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惊梦·唱针上的鬼影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民国奇案之八苦刑堂 http://www.i7xsw.com/book/eiUA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带着从李宅获取的线索(高利贷账目、当票)和疑问,陈砚清决定重返“丹桂第一台”戏院,对李震山的包厢进行第二次、更细致的勘察。

这一次,他的目标很明确——找出李震山声称“见鬼”的源头。

那声凄厉的“鬼啊”是坠楼前最后的呼喊,是恐惧爆发的顶点,也是整个诡计的关键一环。

戏院己被巡捕房贴了封条,空荡荡的,白日里更显破败阴森。

巨大的舞台像一张沉默的巨口,二楼包厢那个破洞如同一个丑陋的伤疤。

陈砚清带人再次进入“天字一号”包厢,重点排查包厢内所有可能制造“鬼影”或“鬼声”的装置。

苏挽云仔细检查了绒幔后面、地板缝隙、天花板角落,甚至拆下了汽灯罩查看。

杜小七则充分发挥了他“钻天入地”的本事。他像只灵活的猴子,在戏院后台的道具堆里钻来钻去,在舞台上下爬高摸低,试图还原当晚李震山坐在包厢里的视角,揣摩他到底可能看到或听到什么。

“探长,您说那老狐狸看见的‘满脸皱纹的鬼影’,会不会是从后台哪个窟窿眼儿里映过去的皮影戏?”杜小七一边在积满灰尘的舞台地板夹缝里摸索,一边嚷嚷。

陈砚清没理他,目光在包厢内仔细搜寻。

角落一个红木小几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几上放着一台老式的、需要手摇上发条的黑胶留声机,擦得锃亮。旁边散落着几张黑胶唱片。

最上面一张,标签上写着“《游园惊梦》选段——露华浓”,正是当晚开场前播放过的那张。

杜小七不知何时又溜达回了包厢,好奇地凑到留声机旁。

他学着戏台上角儿的样子,捏着嗓子,摇头晃脑地哼哼唧唧:“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付与…”他一边哼,一边学着白露的身段比划,还拿起留声机上那根细细的金属唱针,对着汽灯光线假装是麦克风。

突然,他“咦”了一声,动作停了下来,凑近唱针仔细看:“探长!苏姐!你们快看这唱针!头儿都磨秃了!怪事!还有…这儿有道怪印子!”

陈砚清和苏挽云立刻凑过去。

只见杜小七指着的唱针尖部,磨损异常严重,几乎磨平了,失去了应有的锐利圆点。

更奇怪的是,在唱针侧面靠近根部的位置,有一道细微但极其清晰的横向压痕,像是被某种细线或薄片刻意地、用力地压住过。

苏挽云眼神一凝:“别碰!”她迅速戴上白手套,用特制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那根唱针从唱臂上取了下来。

回到警局实验室,苏挽云立刻将唱针置于高倍显微镜下。

视野中,磨损的痕迹被放大——针尖的磨损呈现出一种反复、长时间、集中于特定区域的摩擦特征,显示这张《游园惊梦》唱片(或其中某一段落)被反复播放过无数次,远超正常欣赏的次数!

那道横向压痕在显微镜下更是清晰可见——边缘锐利,深度均匀,明显是外部施加的强大压力所致,绝非正常使用能形成。

陈砚清拿起那张《游园惊梦》唱片,对着实验室明亮的灯光,慢慢转动。黑胶唱片上的纹路在光线下反射出流动的光泽。

他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那些细密的沟壑:“反复播放…刻意压住唱针…李震山说他听见鬼哭,是在《惊梦》唱段时。有没有可能…那‘鬼哭声’,就藏在这唱片里?或者,是有人利用这唱片和留声机,制造了‘鬼哭’的幻听?” 唱片本身是正常的昆曲录音,那么问题可能出在播放方式上?

苏挽云沉吟片刻,结合之前的发现,提出了一个在当时颇为前沿的猜想:“有一种可能。凶手在唱片上做了极其隐蔽的手脚,在正常的昆曲录音之外,刻录了人耳不易察觉的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极低,人耳听不见,但它能穿透障碍物,首接作用于人体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

特定频率的次声波,尤其是长时间、反复地播放,确实可能引发深度不安、焦虑、恐惧、甚至产生幻视幻听——比如听到老人哭泣、孩童悲鸣,或者看到模糊的鬼影。

这或许能解释李震山为什么会在卧室‘听见老人哭’,以及在戏院包厢受到强烈刺激的原因。”

她顿了顿,看着唱针上那道压痕:“至于这道压痕…可能是凶手在刻录次声波时,为了固定唱针在唱片上的特定位置、施加巨大压力留下的痕迹。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力和对声学原理的深刻理解。” 这个“次声波”的猜想,如同投入迷雾中的一道强光,为李震山离奇的恐惧和幻听提供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又符合科学逻辑的解释,也瞬间将凶手的形象拔高——他(或她)绝非普通的复仇者。

杜小七听得半懂不懂,挠着头:“次…次声波?听不见的鬼叫?乖乖,这比真的鬼还邪乎!合着李老帅是被‘听不见’的东西活活吓死的?”

陈砚清将唱片轻轻放回桌上,眼神深邃。戏院的线索(磨损的唱针、可疑的唱片)与李宅的线索(沾满血泪的高利贷账目、神秘的当票)如同两条毒蛇,开始交织缠绕。

凶手不仅精心设计了物理上的毒杀(烟枪+磷粉+慢惊风),更利用了李震山内心最深层的恐惧(对衰老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亏心事的恐惧),用这“听不见的鬼哭”作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一步的方向无比清晰:永安当铺、唱片分析、追踪高利贷受害者家属(尤其是与“老”相关的),以及…那位在《惊梦》中唱得凄婉动人的昆曲名伶白露的身影,该若隐若现地浮出水面了。

实验室里,只有显微镜灯管发出的轻微嗡鸣,仿佛那“听不见的鬼哭”仍在空气中隐隐回荡。



    (http://www.i7xsw.com/book/eiUA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民国奇案之八苦刑堂 http://www.i7xsw.com/book/eiUANA.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