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德行
万卷云桥的云雾在身后翻涌合拢,将守拙失魂落魄的身影与那柄沉寂如凡铁的“秋水”剑一同隔绝。青河立于玉牒前端,浩瀚的秩序书卷气与天地灵机如潮汐奔涌,却在触及他周身那温润厚重的玄黄力场时,无声分流、沉降,如同百川归海,滋养着意识深处那枚“覆石成原”的大地符文。符文核心的古树幼苗虚影,根须仿佛扎得更深,枝叶在无形的秩序之风中微微舒展。
玉牒穿透星辉,驶入藏书阁。这一次,青河并未径首走向“尘寰卷藏”深处那寂灭的陶罐。他的脚步停在了一片悬浮于星海之中、由无数巨大玉牒构筑的 * 经义辩台 * 之外。辩台之上,清光缭绕,道音阵阵,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天地至仁”与“大道无情”的内院高阶论道。
主持论道的,是戒律堂首座,严墨。他端坐上首,墨绿深衣如凝固的寒潭,面容冷峻如铁铸。下方,十几名气息沉凝的内院精英弟子分列两侧,唇枪舌剑,引经据典,论辩着“仁”与“道”的至高法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名面容冷峭的弟子引《玄道真解》,声如金铁,“此乃大道至公!无偏无私!万物生灭,皆循其理,岂因仁念而改易?书院立规,当效此道!法理森严,不容私情!方为至德!”
“谬矣!”另一名气质温润的弟子立刻反驳,引《圣心仁术》,“圣贤云:‘仁者,人也。’人非草木,岂能效天地之无情?书院育人,当以仁心为基!规矩之外,当存悲悯!此方为德行之本!”
双方引经据典,言辞锋利,清罡隐现,辩台之上道则碰撞,星辉摇曳。严墨端坐其上,面容无波,眼底深处却带着一丝掌控全局的冷意。他主持此辩,意在巩固“大道无情、规矩至上”的戒律根基,打压近来因监史新政而隐隐抬头的“仁恕”之风。
青河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辩台边缘的星辉暗影之中。他并未踏入辩台清光范围,只是静静伫立,如同星海中一块沉默的礁石。深渊般的眼眸扫过激烈论辩的弟子,扫过严墨冷峻的面容,最终落在一名坐在角落、气息略显滞涩的弟子身上——正是那日在天工造物院黑曜石碑前,被青河玄黄之力抚平心神、刻出流畅符痕的年轻弟子,名唤李岩。此刻他眉头紧锁,显然对“大道无情”之论心有戚戚,却又慑于论辩锋芒与严墨威压,不敢发声。
青河的目光在李岩身上停留了一瞬。
意识深处,那枚大地符文核心的古树幼苗,根须仿佛轻轻拂过辩台无形的壁垒。
他并未言语,只是对着李岩的方向,极其轻微地……点出一指。
指尖无光。
一缕温润厚重、带着沉潜生机的玄黄之力,如同跨越星海的无形涟漪,瞬间穿透辩台清光,无声无息地……融入李岩滞涩的心神!
李岩浑身猛地一震!
如同久旱龟裂的田地迎来甘霖!
所有因论辩锋芒、严墨威压带来的惊惧与滞涩瞬间消散!一股源自大地的沉静与力量感油然而生!他眼中迷茫尽去,猛地站起身!这突兀的举动,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连严墨冷峻的视线也投射而来!
“弟子愚见!”李岩的声音带着一丝初生牛犊的颤音,却异常清晰,“大道至公,天地不仁,此乃至理!”
他先肯定了对方,随即话锋一转,声音愈发坚定:
“然!我辈修士,非是天地!非是大道!”
“我辈生于微末,长于尘寰,有血有肉,有喜有悲!”
“书院规矩森严,法理至公,确为基石!”
“然基石之上,若无仁心为引,若无悲悯为桥,规矩便是冰冷枷锁,法理便成绝情之刃!”
“弟子曾于天工院刻符,心神不稳,刻痕歪斜,几近崩溃!若无…。”他顿了顿,终究不敢首言监史之名,“…若无一股沉静之力抚平惊惧,导引心神,弟子早己道心受挫,沦为废人!”
“此力,非改法理,非乱规矩!乃在规矩之内,于行将崩溃之时,予一线生机,点一盏心灯!”
“此非私情,乃……德行之光 !”
“ 规矩为骨,仁心为血 !”
“ 骨无血则枯,血无骨则散 !”
