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这两日二人所发生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一进屋整个学堂的学子们都抬头望来,眼里满是好奇和八卦的兴奋意味。
夫子就在他们后头进了门,看了眼他们也没说什么。
余幼兮一如既往的打着瞌睡,艰难度过一个上午的课。
终于挨到中午,余幼兮打了个哈欠站起来,准备拉着宴时洲去用膳。
宴时洲现在也有人来送午膳,毕竟现在的宴时洲获得朝中少数老臣的拥护,皇帝再也不能那般肆无忌惮的苛待宴时洲。
一个王爷该有的待遇也得有。
昨日就有大太监去瑞安宫,说要重新修缮瑞安宫,但是被宴时洲拒绝了。
正准备起身离开,突然有几个人围过来。
“余幼兮,你过来一下。”说话的少年一看就是那群人之中的领头人,余幼兮眨了眨眼睛看了半天,才想起来这人是薛恒。
余幼兮对他的印象不算太好,当下摇头拒绝了:“我不去,你有什么话,为何不在这里说。”
薛恒皱起眉:“这事儿跟你有关,我就跟你说。”
说着抬眼瞥了余幼兮身后的宴时洲一眼,眼中闪过一抹轻蔑。
宴时洲就在这时掀起眸子望过来,与薛恒的目光对了个正着。少年深邃的眼眸阴翳锐利,如同泛着寒意的刃,泛着莫名的杀意。
薛恒一抖,下意识移开了目光,再多看一眼他都扛不住。
余幼兮觉得薛恒是个傻的,干什么非要孤立宴时洲呢,等日后小暴君真成了暴君,可有他受的。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
“你直接说吧,我饿了要和时洲哥哥去用膳。”
听余幼兮说饿了,宴时洲上前一步,目光轻飘飘的扫了一眼面前几人,开口:“不说话,就让开。”
或许是宴时洲周身的气势太过凛然,或许是近日宴时洲肉眼可见的有了地位,众人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随意的对待宴时洲,此刻都愣住,下意识的想要让路。
薛恒身后的几个少年不过是来给薛恒撑场子的,他们可不敢惹祸上身。
薛恒对自已身后的几人恨铁不成钢。
最后只能清了清嗓子:“罢了,那我就告诉你吧,我爹不让我告诉别人的,我现在告诉你,你可就要欠我一个人情。”
余幼兮一听,瞬间就不想听薛恒要说的话了。
抬脚就准备跑。
可薛恒的嘴巴还是快了一步。
“镇南王在边疆受了伤,听说现在边疆没有什么可靠的人,最近都是镇南王亲自上战场。”
余幼兮一个急刹停住了脚步。
镇南王,许芯的父亲,余幼兮的外祖父,一生都在镇守边疆,连女儿成亲都赶不回来。
余幼兮五岁了也没见过镇南王一面。
镇南王如今五十多岁,却还要上战场厮杀。
薛恒说完,几步晃悠过来靠近余幼兮,声音还带着洋洋得意的意味:“你看我够不够意思,这事儿是昨天才传回来的,现在朝中还没人知道,只有我爹和皇上知道……”
话音未落,身后越过来一人,一把抱起余幼兮大步离开。
薛恒定睛一看是宴时洲,登时气的他原地暴走。
余幼兮被宴时洲抱出了国子监,她这会儿都习惯被宴时洲抱着了,在宴时洲眼里她只是一个五岁小孩儿罢了,二人也不需要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
宴时洲从小玉手里接了余幼兮的那份午膳,又接了自已的那份午膳,就这样一手抱娃一手拎着两个食盒往食堂走去。
“时洲哥哥你累不累?”余幼兮这时候才后知后觉。
宴时洲摇摇头,这会儿已经进入了食堂,挑了个偏僻安静的角落才将余幼兮放下来,然后将食盒里的一道道菜肴端出来,一一摆放好。
二人的饭菜放在一处,满满一桌子,看起来格外丰盛。
他们两个人并吃不了这么多,有些浪费了。
“明日我吩咐他们不用给我送饭了。”宴时洲说。
余幼兮疑惑歪头:“那你吃什么?”
“吃你的。”宴时洲挑起一边眉,“你不愿意?”
余幼兮顿了片刻,忙不迭点头:“愿意!”
她只是感到奇怪,要是之前,小暴君是坚决不愿意吃她的午膳的,现在怎么反而主动要上了。
余幼兮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宴时洲的脸皮厚了不少。
“时洲哥哥,外祖父的事情,我该怎么办啊?”
余幼兮用自已的小勺子戳着碗里的饭,愁眉苦脸的,也没什么心思吃饭了。
宴时洲说:“不必担心,镇南王身边奇能异士多,不会有事。”
余幼兮嘴:“可我外祖父五十多岁了。”
现在的东华国过的太过安逸,边疆的事情渐渐的便被遗忘到角落,皇帝已经许久没有过问过边疆的事情。
加上边疆偏远,想要传信来京城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也很耗时,往往有事发生时,事情再传到京城,就已经是半个月之后。
于是边疆极少来信京城,边疆战事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脑海。
宴时洲难得的给不出什么办法,也想不出安慰的话。
……
第二天,镇南王受伤的事情才在朝中传开。
皇帝派了几名御医过去,又拨了些银两,这事儿就这么完了。
因为传信人并未提及边疆战事紧急情况,众人也没怎么多问,边疆已经安定了许多年,顶多一些蛮夷小族骚扰,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就在这事即将翻篇的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
“皇上,边疆之事是国之大事,切不可如此草率,臣认为应当尽快从朝中选出有能之人前往边疆支援,镇南王已经年过五十,如今应对外邦的挑衅,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说话的人是新科状元郎李诞,如今任户部侍郎一职。
又有另一人站出来:“李侍郎,你这话是说皇上的决策有误?”
李诞皱起眉:“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提议。”
那人不依不饶:“你明明就是这个意思,边疆安定多年,我国国力强悍,不会有外邦小国敢在这时进犯我国,李侍郎你这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高位之上的皇帝面色有些许不悦,或许是因为先帝便是因为决策失误而出事,所以皇帝极其不愿听见有人说他决策失误。
(http://www.i7xsw.com/book/nxiC0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