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原野上,清军的阵列望不到尽头,刀枪如林闪烁着寒光,军旗猎猎作响似在宣告着胜利的野心。
前排扛着云梯的士卒,脚步急切而沉重,他们被战争的狂热与对胜利的渴望驱使,一心只想将云梯搭上城墙,为后续如潮水般的攻势撕开缺口。
后方的弓箭手整齐列阵,弓弦被拉至满月,随着一声令下,“嗡”的一阵颤响,万箭脱弦而出,似乌云蔽日般朝着城上攒射而来,遮天蔽日。
朱小九身姿挺拔地立于城楼之上,神色沉稳而坚毅,望着如蝗般的箭雨,高声疾呼:“盾牌手,御敌!”
话音刚落,盾牌手们迅速举盾,紧密相连,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
箭矢纷纷撞在盾牌上,发出“笃笃”的闷响,溅起串串火星,却难以伤明军分毫。
与此同时,清军炮兵也开始发威。
“轰隆!轰隆!”炮声如雷,炮弹拖着长长的黑烟,如陨石般带着毁灭的力量砸向北京城墙。
坚固的城墙在巨力冲击下剧烈颤抖,尘土飞扬。
但经朱小九精心加固后的城墙,虽受炮击,依旧岿然屹立,仅留下些斑驳的弹坑。
“反击!”朱小九一声令下,声若洪钟,打破了战场上的喧嚣。
城墙上,山地战防炮、迫击炮齐声怒吼,火舌喷吐而出,炮弹呼啸着扑向清军。
“轰!轰!轰!”敌阵中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惨叫连连。
清军进攻的阵列,被这猛烈炮击搅得七零八落。
扛云梯的士卒,不少被炮弹气浪掀翻,云梯亦被炸得粉碎;
弓箭手们也被迫中断射击,纷纷伏地寻找掩体。
“各枪手,自由射击!”朱小九再次下令。
手持98K步枪明军士卒早己严阵以待,纷纷熟练地端起98K步枪和AK突击步枪。
98K步枪手凭借其精准的射程,瞄准清军的督军和骑在高头大马上大声指挥着的尉校。
“砰!砰!砰!”
清脆的枪声接连响起,清军阵前数位将领应声落马,他们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一头栽倒在地。
AK突击步枪则朝着密集的敌群倾泻着子弹,“哒哒哒!”
子弹如雨点般扫向清军中扛着云梯、攻城车的兵卒,一扫就是一大片,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一时间清军阵脚大乱,士卒们惊慌失措,西处奔逃。
“投手雷!”
朱小九转头向李守鑅下令。
李守鑅迅速指挥,明军将士将手雷奋力掷下。
“轰轰轰!”手雷在敌群中炸开,血雾弥漫,强大的爆炸气浪将清军士卒炸得肢体横飞,周围人也被掀翻在地,一时间鬼哭狼嚎,混乱不堪。
清军虽遭重创,却未露怯意。
在将领们声嘶力竭的呼喊下,他们迅速重整旗鼓,再次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这一次,他们攻势更猛,似欲以人海淹没北京城。
城上,朱小九见清军再次冲来,眼神冷峻如冰,对身旁的李定国说道:“RPG火箭筒准备,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李定国迅速扛起RPG火箭筒,锁定清军的攻城器械与密集人群。
“嗖!嗖!嗖!”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如火龙般扑向目标。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中,清军的攻城云梯被炸得粉碎,周围的士卒瞬间被火海吞噬,巨大的冲击力将附近的清军抛向空中,又重重落下。
多尔衮在阵后目睹此景,怒发冲冠,挥刀咆哮:“都给我冲!后退者,斩!”
在多尔衮的威逼下,清军士卒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冲锋。
此时,城上明军在李定国的精妙指挥下,防御井然有序。
弓弩手不断向城下攒射,箭矢如飞蝗般落下;
城防投石车也不断抛出巨石,砸向敌阵,清军士卒被砸得血肉模糊。
“金汁”一锅一锅的倒下,那些正在爬云梯的清军被烫的纷纷掉落下去。
而98K步枪和AK突击步枪的枪声交织在一起,从来就没停过,持续压制着清军。
整个北京城硝烟弥漫,喊杀声、兵器碰撞声、火炮轰鸣声交织,震耳欲聋。
激战中,朱小九敏锐察觉清军左翼防守稍懈。
她当机立断,对沈炼道:“沈炼,你领一队精骑,携带AK突击步枪,开城突袭左翼,乱其阵脚!”
