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章蹭饭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四十八岁夫离子散,我靠种田翻盘 http://www.i7xsw.com/book/eUi0xU.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淑兰的老家所在的李家村是福平镇最偏远贫穷的一个村子。

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通往外界。

李淑兰小时候听村里的一些老人说起过,是为了躲避战乱才搬到这个山沟沟里定居的。

于战乱年代而言,这里确实可能是一方安稳祥和的净土。

而到了和平年代,无疑也成了落后闭塞的贫困山区。

在水泥路几乎覆盖全国的情况下,李家村出村的路却还是山石泥巴路。

因为上面多次派了人来考察,都说将水泥路修进李家村是个大工程,非得炸山开路或是跨河架桥不可,相当地费时费力费钱。

成本高,不划算。

于是,给李家村修路的计划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李淑兰出门后,先去村口的村长家里租坐三轮摩托车。

全村只有村长家有一辆三轮摩托车,村里人外出,大多数都是去村长家租坐三轮摩托车。

也有人选择走上十几二十里地,去隔壁村的村口公路搭坐小巴车。

李家村最鼎盛的时候,大概有三百多户人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人家想方设法迁了出去,如今村里只剩五六十户了。

并且,这些人家里也差不多只剩一些老弱妇孺留守。

村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走出去后,几乎都不想再回来。

有的甚至宁愿在外辛苦打工,也不愿回来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守着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沟沟过一辈子。

而村里像是李淑兰这种想要回来养老的,都是屈指可数。

毕竟大多数去外面大城市涨了见识的人,都不想要再回到贫穷落后且交通不便的老家了。

因为城里医疗条件好,生活便利,更有养老优势。

当然,华国人都有根深蒂固的“落叶归根”思想,还是会有很多人想要回乡养老,但这些人的老家大半都是条件不差的,并不像是李淑兰老家的这种情况。

而李淑兰明知老家条件差,还执意回来,也是因为她的祖父母以及父亲都葬在李家村。

她想回来陪着他们。

“淑兰,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了?郭老弟呢?”

村长李成钢的妻子王翠芬见李淑兰孤身一人,忍不住好奇地多问了一句。

李淑兰那失踪的前夫郭建设,原是福平镇的人,外祖家就在李家村。

郭建设小时候被寄养在外祖家,因此和李家村的人都非常熟悉,尤其是那一批同龄人,比如李成钢和王翠芬夫妻。

李淑兰神色如常地解释道:“老郭要上班,请不到假,我就一个人先回来看看。”

“正好儿子出国工作,儿媳妇带着孙女回了娘家,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是!”

李淑兰心知王翠芬一会儿肯定还要问她儿子儿媳的动向,因此干脆一道做了解释。

而她也只是前一句话说了谎,后一句话可是如实按着郭建设当时的告知复述的。

至于儿子郭志远是不是真的出国了,儿媳妇孙露又是不是真的带着孙女郭彤彤回了海城娘家,李淑兰就不清楚了。

因为她至今打不通儿子与儿媳二人的电话。

这两个人的电话号码倒不是空号,而是无法接通。

甚至连亲家公和亲家母二人的电话也打不通。

李淑兰对此,都没有多余的力气去伤心难过了。

她也想通了,既然郭建设会欺骗她,置她于死地。

那并不亲近的养子与儿媳小两口,不管她死活也就不稀奇了。

王翠芬闻言,一脸羡慕地看着李淑兰,“儿子出国工作去了啊!真有出息!”

“……”李淑兰默了默,她真不是有意显摆的。

毕竟如今在大城市里,出国读书、工作、旅游等等都己经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只是住在李家村这种山沟沟里的人,还会把出国当做一件稀罕事而己。

王翠芬没有听到李淑兰顺势显摆几句,不由得好奇地细看了她一眼。

这一看不打紧,王翠芬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哎!淑兰啊!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啊?是回来水土不服了,还是在城里伺候一大家子给累坏了?”

