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后,开始封顶。用传统的红色瓦片封顶,也称之为上盖。
封顶后安门。
安装大门时,举行了简单“安门”仪式,祈求家宅平安、出入顺利。门框上贴“安门大吉”字样。
房屋主体完成后,开始内外装饰,墙壁粉刷白色石灰,铺设砖地面、安装门窗等。
在挑选建房材料这件事上,依依爸就像被他堂叔灌了迷魂汤一般,完全听信了堂叔的话,丝毫没有好好甄选优质材料。
瞧瞧那房子,也就上梁用的木头还像个样子,好似屹立不倒的钢铁卫士坚守着最后的尊严。而其余的材料呢,全是为了贪图那点小便宜买的差货,尤其是那些瓦片,就像一群残兵败将,歪歪斜斜地趴在房顶上,根本撑不起房子的“门面”。
嘿,原本那房子啊,住个二三十年甚至更久那都不在话下。可依依爸呢,完全不懂得怎么维护房子,就跟照顾花草却从不浇水似的。结果呢,才过了五年,这房子就不行啦,外面下大雨,屋里就跟着“下小雨”,跟搞了个室内水帘洞似的。
就这么又勉强撑了不到一年,实在没法住下去咯,只能重新盖房子。不过那时候家里的情况更糟糕啦,拿不出钱。没办法就只能盖个土坯房凑合着。
那时候的依依爸满心懊悔,深知自己犯下难以弥补之错,还需要承受丈母娘的埋怨,心中也满是苦涩。
因为盖房子姥姥就祝福依依爸一定买好材料,结果没有听她老人家的话,老人心理有怨气,心疼闺女没有跟他过好上好日子,所以丈母娘的怨念最深,每次见面都提起来这事,最后搞的依依爸也不愿意去老丈人家。
-————————
新房子盖好后,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全家搬了进去。
搬进去后,也迎来了二姐一年级入学。这个时候大姐10岁小学三年了,二姐八岁刚刚入学,三妹六岁。
二姐今年不再像往年那样害怕进学,反而很期待快快长大,可以去学校里上学而不是在自己村子读一年级。那样她就可以像大姐一样当运动员。
秋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二姐邵爱爱就醒了。她躺在炕上,听着院子里公鸡的打鸣声,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今天是她上一年级的日子,妈妈早就给她准备好了新衣裳——一件碎花布衫,虽然是用旧衣服改的,但洗得干干净净,还带着淡淡的洗衣粉香气。
“爱爱,快起来吃饭了!”妈妈在灶屋里喊道。爱爱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新衣裳,又套上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跑到镜子前照了照。镜子里的自己扎着两条小辫子,脸上还带着睡意,但眼睛里却闪着光。
早饭是玉米面糊糊和咸菜,爱爱匆匆扒拉了两口,就背起帆布做的书包,准备出门。书包里装着崭新的语文和数学书,是爸爸昨儿个带她报到新领的,用牛皮纸仔仔细细地包好了书皮。
这时候书本是需要花钱买的。九年义务教育但不是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爱爱,路上慢点,听老师的话!”妈妈站在门口叮嘱道。爱爱点点头,跟着姐姐一起朝村头的小学走去。
村小学就是老师家,三间青砖大瓦房空出一间房做教室。小院里早己挤满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和孩子,这里面可不都是来上学的,凑热闹的小孩子更多,比如三妹这会就跟在大姐二姐身后挤在人群中。
一开始姐妹两个并没有发现她,马上到老师家里才看见,也只好叫她跟着。
有的孩子穿着新做的-的确良衬衫,有的还穿着打补丁的旧衣裳,但无一例外,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这里面只有9个孩子是过来上一年级的。
(的确良,一种曾经风靡中国的化纤面料,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它的名字源自英文“Da”的音译,也有人称它为“涤纶”或“聚酯纤维”。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确良以其挺括、耐穿、易洗快干的特点,成为那个时代时髦与实用的象征。
的确良的特点
挺括有型:的确良面料不易起皱,衣服穿起来笔挺有型,尤其适合制作衬衫、裤子等。
耐穿耐磨:相比棉布,的确良更结实,不易破损,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
易洗快干:的确良不吸水,洗后干得很快,特别适合忙碌的日常生活。
色彩鲜艳:的确良染色性能好,颜色鲜艳且不易褪色,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的确良的流行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的确良的出现无疑是一场“穿衣革命”。它解决了棉布易皱、易破、难干的缺点,成为人们眼中的“高档面料”。尤其是在80年代,的确良衬衫、裙子、裤子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年轻人穿着的确良衣服,走在街头巷尾,显得格外精神、时髦。
的确良的局限
尽管的确良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
不透气:的确良不吸汗,夏天穿起来闷热不透气,容易让人感到不适。
不亲肤:面料手感较硬,不如棉布柔软舒适,贴身穿有时会觉得刺痒。
易燃:的确良是化纤面料,遇火容易燃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的确良的没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优质面料进入中国市场,人们的选择逐渐多样化。的确良的缺点逐渐被放大,尤其是它的不透气和不亲肤,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摒弃它。到了90年代,的确良逐渐退出主流市场,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的确良的记忆
虽然的确良己经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的确良不仅仅是一种面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朴素、节俭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今,的确良己经成为一种怀旧的符号,偶尔在复古风潮中重现,提醒着人们那段曾经辉煌的岁月。)
“爱爱,快看,那是你们老师!”姐姐指着门口的一位女同志说。爱爱踮起脚尖,透过人群望进去,还没有看清楚老师样子就听到老师的声音。
“同学们,排好队,准备进教室了!”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女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本花名册。
大姐看着二妹走进教室,把三妹送回家,和妈妈说了下,跑步去了自己的学校富民小学。
(http://www.i7xsw.com/book/N0n0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