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章 老物件的呼吸

小说: 夜跑者的发现   作者:纸扇轻摇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夜跑者的发现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这红土不对劲。”赶来的陈明蹲下身,指尖搓着老人军靴上剥落的碎屑。颇懂地质资源的他,掏出随身携带的便携显微镜,一边用手捻着土,一边用鼻子轻嗅,“这不是普通土壤,含大量铁铝氧化物。我去化验一下。”

——金门特有的红土层!

张明的智能手表在幕布上投射出幽蓝的全息投影。1949年的和平路街景像一卷泛黄胶片徐徐展开:青石板路上跑着黄包车,街角"德记棉纺厂"的霓虹招牌忽明忽暗。。

张明打开笔记本,他敲击键盘,之前某处工地围挡上方的经纬度,用三维模型立刻标注出详细地址:“新源街工地三期,去年拆的老棉纺厂宿舍区。”

“就是这里了!"张明敲击虚拟键盘,三维模型瞬间放大。新旧地图的叠加处,一栋贴着"拆"字的红砖楼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王义昌激动的扑上去,“我被抓走前,就在‘德记棉纺厂’上工,母亲和妹妹与我一起住在自己搭建的宿舍区。”

陈明也赶了回来,“经化验,红土碎屑呈现出奇异的晶体结构,铁铝氧化物含量62%,石英颗粒带有海水侵蚀痕迹,"他捻着土屑转向张明,"这是金门南海岸特有的地质特征——当年撤退的军舰就是从那里启航。"

夜里,工地围挡的铁皮在风中呜咽作响。几个人来到拆迁的老宿舍区。

陈明打着手电在前开路,光束扫过断壁残垣时,一只夜枭扑棱棱惊起。王义昌的虚影穿过坍塌的砖墙,停在一截露出钢筋的水泥柱前。月光透过破碎的楼板斜照下来,斑驳的青砖墙基上浮着层诡异的幽绿。

王义昌的虚影随着记忆在里面走来走去。忽然他指向某处,陈明的夜光手电筒光束扫过一片废墟,那是几块青砖墙基。

"王义昌的虚影突然凝实,中山装下摆无风自动:"那是我和娘亲手垒的灶台!"

"等等!"陈明突然按住小郑的肩膀。他的瑞士军刀轻轻刮去墙面青苔,露出底下深深的刻痕——"王周氏 民国三十七年立"。

“这是王阿婆!”陈明的声音发颤,“太姥曾经说过,她之前的一位老姐妹王家阿婆,守寡养大两个孩子,大儿子被抓了壮丁……”

他摸出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在刻痕凹陷处轻轻拨拉,刀尖触到"氏"字最后一笔时,砖缝里突然滚出颗铜纽扣,在月光下泛着泪痕般的铜绿。

"这是娘缝的......"王义昌的虚影剧烈波动,半透明的手指试图触碰纽扣,"那天我上工前,娘说新制服少钉了颗扣......"他的声音被夜风撕碎,化作点点荧光消散在废墟间。

小郑蹲身捡起纽扣,指腹到细微的凹痕。张明递来紫外灯,光照下竟显出极小的"昌"字刻纹。

"这是老银楼的錾刻工艺,"陈明掏出随身携带的太姥留下的顶针比对,"你们看,顶针内壁的防滑纹和刻痕工具完全匹配。"

突然,王义昌的虚影冲向废墟深处。众人追着那抹飘忽的藏青色,穿过遍地碎玻璃和钢筋,停在一口歪斜的樟木箱前。箱盖裂开的缝隙里渗出浓烈的樟脑味,混着某种陈年墨香。

"让我来。"张明戴上考古手套,轻轻掀开箱盖。腐朽的棉絮下压着本泛蓝的账册,封皮用麻线订着半块蓝印花布。

陈明的手指刚触到布面,突然触电般缩回——布料的经纬线里竟掺着苎麻纤维,与太姥陪嫁被面的工艺如出一辙。

突然一阵视频通话的提示音划破夜色。小郑的一位台湾粉丝林婉清的脸出现在全息投影中。

“你好,我现在在金门。你之前发布的台湾老兵王义昌的信息,我查到了。”

她转过身,指着身后布满密密麻麻的刻痕的岩壁:"据金门翟山坑道的士兵说,这是五十年代,一位驻扎在此的王班长所刻,是个'昌'字,据说他叫‘王义昌’,很可能是你要找的人。”

小郑突然翻开账册末页,褪色的墨迹在月光下复活:"民国三十七年腊月初八,购蓝靛三斤,为昌儿制新衫。"

张明的光谱仪扫过字迹,突然发出蜂鸣——与信纸所留相同。

"你们看这里!"陈明的手电光定格在樟木箱夹层。老刀尖挑开虫蛀的衬布,露出张泛黄的照片:一位中年女工站在棉纺机前,胸前别着同样的铜纽扣。照片背面是稚嫩的铅笔字:"阿哥,娘有工作了,娘把为你新纳的鞋底藏灶台第三块砖下。"

王义昌的虚影突然发出呜咽般的风声。他指向废墟东侧,那里有截半埋的烟囱。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夜跑者的发现 http://www.i7xsw.com/book/CinUAO.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