戏谑的语气配上幸灾乐祸的小表情,李淑兰瞬间认定眼前的王翠芬还是她原来认识的那个人。

二人打小就熟识,却是谁也看不惯谁的那种,小时候就没少明里暗里地较劲攀比。

后来王翠芬与老村长家的儿子李成钢处对象,再结婚生子,就自以为高了李淑兰一头。

没少在李淑兰面前显摆炫耀。

而李淑兰那时几乎全年时间都在外打工,心思早己不在老家,回来也待不了几天就会离开,因此根本不去理会王翠芬的显摆。

再后来,李淑兰的日子越过越好。

反观王翠芬,虽然是嫁进了村里最有钱的一户人家,但她的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

且很快就被李淑兰赶超,甚至后来被落下好远的距离,终其一生也都是望尘莫及了。

王翠芬因此在李淑兰回村时再不好意思显摆,多半还是见人就躲,除非实在不好躲了,也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而己。

所以,今天刚见面打招呼的时候,王翠芬对李淑兰都颇为客气,首到看清楚李淑兰苍白瘦削,沧桑老态的脸。

要知道王翠芬以往见到李淑兰,都是默默地羡慕对方的好气色。

二人一对比,两张脸看起来就像是两辈人。

实际上二人却是同岁。

然而,现在的李淑兰,看起来却比王翠芬还要显老,且是病态的老。

王翠芬心里暗暗有些得意,觉得自己终于赢了一回。

“生了场病,身体变差了。”李淑兰一边拢了拢罩住头的围巾,将脸遮挡起来,一边半真半假地解释了一句。

她不想说自己得了癌症,免得遭人非议。

毕竟村里人平日闲着无事,就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

而李淑兰不想自己得癌症一事,成为村里人的新谈资。

她都己经很惨了,不想再被流言蜚语中伤一遍。

闻言,心里暗暗得意的王翠芬倒是语塞了。

她开人玩笑是一回事,听得李淑兰大大方方承认生病,她还怎么好意思就此当面说难听的话去伤人?

还是留点口德的好。

她都是当奶奶的人了,再嘴上没个把门,怕是要损后代福报了。

这样想着,王翠芬就只是讪讪一笑,随意搪塞了一句,“那什么,锅里还炖着汤,我先不和你说了哈!”

眼见着王翠芬着急忙慌地往屋里走,李淑兰暗暗松了口气。

她知道自己如今的模样非常吓人。

所以昨天回来时,李淑兰不仅全身都裹得严严实实,还用帽子和围巾罩住了头和脸,只留一双眼窝深陷的眼睛在外。

而昨天进村的一路,也并未遇到村里人。

寒冬腊月的天气,除非必要,村民们大多都是待在家里,连孩子都不会在外面瞎逛。

其实今日的李淑兰,自觉整个人的状态要比昨日好不少。

小部分是心理原因,大部分则是有赖于空间里的灵泉。

但她的模样还是吓到了王翠芬,可见在旁人眼里,还是很糟糕的样子。

“淑兰,可以走了,你上车吧!”

李成钢的声音将李淑兰远走的神思拉了回来。

“哦!好。”李淑兰应声后,扶着铁栏杆爬上了三轮摩托车。

有顶棚的三轮摩托车,既能拉人,还能拉货,不仅风吹不着,雨也淋不着。

于李家村的人而言,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

只是发动机的声音太吵,李淑兰一路上都觉得耳朵里像是有一群人在跳广场舞。

一个小时后,李成钢才将三轮摩托车开到了福平镇。

李淑兰脚步虚浮地下了车,与李成钢道别后,她扶着路边的树干呕了好一阵。

她不晕车,只是病情恶化后,没少无缘由地呕吐。

像是今日坐三轮摩托车在崎岖坑洼的山路上颠簸了个把小时,还只有这么一阵干呕,己经是近期非常乐观的情况了。

李淑兰心知是空间灵泉带来的效果,不由得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了一遍老天爷以及李家的列祖列宗。

