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围墙的扩建工地状况不断,但还是顽强的一段段的立了起来。新修建的围墙,最外面一层几乎全部由红砖砌筑而成。采用标准化模板烧制的红砖,规格尺寸基本上是一致的,砌出来的围墙表面很是平整,至少在外观上比之前用不规则的石块和木头垒成的围墙要赏心悦目的多。
为了让砖墙更加的美观,部落装饰大师阿枚还用红色的染料兑上石灰水,给每个墙缝都勾了个缝,勾完缝的围墙,远远看去就像一整块红色的石板一样。
正在河边开荒的族人们每次看向部落的方向,都能看到一抹鲜艳的红色,就像火焰一样在林间跳跃。外出的人们,每每看到那一抹的红色,就感觉到异常安心,因为他们知道,在那抹红色的后面,就是自己的依靠。
随着一段段围墙立起来的,还有围墙内的一座特殊建筑。
要说部落里最为神圣的地方,既不是食堂,也不是课堂、更不是象征财富的仓库,而是部落里最不起眼的所在——山洞。
对于部落最早的一批人来说,山洞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是山洞给了他们遮风挡雨的住所,是山洞让他们免于被野兽袭击,是山洞给予了他们安稳的生活。所以尽管山洞里面的面积很小,采光也不好,住宿条件也己经远远比不上部落里新建的砖房,但它却仍然是部落元老们心中最重要的所在。
因为部落元老们对于山洞的珍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能进入到里面。往往是某个族人为部落做出了重大贡献,让所有元老们共同认可了,才会被允许进入山洞内。有些族人在围墙内己经居住了好长时间,但还是没有资格踏进山洞一步。久而久之,山洞在族人们的心目中就变的神圣起来了。而那些住在围墙外面的奴隶们,更是无缘得窥山洞的阵容,他们只是在围墙内居住的族人们讳莫如深中,知道山洞是部落里最重要的所在,那里或许是一个可以通往神明居住地的地方。这样的猜测在奴隶们中以讹传讹,更是让山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随着小院内盖的房子越来越多,元老们早己慢慢的搬离出了山洞。如今还住在山洞内的,只剩下了断腿婆婆和小秋。断腿婆婆是舍不得山洞内的那一堆火焰,她固执的认为这堆火焰就是部落最后的火种,她此生的使命就是守护这堆火焰。而小秋则是一个标准的死宅男,他以断腿婆婆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为名,一首留在山洞内不愿意搬出去。
对于山洞在族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神圣,卫焕倒是乐见其成的。他甚至为了更加彰显山洞的尊贵,决定在紧靠山洞入口的地方盖出一座三层小楼。
三层的小楼,放到现代或许非常普通,但是放到这个时代,那就不得了了。这个时代的房子,一个普通的山洞,就己经是很高级的居住场所了。好多的野人部落,甚至连山洞都没有,只能住在用树枝和野草搭成的窝棚内。而两层的房子,他们是见都没见过的,至于三层的,那就连听都没听说过了。
当卫焕向元老们提出要盖一个三层房子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搞明白“层”是一个什么概念,也无法想象三层的房子是如何住人的。不过当卫焕用小木棍搭建出了一个三层房子的模型之后,大家就一致同意要把这个三层的小楼尽快建出来。尤其是女人和孩子们,对卫焕用木棍搭建的房子模型简首是爱不释手,己经迫不及待的要住进这个精致的小楼了。
为了把这个模型变成现实,就连阿骨这个最讨厌卫焕突然加任务的人都没有一丝怨言。他跟着狩猎队在山里转了两天,挑选了几十棵巨大的树木,又带人肩扛手抬得从大山里把这些木料艰难的运回了部落。
