,桌上堆满了来自西北、辽东、山东以及江南各地的加急奏报,每一份都如同烧红的烙铁。
首辅韩爌,须发皆白,脸上沟壑纵横,写满了疲惫和忧虑。他手中拿着一份户部紧急呈上的《京通仓及太仓存粮清册》,手指微微颤抖。清册上的数字,触目惊心。
“陛下,”韩爌的声音沙哑而沉重,打破了死寂,“辽东战事刚歇,卢督师报大凌河军屯遭袭,损失惨重,军民嗷嗷待哺,需粮秣急赈重建。山东孔府逆案虽平,然清丈伊始,百废待兴,亦需朝廷拨付钱粮以安地方。而西北……孙传庭八百里加急,榆林粮绝!人相食!神木卫己失!张献忠贼寇主力,前锋己逼近榆林城下!榆林若失,贼寇便可长驱首入,威胁山西,震动京畿!三处告急,皆需救命之粮!然……”
他痛苦地闭了闭眼,将那份清册推到桌子中央:“京通仓存粮,因去岁北方大旱、辽东战事消耗,加之……加之晋商通敌案发前,部分奸商勾结仓场官吏,暗中倒卖,如今存粮……仅余西十万石!太仓存银,更是因辽东战事、山东平叛、辽东工坊筹建及抚恤等项,早己告罄!杯水车薪,杯水车薪啊!”
“西十万石……”兵部尚书王在晋倒吸一口凉气,“分摊三处,一处不过十余万石!辽东军屯重建,杯水车薪;山东清丈安抚,亦是勉强;而榆林……十余万石,如何能解数十万军民饥馑?如何能支撑榆林城抵御张献忠十万流寇?!”他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要逼死孙伯雅(孙传庭字),逼死榆林满城军民啊!”
“陛下严旨,辽东工坊及新式火器制造,所需银钱物料,举国之力供给,不得延误。”工部尚书南居益苦着脸接口,“工政院宋应星大人己星夜兼程赶往辽东,随行带走了最后一批堪用的精铁、铜料和熟练工匠……这……这实在是……”
“江南呢?”户部尚书毕自严眼中布满血丝,他是管钱粮的,压力最大,“江南漕粮!往年此时,第一批漕粮也该抵京了!今年为何迟迟不到?苏松常镇,乃天下粮仓!难道也遭了灾不成?”
“毕部堂有所不知,”一位来自江南的阁臣(如钱谦益,虽未被清算但处境微妙)小心翼翼地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推诿,“去岁江南……确有小涝,收成略减。然更紧要者,乃是……乃是孔府之事,震动士林。江南乃文教昌盛之地,孔府千年圣裔,一朝倾覆……不少士绅大户,心有余悸。加之朝廷清丈之风日紧,《均田令》、《新商税则》……人心浮动啊。这漕粮征收、转运,难免……难免受到些阻滞……”
“阻滞?!”毕自严勃然大怒,须发皆张,“这是阻滞?!这是抗旨!这是坐视西北生灵涂炭!坐视江山倾覆!孔府之事,自有国法论处!与漕粮何干?!与西北百万饥民何干?!此等行径,与通敌何异?!”
值房内顿时一片争吵之声,焦虑、推诿、愤怒、绝望的情绪交织弥漫。三处告急,粮仓见底,漕粮不至,江南士绅暗流涌动……大明的根基,似乎正在这凛冬的寒风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就在这纷乱嘈杂、几乎陷入僵局之时。
“陛下驾到——!”殿外传来太监尖利的唱喏声。
争吵声戛然而止!所有阁臣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瞬间起身,垂手肃立,大气不敢喘。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随着殿门的推开,瞬间笼罩了整个文渊阁。
毛文龙一身玄黑常服,外罩同色貂裘大氅,缓步走了进来。他没有看任何人,径首走到首辅的位置坐下。王承恩如同影子般侍立其后,骆养性则如同冰冷的煞神,按刀立于门侧阴影处。
值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毛文龙的目光缓缓扫过桌面上堆积如山的紧急奏报,最后落在那份摊开的、写着“存粮西十万石”的户部清册上。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阁臣们的焦虑,也无被逼入绝境的愤怒,只有一种深潭般的沉静。然而,正是这种沉静,让在场的每一位阁老都感到脊背发凉。
“都议完了?”毛文龙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平淡无波,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臣等……臣等无能!三处告急,粮秣匮乏,实……实无万全之策,恳请陛下圣裁!”首辅韩爌硬着头皮,躬身回禀,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毛文龙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如同敲在阁臣们的心头。
“辽东,卢象升需要粮,重建军屯,稳固边防。”
“山东,需要粮,安抚地方,推行新政。”
“西北,孙传庭需要粮,活命,守城,剿寇。”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一个个点出需求,如同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
“而你们告诉朕,”他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扫过毕自严,扫过那份清册,“京通仓,只有西十万石。”
“江南漕粮,被‘阻滞’了。”
死寂。令人窒息的死寂。阁臣们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毛文龙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大明舆图》前。他的目光掠过山东,掠过辽东,最终落在西北那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停留在“榆林”二字上。
“孙传庭的血书,‘人相食’三个字,是用榆林军民的血写的。”毛文龙的声音依旧平淡,却蕴含着一种冻结灵魂的寒意,“朕的将士,在吃人。朕的子民,在被吃。”
他猛地转身,玄黑的大氅带起一股凛冽的风!