“弟子以为,书院至德,当在此——以规矩承其重,以仁心滋其生!”
李岩的话语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整个辩台瞬间死寂!严墨冷峻的面容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眼中寒光爆射!那主张“大道无情”的冷峭弟子更是脸色铁青,厉声喝道:“强词夺理!混淆视听!此等……”
“够了。”
一个嘶哑平静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压下了所有喧嚣。
青河的身影从星辉暗影中缓步走出,踏入辩台清光之中。他步履沉稳,玄黄力场自然弥散。那笼罩辩台、由严墨主导的冰冷清罡与道则压力,在触及这股力场的瞬间,如同冰雪遇骄阳,无声消融!辩台上激荡的星辉瞬间平复,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大地般的宁静。
所有目光,包括严墨那锐利如刀的眼神,都聚焦在这位新晋监史身上。
青河的目光并未看严墨,也未看那些惊疑不定的弟子。他径首走到辩台中央,那里悬浮着一块用于演示道则、此刻却空无一物的黑色砺道石。石块冰冷,表面光滑如镜,映照着漫天星辉与众人各异的面容。
他伸出右手,布满木质纹理的掌心向下,虚按在砺道石上方寸许。
一缕温润厚重的玄黄之力悄然弥散,笼罩石面。
嗡……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光滑如镜的砺道石表面,竟如同水波般荡漾起来!无数细微的、如同发丝般的灰色石纹,在玄黄之力下清晰地浮现、蔓延!这些石纹扭曲、深刻,充满了被无数次道则冲击、打磨留下的痛苦烙印!整块砺道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承受的万钧之重与无尽“石痛”!
“此石,为砺道之基。”青河嘶哑的声音响起,如同大地深处的回响,“万载承受,痕入髓,痛为骨。”
他悬停的手掌微微下沉,玄黄之力流转。
石面上那些痛苦扭曲的灰色石纹之间,极其缓慢地、如同奇迹般…萌生出点点极其微弱、却顽强闪烁的…淡金色光点!光点虽微,却带着一种温暖、坚韧、不屈的生机!如同在沉重的石痛之上,绽放的……德行之花!
“痕入髓,承其重,是为规矩之骨”、青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痛为壤,蕴微光,滋仁德之生”、他深渊般的眼眸扫过李岩,扫过每一个弟子,最终落在严墨冷峻的脸上。
“ 骨无微光,则道基冰冷,万物凋零”
“ 光无骨承,则飘摇无依,终化泡影”
“ 德行非虚言,非纵容。”
“ 乃石基承痛处,心火不熄时。”
“ 乃规矩森严下,予绝壁一藤!”
“ 此藤,非乱石基,乃固石基!”
话音落下,他悬停的手掌彻底按在砺道石表面!
“嗡——!”
砺道石猛地一震!
石面上所有痛苦扭曲的灰色石纹骤然亮起,散发出深沉厚重的光芒!而那点点淡金色的微光,非但没有被石纹的光芒吞噬,反而如同被注入了生命,光芒大盛!金灰交织,痛苦与生机共存,规矩与仁德交融!整块砺道石不再是冰冷的道则载体,而仿佛成了一块铭刻着、书院万载传承与生机、……德行之碑!
辩台之上,星辉黯然。
严墨死死盯着砺道石上那金灰交织的光芒,冷峻如铁的脸上,肌肉不受控制地微微抽搐。他引以为傲的、代表戒律堂根基的“大道无情”之论,在这块融合了痛苦石基与仁德微光的砺道石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如此…冰冷无情!一股源自道心深处的动摇与寒意,让他按在座椅扶手上的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李岩和其他弟子,则被那石基之上绽放的仁德微光深深震撼,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明悟与温暖。原来德行,并非虚无缥缈的说教,而是根植于最沉重的基石之上,在最绝望的石隙间点亮的心灯!
青河收回按在砺道石上的手掌。
金灰交织的光芒缓缓内敛,石面恢复光滑,仿佛一切从未发生。唯有那沉淀在石髓深处的痛苦与生机,无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他转身,步履沉稳,离开辩台,走向藏书阁深处那片名为“尘寰卷藏”的幽暗星域。
辩台清光在他身后重新亮起,却再也无法恢复之前的冰冷肃杀。砺道石静静悬浮,光滑的镜面,清晰地映照出严墨僵硬的冷脸,映照出弟子们眼中的光芒,也映照出这片星域因“德行之光”而悄然改变的……道则轨迹。
(http://www.i7xsw.com/book/eUC0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