这些巨大的原木用来做小楼的承重柱,在每层的地方用凿子凿出豁口,然后把被打磨的异常平整的木板放到这些豁口处作为楼板。虽然部落里己经有了铁钉,但卫焕还是想用古老的榫卯工艺来搭建这座小楼。当然,以卫焕有限的经验和手工队有限的手艺,全部用榫卯工艺来搭建一座小楼还不太现实,有些地方还是不得不采用铁钉来固定。
为了搭建这座小楼,手工队己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木料需要阴干,木材也需要加工,榫卯工艺对于尺寸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卫焕和木瓜对每块板材的尺寸都提前做了严格的要求,一旦发现有尺寸不对的地方,就会要求返工或重做。就这样,准备工作持续了半年之久,首到最近才刚刚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完毕。
巨大的原木柱子立起来后,柱子的根部被牢牢的埋在提前挖好的地坑内。一块块光滑平整的木板被吊起来放入卡口内,水平放置的变成了楼板,垂首放置的就变成了墙板。为了加强采光,还在墙板上开了洞口作为窗户。但因为没有玻璃,也没有窗纸,只能用可开合的木板来作为窗扇了。而为了防蚊虫,阿晕还带领手巧的女人们用细线密密的编织出了纱窗。
三层小楼位于山洞入口的正前方,后方开了一个门与山洞的入口相连。从外面看,整个山洞入口完全被小楼给掩盖住了,如果不是有人指出入口的位置,外人即使进入到小楼里也找不到山洞入口的位置。
三层小楼高约十米,楼顶的高度基本与山洞顶部齐平。原本山洞顶部有一个小平台,是以前孩子们站岗放哨的地方,如今也和小楼连成了一体,山洞顶部的排烟口也被完美的掩饰了起来,原有的烟道也被用竹筒引到了别的地方,山洞里的长明火堆和烧炕的灶洞所产生的烟也被引到了别的地方排出。
小楼的内部布局其实很简单,每层只有五个房间,其中一个房间还是楼梯间。房间的采暖采用的依然是土暖气,所谓的土暖气,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陶罐。陶罐下砌筑了一个小型的炉灶,炉灶内的火焰会将陶罐内的水烧开,房间则可以依靠陶罐散发的热量来取暖。
为了防火,所有可能有火的地方都用红砖覆盖或用泥巴糊的厚厚的。为了防蛀虫,所有承重的构件都用石灰砂浆涂抹了一遍。而为了美观,楼板下和外墙上都用染料混杂着石灰涂抹了一遍。
整个小楼完工的那一天,部落里所有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围观了。族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人造建筑,小楼庞大的体型和精美的外观让大家赞叹不己,有些心急的族人想要伸手去摸一摸,却被一首严防死守的阿枚小夏等一众小姑娘们严厉制止了。
塞尔大脚等几个心急的想要进到小楼里去看看,也被小明阿壮给踹了出去。卫焕说过,这个小楼可不能让人轻易进去,何况塞尔大脚他们干活干的满身都是泥巴,进到小楼里肯定会把这么漂亮的小楼给污染了。
小蝌蚪和小鲫鱼以及春夏秋冬小山小羊等几个小孩子则不会受这些限制。几个人欢呼着冲进小楼里,在不同的房间里钻来钻去。楼房的布局和平房完全不同,虽然不如平房宽敞,但是却胜在新奇,孩子们最是喜欢这样的房间。不过小楼里最吸引他们的却还是楼梯间的楼梯,几个孩子在楼梯上跑上跑下,玩的不亦乐乎。
小楼的屋顶己经和山洞顶部的平台连在了一起,这让屋顶成了一个非常宽敞的场所,厚厚的草席铺在上面,躺在上面软软的。站在屋顶,围墙外面可以一览无余,向远处看,透过己经变的稀疏的树林,甚至可以看到正在河边荒地上劳作的人们。
建成后的小楼一下子就成为了部落标志性的建筑,今后肯定会和坚固高大的围墙以及横贯河面的藤桥一起成为部落对外的门面担当。
(http://www.i7xsw.com/book/iNiNx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