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薛有材带着西个工人来了李家村的村尾。
刘娟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给李淑兰做临时帮工。
由于李淑兰家的老屋己经多年没有住人,周边也多年没被打理过,野草灌木疯长,几乎将以前的小路都湮没了。
所以,在给老屋搭顶棚之前,还得先做清理,不然那些相关建材都无法运进来。
李淑兰事先就与薛有材商量好了,清理老屋周边,除草、平地等活计,工资算两百块一天。
当然,这部分费用是不包括在那包工包料的三万块钱之内的。
李淑兰家老屋及周边的原有宅基地是三百个平方的面积。
后来李淑兰自己出钱,以老屋宅基地为中心,向西周扩散,买了一亩多地,凑整了一千个平方的面积。
李淑兰打算在修缮了老屋之后,还请薛有材等工人师傅砌围墙,将这一千平方的地全部围起来。
五个工人师傅,花了整整五天,才将老屋周围清理平整。
当然,还应李淑兰的要求,挖了一口小池塘。
由于挖掘机等重型工程车辆无法开进李家村,所以只能依靠人工,进展自然就慢些。
接下来就是给老屋盖大顶棚,进展反而快了起来。
期间,李淑兰只回了李家村两趟。
这天,李淑兰正与刘娟一同在老屋前搭的临时帐篷里准备工人师傅们的下午点心。
李淑兰把在户外装备店买的一些东西带来了老屋,比如卡式炉与小煮锅,方便做些简易的点心吃食。
一辆迷你电动小轿车摇摇晃晃开了过来,车后面还有一群看热闹的孩子跟着跑。
近些天,进出李家村的车辆不少,但主要以三轮摩托车为主,其次是二轮摩托车或者是小电驴。
并且,大部分还都是来给李淑兰家送各种建材的。
而像是电动小轿车,还是二十万出头的,连李淑兰都是头一次在村里看到。
并不是说整个李家村都穷得凑不起一辆二十万的车,而是没有谁家舍得买一辆并不便宜的车在村里开。
就好比村长李成钢家里,在外工作的儿子女儿都有小轿车,但都舍不得开回李家村。
实在是进出李家村的山路太费车了!
眼睁睁看着迷你电动小轿车停在自家门口,李淑兰疑惑地皱了皱眉。
难不成还是来找自己的?
李淑兰的猜测很快就成了真,因为她一眼就认出了从小轿车上下来的人。
杨西方,也就是那个同李淑兰买了十盒蔬菜后,临走前还留下一张名片的保险经理。
而她之所以印象深刻,也恐怕是以前被郭建设骂多了,因此对卖保险的人十分防备,甚至于只见了一面也牢牢记住了对方的脸。
“李老板,终于找到您了!”杨西方下车后就激动地朝李淑兰跑了过来。
“……”李淑兰不适应一个陌生人的热情,浑身的鸡皮疙瘩都冒了起来。
“李老板,新年好,恭喜发财,福运亨通!”杨西方稍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后,开始客气讨喜的寒暄。
还是正月期间,说几句吉祥话应景应时。
“杨经理……新年好……”李淑兰对于杨西方的到来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接话都小心翼翼,生怕掉入什么言语陷阱。
没办法,对方是卖保险的,防着点总是没错的。
见李淑兰这般礼貌疏离的态度,杨西方才后知后觉自己的唐突。
他也是太着急要见到李淑兰了,因此在多番打探以及开车走了不少弯路,差不多是历尽艰辛后,终于见到了本人,这才一时没忍住情绪上的激动。
“咳咳咳……”杨西方在战术性假咳几声后,稍稍板起脸,用颇为严肃的神色看着李淑兰,沉声道:“李老板,我是来找您谈生意的。”
“刚刚多有唐突,还望您见谅。”
话到此处,杨西方又假咳了几声,才继续说道:“我想要同您进购果蔬,价钱方面咱们好好谈谈,可以吗?”
原来是来谈生意的!
李淑兰反倒心里踏实了几分。
“杨经理,我这地方简陋,您要不介意,就请屋里小坐。”
李淑兰试探性地将人往老屋里请。
如今的老屋在能干且手巧的刘娟的收拾清理下,比李淑兰刚回来那会儿,要干净规整数倍。
李淑兰近几次回村,就像是蚂蚁搬家一般,带回来不少日常所需的东西。
像是桌椅板凳、脸盆、水桶、烧水壶、杯子、碗筷……差不多是需要用到的东西,李淑兰都买了回来。
所以,李淑兰现在也能在老屋里简单地招待一下客人了。
杨西方找村民问路的时候就旁敲侧击地打探过李淑兰家的情况,因此对眼前所见都不惊讶。
他也不嫌弃李淑兰家破败的老屋,因为现在的李淑兰在他眼里就是大金主。
“刚煮好的水果馅汤圆,杨经理正好尝尝鲜。”
李淑兰将一杯热茶以及一碗汤圆端到杨西方面前的茶几上。
今天给几个工人师傅准备的下午点心就是米酒汤圆。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李淑兰提前试着做各种馅料的汤圆。
而李淑兰端给杨西方的这一碗汤圆却没有放米酒,她考虑到对方是开车来的,总不好让对方酒驾回去。
“多谢李老板。”杨西方笑着致谢。
他对于汤圆没什么兴趣,但听到是水果馅的,猜测极有可能是用那些极品水果做的馅料,因此就果断地尝了两颗汤圆。
软糯弹牙的糯米皮包裹着清香酸甜的果粒,有嚼劲且层次感丰富的味道让杨西方顿时眼前一亮。
从餐桌上的一盘免费蔬菜开始,到之后的几次复购。
杨西方发现,他每次吃到李淑兰家的东西,都能有惊艳之感。
李淑兰坐在杨西方的对面,静静地看着他吃汤圆。
杨西方吃完一碗汤圆,还觉得意犹未尽,但他也不好意思向李淑兰再要一碗,只能默默压下心底里对美食的渴望。
喝了几口茶后,杨西方又假咳几声,才开始进入正题。
“李老板,您先开个价,您家的那些果蔬分别要多少钱一斤?”
杨西方在年前找李淑兰买过十盒蔬菜,换了包装盒后送给了那些重要的老客户。
除夕一过,杨西方在正月初一那天上午分别打电话向那几人拜年,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差不多是每个人都提了一嘴说是杨西方送的蔬菜好吃,在年夜饭上备受家里人喜欢。
而之后的几天,杨西方还接到这些人的电话,说是想要购买那种蔬菜。
杨西方于是就跑去胖哥餐馆复购了好多盒,换了包装盒后,也都免费送给了那些人。
几天下来,杨西方己经琢磨出一些事情来,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大商机!
于是,杨西方找信得过的朋友商量了一番,最后合计出一桩生意来,就是开一家高档果蔬店!
杨西方不缺人脉,经手的客户不乏有钱人。
而他的那个朋友是搞房地产销售的,认识的有钱人也多。
总而言之,只要果蔬的货源稳定且品质有保证,那他们二人就有得是办法赚个盆满钵满!
(http://www.i7xsw.com/book/eUi0x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