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扑过去扒开碎砖,青砖上依稀可见炭笔画的箭头,指向十步外的老井。
林婉清突然在视频里惊呼:"这里有一份日记!"她颤抖着翻开某页,"王班长曾说,等战争结束要把家里的井栏重修......"
泛黄的纸页间飘落片银杏叶,叶脉纹路与工地那棵百年古树的新叶在镜头前完美重叠。"井栏有东西!"张明的无人机灯光锁定青石井台。
小郑探身下去,指尖触到冰凉的凸起——半片青花碗底嵌在裂缝中,"昌"字的金漆在月光下渗出血色的光。
夜风卷起蓝印花布,掠过王义昌透明的身躯。他的中山装渐渐染上人间烟火气,胸前的怀表链开始发出真实的金属轻响。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纽扣上的"昌"字突然映出彩虹般的光晕,在空中投射出老棉纺厂的全息影像——穿蓝布衫的妇人正踮脚为青年整理衣领,别上最后一颗铜纽扣。
晨雾在工地废墟上织出一层薄纱,探照灯的光束刺破朦胧,全部聚焦在那口青石老井。
张明调试着水下机器人的摄像头,显示屏上的画面随着机械臂的探入剧烈晃动。井壁的苔藓在冷光中泛着幽绿,宛如一条通往时光深处的隧道。
“下潜深度八米,发现金属反光。”张明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跳跃,机器人探照灯扫过半埋在淤泥中的铁盒。盒盖上的铜锁早己锈成青绿色,锁孔图案竟与台湾传来的士兵日记封皮压纹完全一致。
陈明忽然抓住小郑的手腕:“你看井壁!”强光扫过之处,青砖上歪歪扭扭刻着“昌记”二字,缝隙里卡着半截苎麻线——与樟木箱里蓝印花布的经纬线如出一辙。
台湾视频窗口里的林婉清突然站起身:“让士兵日记靠近镜头!”当泛黄的纸页贴上摄像头时,奇迹发生了——铁盒锁孔内的锈迹开始剥落,露出内侧刻着的北斗七星图。
张明立刻启动3D建模程序,星图与王义昌怀表盖上的刻痕完美重叠。
“这是双重密钥!”陈明将手上的铜顶针嵌入控制台接口,顶针内壁的防滑纹竟与锁芯结构吻合。
机器人机械臂发出轻微的嗡鸣,铁盒在七百公里外的台北与上海同步开启。
王义昌的虚影突然实体化到能触碰信纸。他的手指抚过“糖霜”二字时,工地上空突然飘来甜香——林婉清在台北同步打开士兵遗留下的铁盒,取出一块黢黑的灶糖。
“这是江南麦芽糖!”她将糖块放入光谱分析仪,“检测到桂花精油和微量井盐成分……”话音未落,小郑这边的机器人己从井底捞出个陶罐,罐底结着同样的结晶物。
陈明用瑞士军刀刮下糖霜,便携质谱仪突然发出提示音:“与1987年腌制的桂花糖成分一致!”全息投影自动生成分子结构图,两岸的糖晶在纳米级呈现完全相同的雪花状结晶。
张明突然奔向废墟东侧:“第三块砖!”他扒开坍塌的灶台,青砖背面用炭笔画着箭头,指向埋在地下的陶瓮。
当瓮口泥封被揭开时,陈年糯米的香气混着硝烟味涌出——里面竟藏着套完整的灶神祭器,香炉底部刻着“王周氏”的印记。
王义昌的虚影在祭器前跪下,半透明的手穿过香炉。突然,林婉清在台北点燃了从金门带来的老兵香烛,两地烟雾通过全息设备交织成旋涡。AI增强的烟雾中,浮现出王母佝偻着背往梁上挂银杏果的幻影。
“娘——”王义昌的呼唤第一次有了声音的震颤。无人机群应声升空,在晨曦中拼出1948年的棉纺厂全貌。
当幻影里的王母转头微笑时,井口古树突然无风自摇,七十年前的银杏果如雨落下。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