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铜钱溯源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民国奇案之八苦刑堂 http://www.i7xsw.com/book/eiUA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刻有“生苦”梵文的暗黄铜钱,如同不祥的印记,贯穿了整个案件。陈砚清将案发现场(产房、窗台)和王大力身上发现的几枚铜钱,郑重地交给苏挽云进行材质和附着物分析,同时请局里一位精通梵文和古钱币的老学究——人称“宋夫子”的老先生帮忙鉴定。

宋夫子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对着铜钱反复端详,又掂量又轻敲。半晌,他摇摇头:“陈探长,此非古钱。铜质较新,杂质也多,顶多是近二三十年所铸。看这梵文雕刻,”他指着“生苦”二字,“笔锋虽刻意模仿古拙,但匠气明显,缺乏古韵,亦是近世匠人所为。这‘生苦’(Jāti-dukkha),乃佛家所言‘八苦’之首,谓生而为人,即入苦海。刻此二字于钱,求的怕不是福,而是化解或铭记这生之苦楚。”

另一边,杜小七拿着清晰的铜钱拓片,像一阵风似的跑遍了上海滩的古玩店、旧货摊和各大寺庙。在城隍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守着香烛摊、头发花白的老贩子,对着拓片端详许久,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回忆。

“这钱...有点眼熟。”老贩子慢悠悠地说,“不是咱上海本地的玩意儿。是浙江那边,普陀山观音道场近些年才时兴起来的‘还愿钱’。”

“还愿钱?”杜小七追问。

“是啊。去普陀山求子的善男信女,若得了孩子,或者为刚出生的孩儿祈福消灾,除了捐香火,还可以请寺里的师傅在特制的铜钱上,刻上特定的梵文真言或心愿。”老贩子解释道,“一般是刻‘平安’、‘吉祥’、‘聪慧’之类的吉利话。求的就是菩萨保佑,让孩子少受点这人世间的‘生苦’。”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困惑的神情:“可刻‘生苦’二字的...老头子我去年秋天倒是见过一回。一个穿着讲究、戴墨镜的阔太太,外地口音,说话细声细气的。她出手阔绰,一次就订了百十枚这样的新钱,指明要全刻‘生苦’二字。说是...要替她早夭的孩子消业,化解孩子来这世上走一遭受的苦。你说怪不怪?别人都盼着好,她偏把这‘苦’字刻在钱上,让孩子带着?还是消业?老头子活了这么大岁数,头回见这么还愿的!”

老贩子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陈砚清眼神一凝:“阔太太?可记得样貌特征?哪里口音?”

“样貌...墨镜遮着大半张脸,看不清,就觉得下巴挺尖,皮肤很白。口音嘛...像是江浙一带,但又有点北边腔调,说不准。”老贩子摇摇头,“神神秘秘的,付了定金和香火钱,留下个信箱号让刻好寄过去,就走了。再没见着。”

“普陀山...特制的‘生苦’铜钱...一次百枚...早夭的孩子...”陈砚清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这绝非偶然!这些出现在凶案现场、作为标记或传递信息的铜钱,其源头指向了普陀山的观音道场,更指向了一个(或一群)失去了孩子、心怀巨大悲恸与怨恨的母亲(或父亲)。周济世的死、婴儿贩卖链、甚至王大力失控的复仇,可能都只是冰山一角。这背后,恐怕隐藏着一个以“苦”为名、以“复仇”为念的组织雏形。

杜小七凑过来,低声嘀咕:“普陀山...苦钱...八苦?探长,这案子后面,怕不是还牵着个‘苦主联盟’吧?专门找那些造孽的‘苦源’下手?那周济世是‘生苦’,下一个会是啥?‘老苦’?‘病苦’?” 他无意间的猜测,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更深沉的迷雾,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八苦刑堂”系列案件,埋下了至关重要的引子。



    (http://www.i7xsw.com/book/eiUA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民国奇案之八苦刑堂 http://www.i7xsw.com/book/eiUANA.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