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绝在收到萧锦飒的那一封半字不提白瑾年的信后,对自已的文字表达能力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是他先前那封亲笔信写得过于隐晦委婉了吗?
郁闷了好一阵之后,战绝才平复好自已的心情。
他没能从萧锦飒处得到解答,因此只能将心底里的猜疑暂时放下。
与南黎国的对战已经接近尾声,南黎国军队接连受创严重,援军和军需物资补给又时有时断,已经撑不了多久了。
而东昌国南境军虽然坚守住了南境,但国内形势并不好,因此也不宜向南黎国发起反攻。
两国如今国内国外的局势都不好,停战和谈是必然。
而战绝如今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兵继续守好东昌国南境,防止已是强弩之末的南黎军在正式撤兵前还来一次“回光返照”式的作妖。
中秋节这日,南黎国军队正式发出停战声明,宣告南黎国与东昌国的攻守之战结束,还提出和谈请求。
战绝当着全体南境将士的面宣读南黎国的停战声明,全军都是大快人心。
终于向南黎军扳回一局,好好地出了口恶气!
自从丰庆帝性情大变而荒废朝政后,东昌国就被主和派占据了主导权。
因此不管是南境军还是东昌国别处的边境军,在遭遇了敌军的滋扰侵袭后,还都得当着“以和为贵”的缩头乌龟。
好在东昌国别处的边境邻国都不似南黎国这般强大,还不敢真的大举进犯东昌国。
一般也就是小小地寻衅滋事而已,边境军们咬咬牙也都还能忍。
但东昌国的南境军近十年遭遇到南黎国军队的挑衅侵袭却都不是轻易能忍下的。
可偏偏朝廷总是不让出兵反击,还频频以各种各样的借口调走那些主战的将领。
若非护国公战绝及其身后的战家原就是世代都戍守在南境,朝廷不敢随便找借口将其调离,也担心调走战绝而南境不保。
否则,怕是战绝也早就不在南境了。
可就算战绝仍镇守在南境,也不得不听从于朝廷的命令,不准出兵就是不准出兵。
南黎军看出了东昌国朝廷的态度后,也就越发肆意地挑衅南境军了。
由此可想而知南境军受了多少的窝囊气,偏偏还无可发泄,真真是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了!
所以,如今南境军不仅将屡屡进犯的南黎军阻挡在了边境线之外,还予以重创,虐得那不可一世的南黎军主动停战和谈,可不就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南境军全员上下都心花怒放,士气大增,也就更加衬托得主动停战请和的南黎军更加的挫败无力了。
萧锦飒是在当晚收到这一尘埃落定的消息,此时的她正带领蜀州城的老百姓们举行拜月仪式。
这是蜀州当地的风俗,萧锦飒为了安稳民心,因而入乡随俗。
拜月仪式过后,萧锦飒独自一人登上蜀州城的城墙最高处,她抬头望月发呆,手中紧紧捏着飒影军传回来的关于两国停战消息的那一张小纸条。
同样是中秋月圆之夜,在书中原剧情里是南黎国攻占东昌国皇宫,覆灭了东昌国。
而如今却是南黎国主动停战,东昌国依然健存。
萧锦飒暗暗松了口气,却没有多少欣喜之感,因为她知道东昌国的灭国危机之一,也只是暂时解除而已。
并且,就算抵挡住了南黎国这个外患,但东昌国的内忧还有不少,如若不能逐一妥善解决,仍旧无可避免灭国惨象。
好在东昌国如今还能缓口气,所以今后的走向仍有旁的可能性。
而萧锦飒也有了更多时间打造自已的避世安全堡垒。
***
翌日,萧锦飒带着一队飒影军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蜀州城。
一行人一路向西,不日便赶到了蜀州地界的最西边,也就是蜀州凉山县的西凉山。
坐落于东昌国西南边陲的蜀州,只因境内有这一座西凉山,才被东昌国的开国皇帝纳入版图之中。
因为西凉山地势陡峭险峻,是一处天然的疆域屏障,无需派兵镇守,便能将西凉山之外的西羌国隔绝在外。
萧锦飒带着飒影军沿着西凉山重峦叠嶂的山脉查探了一遍后,又在最快的时间内定好了炸山开路之处。
在萧锦飒看来,西凉山虽是天然的疆域屏障,却也阻挡了东昌国南部地区与西羌国的贸易往来。
西羌国矿产丰富,尤其盛产铜铁类矿石,而东昌国南部地区虽然物产丰富,却稀缺矿产,因而像是铜铁类有着极大需求缺口的矿石都需要从别处购买。
而由于东昌国南部地区与西羌国没有直达的路,商队往往需要先绕路北上,再向西去往西羌国,如此路途上的时间与花费都多了许多。
萧锦飒想要在西凉山上炸山开路,就是想要打通一条东昌国南部地区与西羌国的经商之路。
将东昌国南部地区丰富的物产售往物资紧缺的西羌国,再从矿产丰富的西羌国购买价格低廉的各种矿石,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当然,想法很美好,现实却不太可观。
若非萧锦飒能与位面商城交易而得到一批炸药,此法更是毫无施行的可能。
好在萧锦飒清空了大大小小数个库房,因而才能豪横地花几十万两买炸药。
但不眨眼也不代表不肉疼哈!
炸山开路一事,萧锦飒亲力亲为。
飒影军虽然还无法全然理解萧锦飒的行为,却还是毫不质疑地听命服从于萧锦飒的指令。
萧锦飒挑选了三处能打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关卡之处进行逐一炸山开路,再连夜赶工修建关卡防御堡垒。
由于西凉山是东昌国与西羌国默认的天然防御屏障,因此两国在山的两边都未驻兵设防。
加之西凉山之外的西羌国边境是广袤无垠的荒原戈壁,鲜少有西羌人出没。
因而萧锦飒带人炸山开路之举,并未被西羌人发现。
至于西凉山之内的蜀州地界,居住在西凉山附近的老百姓已经被飒影军以“躲避地龙翻身”的理由安排迁走。
而外围周边的老百姓们虽然隐约感受到了响动,却早已被“荣安长公主府幕僚预测西凉山恐有新一轮地龙翻身”这一条消息所洗脑,因而都有了心理准备,也就倘然接受了西凉山方向传来的异动。
是以,萧锦飒就这么光明正大地打开了蜀州西出的门户,也为自已开辟出了新的逃生之路,以备将来之需。
(http://www.i7xsw.com/book/nCOUe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