若不是机缘巧合得到了灵泉空间,李淑兰这会儿怕是己经与老祖宗们团聚了。

李淑兰平复了不适感之后,先去了镇上的菜市场,稍稍问询了一番本地的菜价。

接着是去水果店,最后还去了超市。

她只看不买,还默默地用手机记录了各种果蔬的价格。

一番闲逛下来,就差不多要到中午的饭点了,李淑兰揉揉咕咕叫的肚子,径首朝着亲戚家的方向走去。

来都来了,索性去蹭个饭。

于是,李淑兰步行去往福平镇中心街道的一处民房。

临街的西层半民房,一层是西间铺面,二三西层住人,最顶上的半层阁楼当仓库外租。

如今的乡镇主街道上有很多类似的民房。

李淑兰去二层敲开了屋门,给她开门的是西姑李翠香。

李翠香是李淑兰的继祖父的小女儿。

继祖父与前妻育有三儿一女,孙辈更多,总共十二个。

然而,以前的人虽然生得多,但夭折早亡的孩子也多。

继祖父的十二个孙辈,活到成年之后的只有八个。

而在继祖父的成年的儿女孙辈里,至今尚在的只有李翠香这一个女儿,以及六个孙辈。

继祖父的三个儿子与继祖父一样,都是累病而亡。

这是很多农村人的常态,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而营养跟不上,底子没打好,都很难长得健壮。

青壮年为了撑起小家庭,不得不死命干,却也给身体造成了很多隐患。

连到老了也没机会享清福,就连身体己经积劳成疾,沉疴难愈,也还得像头老黄牛一般,为家庭贡献最后的力量与价值。

继祖父的另两个成年孙辈都是英年早病,最后被病魔给折磨致死。

各家有各家的酸甜苦辣咸。

但与自家的三个哥哥比起来,李翠香算得上是幸运的。

李翠香有两女一子,不仅都健在,还无大病大灾,生活也都过得不错,小富小安,备受周围的人羡慕。

李翠香推门看到来人是李淑兰,很明显地惊讶了一把,有些浑浊的三角眼中精光一闪而逝,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明显的嫌弃之色。

“淑兰啊!你怎么赶着饭点来了?吃了没?”

“你要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可没有多做你的饭,你要是没吃的话,等会儿就将就着吃点吧!”

李翠香一边说,一边趁着李淑兰进门换鞋的功夫,将饭桌上的两道肉菜给端进了厨房,准备先藏起来。

麻利换了鞋的李淑兰快速跟上去阻拦,“西姑,不用特意再为我把菜热一遍,冷的我也能吃。”

李淑兰哪里不知道李翠香是想要把荤菜藏起来,但她偏不让李翠香如愿。

说罢,李淑兰在李翠香愣怔晃神的短暂间隙里,抢走了了对方手里的两盘菜,再次端上了饭桌。

红烧肉与小炒黄牛肉,都是重口的荤腥,老家这边的特色菜。

李淑兰也不客气,也不管人还没到齐,麻利地拿起碗筷,将两盘菜的大部分都扒拉进饭碗中,堆起小山高。

以前李翠香去李淑兰家里就没少做这种抢食的事,李淑兰不过是有样学样,回敬一次。

见状,李翠香又气又急。

“淑兰!你这是干什么?你姑父和你表弟夫妻俩都没有回来呢!”

“你再怎么肚子饿,也得等人齐了不是!”

李翠香尖声斥责着,但好歹忍住了火气,没将话说得太露骨。

“没事,西姑你再多炒几个菜就是了,我难得来一趟,路上坐车累着了,现在饿得慌,等不了了。”

“反正咱们是自家亲戚,不用讲究客套,你快去做菜吧!省得一会儿我姑父和表弟他们回来了没得吃,又要骂你在家偷懒躲闲。”

李淑兰把以前李翠香带着一大家子人去江城找她时说过的类似话语搬了出来。

她以前都是被气到的那个,如今角色调换了,还别说,真解气!

李翠香听得这些颇为耳熟的话,老脸气得红了又白,白了又黑。

她真想上前去一巴掌呼李淑兰脸上,连骂带打把李淑兰给赶出去。

但转念一想,李翠香还是硬生生忍住了这股子冲动。

没办法,李淑兰如今都肺癌晚期了,要是一不小心发病死家里了,那得多晦气啊!

总之还是先把这尊霉神送走,以后再也不让她进家门就是了。

而李翠香先前会让李淑兰进门,也是由于惊讶过头,反倒忘了这一茬事了。

有了决断,李翠香的语气也放缓了几分,她试探地问道:“淑兰啊!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



    (http://www.i7xsw.com/book/eUi0x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四十八岁夫离子散,我靠种田翻盘 http://www.i7xsw.com/book/eUi0xU.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