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强势崛起和对南洋、日本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和东南亚原有的贸易格局。朱遵铭设立的“南洋市舶司”和“东海市舶司”,开始推行一套由大明主导的、相对公平但也更严格的贸易规则,打破了以往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一家独大、肆意盘剥的局面。
这自然引起了那些视东方为“提款机”的西方殖民势力的强烈不满,尤其是新兴的海上霸主——荷兰人。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VOC),这个组织严密、拥有强大舰队和商业网络的庞然大物,将大明视为其在亚洲扩张的最大障碍和竞争对手。他们无法容忍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对日贸易被大明分走一杯羹,更对大明海军展现出的强大实力感到深深的忌惮。
起初,荷兰人试图通过外交途径与弘光朝廷接触,希望能够获得贸易特权,甚至要求在广州或澳门设立拥有治外法权的商馆。但朱遵铭对这些殖民者的本质洞若观火,他深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绝不可能允许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国中之国。他明确拒绝了荷兰人的无理要求,只允许他们在指定的港口,如广州、泉州、以及兰芳的部分港口,按照大明的法律和税率进行公平贸易。
外交途径受挫,荷兰人便开始在暗中使绊子。他们利用其在南洋香料群岛(印尼)的优势地位,打压那些与大明有贸易往来的本地苏丹和商人;他们资助那些对大明不满的海盗残余势力,虽然大部分己被肃清,但仍有零星存在,袭扰大明的商船;他们甚至开始尝试封锁马六甲海峡,阻止其他国家的商船前往大明控制的港口。
更具挑衅性的是,荷兰人开始频繁地派遣武装商船,闯入己被大明纳入势力范围的台湾南部(当时被称为“夷州”或“小琉球”)海域,甚至在当地建立了小规模的据点(如热兰遮城雏形),试图将台湾变成他们北上日本、窥伺中国大陆的前进基地。
这些挑衅行为,自然引起了朱遵铭的高度警惕。他知道,与荷兰人的冲突,迟早会爆发。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彻底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片海域真正的主人!
“荷兰人,欺人太甚!” 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兵部尚书陈伦愤怒地禀报着荷兰人在台湾和南洋的挑衅行为,“陛下,若再不予以严惩,恐其得寸进尺,危及我南洋海防!”
陈阿海也奏报道:“陛下,近来我东南沿海及南洋航线上,多有商船受到荷兰武装船只的骚扰甚至劫掠,许多南洋藩属也向朝廷抱怨荷兰人的霸道行径,恳请天朝主持公道!”
“看来,这群红毛夷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 朱遵铭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朕给过他们公平贸易的机会,是他们自己不要。既然如此,那就用大炮和刺刀,来教教他们规矩!”
他立刻下令:
组建“南洋靖波舰队”: 以兰芳水师为基础,抽调东海舰队部分主力,并加速建造一批装备“弘光开疆炮”和新式燧发枪(己有小批量试制成功)的新型战舰,组成一支专门负责维护南洋和台湾海域秩序的常备舰队,由经验丰富的兰芳老将林方担任提督。
武力清剿台湾荷兰据点: 命令“南洋靖波舰队”立刻对盘踞在台湾南部的荷兰人据点发起攻击,拔除这个楔入大明侧腹的钉子,并将台湾正式纳入大明版图,设立府县进行管理。
实施贸易反制: 宣布暂时中断与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所有官方贸易往来,并禁止悬挂荷兰旗帜的船只进入大明及其藩属国(己明确臣服者)的港口。同时,鼓励和支持其他西方国家(如英国、西班牙甚至部分独立的葡萄牙商人)与大明进行贸易,分化瓦解西方势力。
加强南洋防御: 在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关键水道增派巡逻舰队,保护大明商路,并对荷兰人在香料群岛的活动进行监视和限制。
朱遵铭的决定,无异于向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商业帝国宣战!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实力!
“南洋靖波舰队”很快组建完毕,并在提督的率领下,气势汹汹地杀向台湾。
盘踞在热兰遮城(雏形)的荷兰守军虽然也装备了火炮,并修建了棱堡,但其兵力有限,且远离本土,补给困难。面对大明舰队压倒性的海上优势和登陆部队(装备了新式燧发枪和霰弹抬枪的海军陆战队)的猛烈攻击,他们的抵抗很快便土崩瓦解。经过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热兰遮城被攻克,荷兰在台湾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紧接着,舰队开始在南洋海域巡航,对那些不遵守大明贸易规则、袭扰商船的荷兰武装商船进行严厉打击。几次交锋下来,荷兰船只虽然也相当坚固,火炮犀利,但在面对装备更胜一筹、配合更默契、且数量占优的大明舰队时,往往占不到便宜,损失惨重。
大明强硬的军事反击和贸易禁令,给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压力。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凭借武力逼迫东方帝国就范,却没想到踢到了铁板!弘光朝廷展现出的决心和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VOC内部开始出现分歧。一些务实的商人主张缓和关系,寻求通过谈判恢复贸易;而一些强硬的军方人物则叫嚣着要组织更大规模的舰队进行报复。
就在大明与荷兰在南洋激烈竞逐之时,东方的日本,也并不平静。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