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吕布云都在荒野中艰难跋涉。
白天躲藏,夜晚赶路,风餐露宿,苦不堪言。
身上的伤势在金疮药的作用下渐渐好转,但体力的消耗却让他感到阵阵眩晕。
那匹从袁军手中夺来的黄骠马也日渐消瘦,显然也快撑不住了。
这日傍晚,天色突变,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眼看一场倾盆大雨就要来临。
吕布云心中焦急,策马西顾,终于在天黑之前,于一处荒山脚下寻到了一座破败不堪的山神庙。
庙宇不大,神像早己倾颓,蛛网遍布,满地尘埃。
但至少,能遮风挡雨。
他将马匹拴在庙外一棵尚算粗壮的歪脖子树上,自己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进了破庙。
刚安顿下来,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瞬间在庙外形成了一道雨幕。
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吕布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总算能暂时歇歇脚了。
他从怀中摸出最后一点干粮,就着水囊里仅剩的一点雨水,慢慢地咀嚼着。
或许是连日的疲惫,或许是这破庙中略显安宁的气氛,他那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汹涌的记忆碎片。
这一次,关于“刘备”的记忆,变得异常清晰起来。
那是在磐河之畔,界桥之战的前夕。一个身着朴素儒衫,面带温和笑容的中年人,骑着一匹普通的黄骠马,在一群同样衣甲简陋的士卒簇拥下,与白马银鞍、意气风发的公孙瓒并辔而行。
“瓒兄,袁绍势大,不可不防啊。”那中年人语气诚恳,带着一丝忧虑。
“玄德无虑!我这白马义从,天下无双,何惧袁绍鼠辈!”公孙瓒豪气干云地大笑。
没错,那个中年人,便是刘备刘玄德!
赵云的记忆中,对这位刘皇叔的初次印象极好。
他虽然官职低微,兵马不多,但言谈举止之间,却透着一股令人信服的仁德与沉稳。
尤其是他那双眼睛,清澈而真诚,仿佛能看透人心一般。
在那之后,赵云也曾多次听公孙瓒提及刘备。
公孙瓒虽然为人高傲,但对刘备却颇为推崇,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当世英雄”,“有高祖之风”。
甚至在易京楼被围,粮草断绝,陷入绝境之时,公孙瓒也曾感叹:“若早听玄德之言,何至于此!”
这些记忆,如同涓涓细流,一点点渗入吕布云的意识。
赵云对刘备的那份敬佩与好感,是如此的真切,如此的纯粹。
然而,每当这些美好的记忆浮现,白门楼上那冰冷的一幕便会如同梦魇般紧随而至!
“明公,您难道忘了丁建阳和董卓的下场了吗?”
刘备那平静却又带着一丝阴狠的声音,如同魔咒般在他耳边回响。
就是这句话,断送了他吕奉先最后的一线生机!
“大耳贼!你这虚伪小人!”吕布云忍不住低声咒骂,眼中闪过浓浓的恨意。
他无法理解,赵云记忆中那个仁德宽厚的刘玄德,与白门楼上那个进言杀他的刘备,怎么可能会是同一个人?!
难道所谓的“仁德”,都只是他伪装出来的面具?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草般疯长。
吕布本就生性多疑,再加上前世屡遭背叛的经历,让他很难真正相信任何人。
可偏偏,赵云的记忆却又在不断地告诉他,刘备值得信任,刘备是真正的英雄,是匡扶汉室的希望。
这种矛盾的感觉,让他几欲抓狂。
“忠义……仁德……”吕布云苦笑一声。他吕布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也算是光明磊落的真小人。而刘备这种……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伪君子”?
若真是如此,那投靠刘备,岂不是与虎谋皮?
但若不投刘备,他又该何去何从?
袁绍、曹操皆是死敌。
其他诸侯,要么暗弱无能,要么偏安一隅,都不是他吕布(或者说,他现在这具赵云身体所期望的)建功立业的良选。
而且,那个该死的“忠义无双系统”,还在耳边不停地催促着他尽快“寻得可靠势力作为初步依附”。
“刘备……刘玄德……”吕布云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赵云的记忆,如同春雨般滋润着他对刘备的期望,让他觉得或许可以去试一试,去亲眼看一看,这个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而吕布的记忆,却如同寒冬的冰锥,提醒着他白门楼的教训,让他对刘备充满了警惕与不信任。
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在他心中激烈地交战着,让他难以抉择。
雨,越下越大,在破庙的屋檐下形成了一道道水帘,模糊了远处的景物,也模糊了他心中的方向。
前路,依旧茫茫。
但隐约之间,一个白马银枪的身影,和一个大耳垂肩的形象,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重叠……
(http://www.i7xsw.com/book/eniC0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