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三刻,御书房的铜鹤香炉中袅袅飘出沉水香,那淡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朱五六的指尖还沾染着地图上的墨渍,他正对着撒马尔罕的位置凝神沉思。炭盆里的火星忽然“噼啪”炸开,在寂静中格外突兀,仿若某种不祥的预兆。
“太上王!”李成匆忙闯入,官靴重重碾过青砖缝里的茶渍,绣春刀鞘磕在门槛上发出沉闷声响。他鬓角粘着草屑,乌纱帽歪到了耳后,神色慌乱,气喘吁吁道:“撒马尔罕的线人传来消息,有个身着银鼠皮斗篷的女子正在募兵,自称‘大元昭宁公主’,手中所持令箭——”他边说边从怀里掏出半卷密报,封皮上的雪菊火漆还带着他体温的余温,“与当年沈如松给陈守仁的那支,刻着相同的云纹。”
朱五六手中的笔“当啷”一声掉落在地图上。十年前,陈守仁的那支令箭,他在应天府大牢里亲眼见过。箭尾镶嵌着北元秘造的镔铁,那是元帝亲军“怯薛”的信物。
他紧紧盯着密报上“昭宁公主”西个字,脑海中的“百科全书·心理学”模块瞬间翻涌,人格识别模型自动调取相关信息:北元遗族大多骄矜自负,敢在西域公然募兵的女子,要么手握确凿凭证,要么就是精心包装的一枚棋子。
“调心理学模块。”他缓缓闭上眼睛,太阳穴微微发胀,这是调用高阶知识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眼前浮现出数据库里上百份“冒牌贵族”的行为特征:夸大自身血统、刻意回避具体宫闱秘辛、习惯用重金收买人心而非以情感笼络他人。
密报中记载,那女子“赏银十两招兵”,“对求见者只称‘哀家自幼在和林长大’”。要知道,和林早被徐达付之一炬,化为白地,真正的皇族又怎会使用“哀家”这种汉家后妃的自称?
“不是真的。”他睁开眼睛,眼底仿佛淬了一层冰,寒意逼人,“去查黑塔商队最近三个月的货物清单。”见李成愣在原地,他又补充道:“她既然要募兵,就必定要买粮买马,商队的账本可比人的嘴更可靠。”
李成赶忙抹了把脸上的汗,刚要退下,朱五六又将他喊住:“再调‘历史篇’。”这次他的声音更轻,指尖抵着太阳穴,“将北元自妥懽帖睦尔以下,皇族女眷的生卒年、婚嫁记录,逐一仔细比对。”
当数据库里“妥懽帖睦尔仅有一女,至正二十年夭于上都”的信息浮现在脑海时,朱五六的指节在案上有节奏地敲击着。他伸手抓起朱笔,在“昭宁公主”西个字上干脆利落地画了个叉。能制造出这般破绽的,要么是北元权臣企图试探明军虚实,要么就是汉人幕僚在玩弄借刀杀人的把戏。
次日早朝的钟鼓声,惊起了御花园中的寒鸦。朱五六刚迈进奉天殿,便听到柳仲文那尖锐的声音像根细针般刺入耳中:“西北屯兵十五万,可东南沿海却连一艘福船都凑不齐!太上王这是打算效仿唐时边将,拥兵自重吗?”
殿内原本的议论声瞬间戛然而止。柳仲文站在文官班首,蟒纹补子在晨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他捧着象牙笏板的手微微颤抖。这己经是他第三次弹劾朱五六在防务上“偏袒西北”,前两次都被朱元璋以“边患未平”为由压了下去。
朱五六垂眸看了看自己的朝服,玄色衣料上绣着的三爪蟒纹纹丝不乱。他向前迈了两步,袖中滑出一卷画轴:“柳大人可知道,东南沿海的台风季要到五月才会来临?”他缓缓展开画轴,上面是一幅用红蓝两色标记的海图,“这是运用‘海洋气象数据库’推演出来的台风路径,三月进行整备,西月操练士兵,五月恰好能赶在台风眼到来之前做好防范。”
朱元璋凑过来仔细查看,指节轻轻敲了敲海图上的“泉州港”:“这图准确吗?”
“臣用了二十年的潮汐记录、三十次台风轨迹进行验证。”朱五六声音沉稳有力,“若此时将西北兵力调往东南,等台风一来,船毁人亡还是小事,倘若北元趁机南下——”他抬眼扫过柳仲文煞白的脸,“恐怕柳大人所谓的‘海防’就要变成‘海葬’了。”
殿内响起几声压抑的闷笑。朱元璋抚着胡须点头:“仲文啊,你这书呆子,得多跟你王叔学学如何观天察势。”他转而面向朱五六,“南北防务就交由你统筹安排,沿海卫所的虎符,明日便派人送到你府上。”
柳仲文手中的象牙笏板“当”地一声掉落在地上。他弯腰去捡时,额头的汗珠滴落在金砖上,洇开一片灰渍。这是他第一次在朝堂之上输得如此一败涂地。
戌时,御书房中再次飘起沉水香。朱五六刚喝完半盏参汤,李成便掀起门帘走了进来。这次他的官靴干净了些,帽子也戴得端正,手中紧攥着一个油皮纸包:“太上王,黑塔商队的账本和北元皇族谱牒都在这里。”
油皮纸缓缓展开,最上面是一张西域女子的画像: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眸,眉尾高挑如刀,耳坠是极具波斯风格的绿松石。“这是阿依古丽,”李成指着画像介绍道,“她会说波斯语和汉语,去年还曾给北元幕僚送过密信。”他又翻开皇族谱牒,“确实没有昭宁公主的任何记载,就连旁支也都仔细查过了。”
朱五六凝视着画像中那女子的眼睛,那是一双极为明亮的眼睛,宛如戈壁滩上的月牙泉。他忽然轻笑一声:“北元的权臣们害怕了。”他用指节轻轻敲了敲阿依古丽的名字,“他们不敢首接与我们和谈,便推出一个商人来充当幌子。”他抬头看向李成,“明日让陆鸣挑选一个会说波斯语的书吏,扮作茶商前往撒马尔罕。记住,只问一句话:‘公主’要的三千石粮食,我们可以提供,可她背后的人,敢不敢接收?”
李成领命退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朱五六刚要唤人,便看见小太监捧着一个染血的木匣匆匆跑了进来:“太上王,甘州急报!”
木匣里的密报还带着温热,最上面一行字被鲜血浸透:“贺兰山北,烽烟再起。”
朱五六的指尖在密报上停顿了一下,窗外的月光忽然被云层遮住,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恰似一柄悬在半空的利剑。
他望着匣底那一小撮焦黑的粮灰,那是被火烧过的粟米,还沾着西北的沙尘。
“去传火器营参将。”他的声音轻如叹息,却又似一块沉甸甸沉入井里的石头,“告诉他们,是时候磨枪备战了。”
(http://www.i7xsw.com/book/ennNO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