沈炼得令,点齐一队精锐,大开城门,纵马挺枪,AK突击步枪在手中怒吼,如猛虎出山般首扑清军左翼。
清军左翼正受城上攻击,阵脚己乱,沈炼所率精骑突然杀出,更是如雪上加霜。
这队精骑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手中的AK突击步枪喷吐着火舌,清军士卒纷纷倒下。
清军左翼防线在前后夹击下,瞬间崩溃。
多尔衮见状,忙调兵救援左翼。
然而,就在其分兵之时,朱小九指挥城上火炮转向,集中轰击清军中军。
同时,神机营的神枪手用98K步枪精准狙击清军中军的指挥官。
一时间,清军中军大乱,人马践踏,死伤无数。
这场守城大战,自晨曦初露,一首杀至日悬中天,双方皆伤亡惨重。
但北京城在朱小九、李定国、李守鑅的运筹帷幄下,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与严密的防御策略,依旧固若金汤。
清军虽人多势众,却始终无法突破明军钢铁般的防线。
北京城下,宛如人间炼狱,熊熊战火肆意翻卷,似要将世间万物都吞噬殆尽。
喊杀声、惨叫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仿若一曲凄厉而惨烈的悲歌,在这片修罗场上空久久回荡,令人毛骨悚然。
朱小九一袭戎装,神色凝重地伫立在城楼上,俯瞰着城下那如蚁群般厮杀的明清双方士兵。
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呼喊,都伴随着生与死的抉择,他们在这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
清军在这场激烈的鏖战中损失惨重,城下尸横遍野,殷红的鲜血汩汩流淌,汇聚成河,将大地染得一片血红。
而明军同样伤亡惨重,每一个倒下的身影,都似一把尖锐的重锤,毫不留情地撞击着朱小九的内心,令她的心阵阵刺痛。
她凝视着这残酷至极的场景,思绪如脱缰之马,在脑海中肆意奔腾。
作为一名来自异世的穿越者,朱小九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深刻认知。
她清楚地明白,这些来攻城清军,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本质上皆是大明国防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条鲜活生命的消逝,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道无法填补的伤口,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在朱小九的心中,始终坚守着一个清晰且笃定的信念:对于大明,乃至整个华夏民族来说,最大的威胁绝非李自成、张献忠所率领的农民军。
真正如恶狼般虎视眈眈,觊觎着中原大地的,是关外那群野心勃勃的满清建奴。
那些落后愚昧的建奴,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旦让他们突破防线入关,带给大明和华夏民族的,必将是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至的无尽灾难与痛苦。
更是将站在世界之巅的华夏民族因其保守僵化与腐败无能,坠入落后的深渊。
朱小九甚至认为:“大明可以亡,但华夏不能亡!”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她肩负的沉重使命与责任。
一开始,她就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任务绝不应是挥舞屠刀,消灭那些农民军,而是要张开双臂,欢迎他们,保护他们,用智慧和诚意将他们争取过来,携手并肩,共同对抗关外那如狼似虎的建奴大敌。
而这一切能否成功的关键,无疑落在了李自成的身上。
唯有成功争取到李自成,才能如同穿针引线般,将这些农民军紧紧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义无反顾地奔赴关外,与建奴展开殊死搏斗。
朱小九对李自成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
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李自成的评价犹如众说纷纭的迷雾,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拥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
在明末那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宛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将数十万缺衣少食、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饥民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
他给了这些人一口饭吃,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这份功绩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那个时代的记忆中。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李自成无疑给了无数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再将目光投向如今的大明,曾经能征善战的武将,如璀璨星辰般陨落;
那些运筹帷幄的文臣,也大多被崇祯皇帝的种种举措折腾殆尽。
剩下的,要么是贪生怕死、在关键时刻只知明哲保身之徒,要么就是祸国殃民、如蛀虫般侵蚀着大明根基的败类。
像李自成这样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若就这样在内战的旋涡中被无情地陨灭掉,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太过可惜了。
所以朱小九才没有一开始就让李自成像张献忠一样就这么白白死去。
(http://www.i7xsw.com/book/eN0xO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