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上海被细密的雨丝织成朦胧的网,潮湿的空气裹着梧桐树的气息,渗入每一个角落。林羽蜷缩在宿舍狭小的书桌前,台灯在建筑图纸上投下暖黄的光晕。手边的马克杯早己凉透,他的目光却始终黏在手机屏幕上,每隔几分钟就下意识刷新。当熟悉的提示音突然响起,他慌乱起身的动作带翻了马克杯,褐色的咖啡在草稿纸上蜿蜒成河,他却顾不上擦拭,颤抖着手指接通了视频。
画面亮起的瞬间,仿佛有一束光刺破了上海阴沉的雨幕。苏瑶裹着粉色毛绒睡衣蜷在椅子里,北京室内的暖气让她脸颊泛起柔和的红晕,发梢还带着未干的水汽。她身后的画架上,速写本层层堆叠,最上面那页还晕染着未干的水彩,是故宫金黄的银杏叶在雨中摇曳的模样。“今天画了故宫的银杏!”她眼睛亮晶晶地举起画纸,笔尖点缀的金粉在台灯下流转,像撒了一把细碎的星光,“可惜你不在,没人帮我举反光板。”她故意嘟起嘴,睫毛却轻轻颤动,藏在眼底的笑意怎么也掩不住。
林羽低头在速写本上勾勒线条,喉结动了动才开口,声音里带着克制的温柔:“等周末,我把自己P到画里当模特,保证比银杏叶还抢眼。”他偷偷将她此刻的模样画进本子角落,蓬松的睡发、泛红的脸颊,还有指尖捏着画纸的弧度,每一笔都带着化不开的思念。
凌晨两点的北京画室寂静得可怕,只有中央空调轻微的嗡鸣。苏瑶趴在冰凉的地板上修改画作,铅笔在素描纸上沙沙作响。手机突然震动,林羽的消息带着电流的杂音传来,是条语音。她赶紧戴上耳机,少年疲惫却眷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刚做完模型,抬头看见月亮特别圆...你那边的月亮,是不是和我头顶的一样?”她怔了怔,起身推开窗户,寒风吹得画纸哗啦啦翻动,远处的霓虹在夜空中闪烁,而那轮银月,正悬在城市上方,温柔地俯瞰着相隔千里的两人。
从那以后,“时差日记”成了他们独有的浪漫。林羽会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爬上教学楼时,拍下飘落的第一片梧桐叶,叶片边缘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配上文字:“等你冬天来,给你堆个戴学士帽的雪人,让它替我先守着你。”而苏瑶则会在画室收工时,在某幅画的背后藏好画着爱心的便利贴,录成视频故意拍得模糊,让林羽猜究竟藏在哪幅作品里。有次林羽连猜三次都错,急得她在视频里首跺脚,最后揭晓答案时,两人笑作一团,思念仿佛也顺着网线,跨越了千里的距离。
寒潮突然席卷北方的那天,苏瑶收到了来自上海的快递。拆开层层包裹,一条歪歪扭扭的围巾出现在眼前,毛线颜色深浅不一,针脚有的地方松垮、有的地方紧绷,还缠着几个笨拙的毛线球。附带的卡片上,林羽的字迹力透纸背:“听说北京的风会咬人,把我织进去,它就不敢欺负你了。”她颤抖着将围巾围在脖子上,粗糙的毛线摩擦脸颊,却让她想起他拥抱时温暖的体温,泪水不受控制地砸在围巾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深夜的视频通话成了最珍贵的时刻。有时林羽刚从图书馆出来,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西装外套皱巴巴地挂在身上,眼底满是疲惫;有时苏瑶顶着乱糟糟的泡面头调色,颜料不小心蹭在鼻尖、沾在睫毛上,像只小花猫。但无论多累,他们总会对着镜头露出最灿烂的笑容,用带着困意的声音说“早安”“晚安”。那些跨越晨昏线的对话,那些隔着屏幕的拥抱,让思念在时光里慢慢发酵,酿成了比美酒更醇厚的牵挂。窗外的月光依旧温柔,照着两座城市里,两颗紧紧相依的心。
(http://www.i7xsw.com/book/ex00C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