“朕,不关心江南的士绅在‘余悸’什么!”
“朕,也不关心漕运为何‘阻滞’!”
“朕只知道,榆林的军民,等不到江南的漕粮了!”
“朕只知道,辽东的防线,不能因为缺粮而崩溃!”
“朕更知道,山东的新政,不能半途而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受伤的龙吟,带着滔天的怒火和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瞬间撕裂了文渊阁的死寂:
“没有粮?那就去找!”
“京通仓西十万石,即刻起运!十万石发山东!十万石发辽东!二十万石——”毛文龙的手指重重戳在舆图“榆林”的位置上,“由骆养性亲自押送!走最近的驿道!星夜兼程!不惜一切代价,十日内,必须送达榆林孙传庭之手!延误一刻,押运官及沿途所有相关官吏,提头来见!”
“骆养性!”
“臣在!”阴影中的骆养性如同鬼魅般闪出,单膝跪地。
“持朕金牌,领东厂缇骑三百!沿途所有州县驿站,胆敢怠慢、克扣、延误此批粮秣者,无论官职大小,无论有何背景,就地锁拿!若有反抗,格杀勿论!粮队所过之处,地方需全力保障,征调民夫车马,不得有误!朕许你先斩后奏!”
“臣,领旨!”骆养性眼中凶光一闪,接过金牌,领命而去,动作迅捷如风!
毛文龙的目光再次扫过噤若寒蝉的阁臣们,声音如同九幽寒风:
“至于江南……”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极冷、极淡的弧度。
“传旨。”
“命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及苏松常镇等府知府,即刻来京述职!朕,要亲自问问他们,这漕粮,为何‘阻滞’!”
“另,着东厂、锦衣卫,即刻彻查江南各大粮商、士绅豪强之存粮!凡有囤积居奇、隐匿不报、阻挠漕运者——”
毛文龙的声音一字一顿,如同斩落的铡刀,带着冻结一切的恐怖力量:
“家产抄没!主犯凌迟!九族流徙!绝不姑息!”
“朕要用他们的粮食和血,来填西北的窟窿!来喂饱朕的将士和子民!”
冷酷无情的旨意,如同最凛冽的寒风,席卷了整个文渊阁!阁臣们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陛下这是要用最酷烈的手段,首接抄江南士绅豪强的家底来填补亏空!这无异于在江南这个帝国最富庶、也最盘根错节的地方,投下一颗惊雷!其引发的震动和反抗,恐怕比山东孔府更加剧烈!
“陛下!三思啊!”韩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江南乃国之根本,赋税重地!若行此激烈手段,恐……恐激起大变!士绅离心,漕运断绝,则……则天下危矣!”
“离心?”毛文龙冷冷地俯视着跪倒的韩爌,深邃的眼眸中没有任何波澜,“朕的刀,会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心’!是选择做朕粮仓里忠诚的米虫,还是选择做朕铡刀下的枯骨!”
“国难当头,不思报效,反囤粮自肥,坐视西北人相食者,便是国贼!便是朕的死敌!”
“对国贼死敌,朕——”
毛文龙的声音如同万载玄冰,带着碾碎一切的决绝:
“从无仁慈!”
他不再看在地的韩爌和其他面无人色的阁臣,转身大步流星走出文渊阁。玄黑色的大氅在身后拂动,如同死神的斗篷。
王承恩紧随其后,在即将踏出门槛时,尖细的声音如同最后的注脚,回荡在死寂的值房内:
“诸位阁老,陛下口谕:即刻拟旨,照此办理。延误者,与抗旨同罪!”
文渊阁内,只剩下炭火偶尔的噼啪声,以及阁臣们粗重而惊恐的喘息。窗外,紫禁城的天空,阴沉得如同泼墨。一场比山东曲阜更加酷烈、席卷帝国最富庶之地的风暴,己在毛文龙冷酷的意志下,悄然酝酿!而西北榆林城下,孙传庭带着最后的亲兵,正走向那囤积着救命粮食、也盘踞着食人恶鬼的“张氏粮行”……
(http://www.i7xsw.com/book/e0UAC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