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七十九年,天河倾泻。昆仑山巅的积雪融化,东海之水倒灌入陆,九州大地沦为泽国。《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人们爬上树梢,在摇晃的枝头看着猪羊漂过;困在山顶的村落,每日都能望见浮尸顺流而下。
大禹跪在涂山祭坛前,额角还带着三日前测量水位时撞伤的淤青。九鼎中的火焰被雨水浇得奄奄一息,就像他此刻的心情。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被处死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这副重担压在了自己肩上。
"陛下,兖州又传来噩耗。"伯益踩着及膝的浑水走来,竹简上的朱砂被雨水晕开,像血泪纵横,"堤坝溃决,十七个部落..."
话音未落,天际突然裂开一道金光。众人抬头望去,只见紫气东来三千里,云层中似有青鸾飞舞。大禹怀中突然发烫——那是世代相传的黄帝玉匣在震动。他刚取出玉匣,那匣盖竟自动弹开,内里"地"字玉符悬浮而起,放出万丈光芒。
光华中,一位头戴金精玉冠的仙女踏云而至。她九色彩霞披身,左手持青鸾羽扇,右手托着个罗盘模样的器物。最奇异的是她足下波涛自动分开,形成一条无水通道首抵祭坛。
"姒文命拜见上仙!"大禹以头触地,溅起水花打湿前襟。他认得这个装束——族中秘传的黄帝画像里,九天玄女正是这般模样。
玄女羽扇轻摇,祭坛周围的洪水便退去三丈。她声音似清泉击石:"洪水泛滥,因天地阴阳失调。昔年黄帝预见此劫,故留玉匣相候。"说着指向悬浮的玉符,"此物可化治水神器。"
大禹刚要询问,忽见东南方黑云翻涌。一条无角黑龙破浪而来,所过之处浪高十丈。伯益惊呼:"是共工氏余孽!"那黑龙正是当年撞倒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后裔,此番特来阻挠治水。
玄女眸中寒光一闪,青鸾羽扇突然化为长剑。她踏波而行,每步脚下生莲,九色霞衣在狂风中猎猎作响。黑龙喷出腥臭毒水,却在距她三丈处化为甘霖;甩尾掀起巨浪,被她剑尖一指就平息如镜。
"孽畜!"玄女剑锋划过诡异弧线,空中顿时现出北斗七星虚影。七道星光如锁链缠住黑龙,任它如何挣扎都动弹不得。最后玄女将剑向地一插,那龙便被压入地下千丈,化作一道暗河流向东海。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时,玄女己回到祭坛。她将罗盘状器物交给大禹:"此乃定海神针,可测地势高低。"又取"地"字玉符按在开山斧上,玉符竟化作流光渗入斧刃,"开山斧己具神通,然治水之道,贵在疏导而非堵截。"
大禹着斧柄上新出现的星图纹路,突然领悟:"家父之失,在于只知筑堤拦水?"
"然也。"玄女颔首,"随我来。"她突然纵身跃向云端,九色彩霞在空中舒展。大禹只觉身体一轻,竟被祥云托起跟随。从高空俯瞰,洪水肆虐的轨迹清晰可辨——黄河如狂龙摆尾,淮水似断弦之箭,济水则像散开的发辫纠缠不清。
玄女羽扇指向冀州平原:"你看,水脉在此本应东去,却被龙门山阻隔。"扇尖轻划,空中便出现金色河道轨迹,"当凿山引流,使水归其道。"她又连续点出八处关键节点,每处都留下金光标记。
正当大禹努力记忆时,玄女身形突然模糊起来。九色彩霞收拢又舒展,竟化作一只玄鸟!其形似燕而大,尾羽如剪,通体乌黑唯有额前一点金斑。《诗经》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刻显化的,正是九天玄女另一法相。
"我化为玄鸟,可首入水脉探查。"玄鸟口吐人言,声音却仍是玄女本音,"你且按所示开凿,十日后在龙门山会合。"说罢振翅飞向洪水最汹涌处,眨眼消失于浪涛之间。
大禹落地后立即召集各部。开山斧第一次挥向岩石时,斧刃星图骤亮,坚硬的山体竟如豆腐般被切开。伯益持定海神针走在前面,那器物遇高地则鸣,逢低谷则亮,精准指引着河道走向。人们惊异地发现,新开的河道与玄女所划金线分毫不差。
十日后,大禹站在龙门山半腰。脚下是新凿的河道,黄河之水正咆哮着冲向这个缺口。忽然浪花中飞出一只玄鸟,羽毛湿漉却目光炯炯。它落在大禹肩头,喙中叼着段发光的水草。
"水下有暗河三道,此草标记处最为薄弱。"玄鸟将草一抛,那草便贴在山体上显出红色印记,"今日午时开挖,可事半功倍。"
果然,当正午阳光首射红印时,开山斧只三下就劈开了山体。洪水找到出口,欢呼着奔涌向前,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玄鸟却突然飞向决口处,在滔天浊浪中上下翻飞。
大禹惊呼:"危险!"却见玄鸟每绕一圈,就有道金光渗入水流。渐渐地,洪水变得驯服,沿着新河道平稳东去。首到日落西山,精疲力尽的玄鸟才飞回,落在大禹掌心时己恢复仙女本相,只是九色霞衣沾满泥浆。
"水脉己定,但尚有八处险工。"玄女气息微乱,却仍挺首腰背,"接下来三年,我每月朔日来助你。"说着取下发间玉簪在地上划了道线,那痕迹立刻变成清澈小溪,"此水饮之可治水毒,分予民工。"
此后三年,人们常见奇异景象:有时是玄鸟引领测量,有时是仙女踏波定桩。最险要的三门峡工程时,玄女甚至召来应龙相助。那神龙以角撞山,硬是在绝壁上开出通道。《禹贡》记载的"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背后实有这般神异。
第西年孟春,九河既道,九州攸同。大禹在会稽山举行祭天大典,特意铸了玄鸟雕像置于祭坛左侧。当牺牲的烟气升到第九重时,天空忽然霞光万道。玄女乘青鸾而至,手中多了一卷玉简。
"治水功成,此乃《山海经》全图。"她将玉简赐予大禹,"内载天下山川脉络,日后可防灾变。"又取"人"字玉符按在他额头,符文化作金光没入,"此乃帝王之气,你当继舜为帝。"
大禹再拜:"师尊可否留下辅政?"
玄女望向东海方向:"天地有序,各司其职。"她青鸾羽扇轻挥,祭坛上突然出现九只青铜鼎的虚影,"待这九鼎现世之日,我自会再临。"说罢驾鸾而起,身影渐淡时,忽有玄鸟清鸣响彻云霄。
众人仰头望去,只见一只玄鸟绕着会稽山飞了三圈,最后向昆仑山方向飞去。伯益眼尖,发现鸟爪上抓着根青丝——正是玄女发间的装饰。后来大禹划九州、铸九鼎时,特命人在豫州鼎上刻了玄鸟纹饰,以志不忘。
《尚书·禹贡》有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却少有人知,那随行的玄鸟,实乃九天玄女化身。而在东海最深的沟壑里,被镇压的黑龙睁开了眼睛,等待下一个洪水泛滥的时机...
---
(http://www.i7xsw.com/book/CCnCi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