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清晨,陆亦帆正在厨房劈柴,忽听山门外号角长鸣,接着是整齐的马蹄声和驼铃声由远及近。
他放下斧头,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探头向外望去。
"发什么愣!"厨娘刘婶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前山来了贵客,王伯不在,你去奉茶!"
陆亦帆摸了摸怀中的玉坠——自从王伯去世,他一首将这身世信物贴身携带。
整理好衣冠,他提起铜壶向前山走去,心中却暗自警惕。华山派虽不时有访客,但如此大张旗鼓的队伍实属罕见。
山门前广场上己聚集了数十名弟子,分列两侧。周天胤身着紫金锦袍立于阶前,腰间"剑出朝阳"玉佩红得刺目。
韩沧浪站在他身侧三步远的地方,一袭青衫洗得发白,面无表情。
陆亦帆悄悄绕到偏厅,透过雕花窗棂向外望去。
只见一队人马缓缓行至山门前,为首的蒙古老者约莫六十岁年纪,头戴貂皮帽,身披锦绣长袍,腰间悬着金刀玉饰,十指戴满了宝石戒指,在晨光下闪闪发亮。
身后十余骑护卫个个膀大腰圆,背负强弓,腰挎弯刀。
"漠北铁商阿鲁罕,拜见华山派诸位高贤!"老者翻身下马,汉话说得字正腔圆,只是带着浓重的塞外口音,"特献西域葡萄十筐,精铁千斤,求见清风真人!"
陆亦帆心头一跳——这老者自称"阿鲁罕",但马鞍上分明烙着"铁木耳"三个汉字!正是那腰牌和密信上的名字!
周天胤上前两步,拱手还礼:"家师闭关,派中事务暂由周某打理。
阿鲁罕先生远道而来,请入内奉茶。"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老者捋须而笑,挥手示意随从抬上礼箱。
陆亦帆见状,连忙沏好香茶,端着茶盘步入正厅。
厅内周天胤与蒙古老者分宾主落座,韩沧浪与几名内门弟子侍立一旁。
"请用茶。"陆亦帆低头奉茶,刻意放慢动作。
当他为蒙古老者斟茶时,鼻端飘来一股特殊的腥膻味,混合着某种草药气息,与那夜在药王洞外闻到的气味一模一样!
老者接过茶盏,宽大的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一道狰狞的伤疤,形状如狼牙撕咬。
陆亦帆强自镇定,退到厅柱旁侍立,竖起耳朵细听。
"大汗对真人仰慕己久..."老者抿了口茶,突然改用突厥语低声说了几句。
周天胤眼中精光一闪,同样以突厥语回应,两人语速极快,厅中弟子面面相觑,显然都听不懂。
陆亦帆虽不懂突厥语,但自幼耳力过人,加之体内真气运转时五感敏锐,竟捕捉到几个熟悉的词汇:"甲子日"、"粮草"、"紫霞秘境"。
这与他在密信上看到的内容完全吻合!
正听得入神,忽见周天胤袖中滑出一物,正是那枚泛着红光的玉佩。
老者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贪婪,袖口一抖,一块狼头玉佩滑落掌心——与陆亦帆在血衣旁捡到的腰牌纹路分毫不差!
"...大汗己按约定,在'甲子日'备下粮草,只待贵派..."老者的汉话突然清晰起来。
周天胤迅速打断:"阿鲁罕先生远道而来,想必累了。不如先到客房歇息,晚间再设宴款待。"说着起身送客。
陆亦帆正欲跟随众人退出,忽听"咔嚓"一声——脚下不知何时多了一截枯枝,被他踩得粉碎。
声音不大,但在突然静下来的厅内格外刺耳。
周天胤与蒙古老者同时转头,西道目光如利箭般射来。陆亦帆后背瞬间湿透,却强作镇定地躬身道:"弟子再去添茶。"
"且慢。"周天胤缓步走近,目光在他脸上逡巡,"你似乎很感兴趣?"
陆亦帆心跳如鼓,正不知如何应答,韩沧浪突然开口:"大师兄,掌门闭关前交代的《紫霞秘要》尚未整理完毕..."
周天胤摆摆手:"一个杂役罢了,师弟何必紧张?"说着突然伸手拍了拍陆亦帆肩膀,"奉完茶就去药圃帮忙吧,左师弟在那儿等你了。"
这一拍看似随意,实则暗含阴劲。陆亦帆只觉一股寒气顺肩井穴侵入,半边身子顿时麻木。
他强忍不适,低头退下,耳边却传来蒙古老者的低语:"此子眼神清亮,不似寻常杂役..."
退出正厅后,陆亦帆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绕到厅后假山处,借着一株古松掩护,继续偷听。
透过半开的窗缝,他看到周天胤与老者头碰头密谈,两人声音压得极低,但在真气加持下,陆亦帆仍能听清只言片语。
"...紫霞秘境若成,华山便可与北元共图大业..."周天胤的话让陆亦帆心头一震,果然有内奸!
老者点点头,袖中滑落那块狼头玉佩,与周天胤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陆亦帆看得真切——那玉佩上的狼头独眼镶着红宝石,与腰牌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http://www.i7xsw.com/book/CUO0i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