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年约五旬,身形清癯挺拔。身着浆洗得洁净挺括、边角打着细密补丁的靛青粗布道袍,腰间仅束玄色丝绦。银丝夹杂的长发,以一支温润无瑕的青玉簪一丝不苟地束于混元巾道冠之中,几缕银发垂落鬓角,平添沧桑儒雅。
面容清癯,颧骨微隆,三缕长须飘洒胸前。目光温润如古玉,深邃似千年古井,蕴藏阅尽沧桑、融通天人的无尽智慧。周身气韵沉静博大,腰间随意别着的长剑,又添几分洒脱。
他步履从容,踏过湿滑泥泞的石板与积水,靛青道袍下摆与黑色布履竟片泥不沾,滴水不染!仿佛足下自生清净莲台,隔绝尘垢水汽。
踏雨无痕,泥泞不沾!
正是融汇百家、学究天人的儒道宗师,净明道掌教——赵宜真(原阳子)!
朱雄英瞳孔微缩。舅舅湿透沾泥的锦袍、外祖母裙裾的湿痕泥星,与园中处处湿滑积水、倒伏花草形成刺目对比。再看眼前道人这纤尘不染、超然物外的姿态——其境界己高深莫测,不言自明!目光扫过身旁张正常与觉明和尚:张天师素袍洁净如故,觉明僧衣干爽挺括。
三圣齐聚,皆臻至不滞于物的无上境地!
朱雄英心中震撼,对“道”与“法”的浩瀚玄妙,向往更深。
赵宜真似未觉张正常审视的目光与觉明捻紧、隐现金芒的佛珠。步履从容入亭,目光温润,先对张正常执标准道门稽首礼,语气平和舒缓:
“冲虚道友,经年未见。观道友道体清健,神完气足,更胜往昔,贫道心慰。”
张正常稽首还礼,神色敬重:“原阳道兄,久违。白云苍狗,世事如棋,此间重逢,亦属天意。”
赵宜真转向觉明,合十为礼:“觉明大师,久仰少林禅武双绝,佛门护法金刚。今日得见宝相庄严,幸甚。”
觉明单掌竖胸,合十回礼:“阿弥陀佛。赵真人之名,如皓月当空,学贯三教,泽被苍生,老衲心仪己久,名实相符。”
最后,赵宜真那包容万物的目光,才落到朱雄英身上。仅一眼,其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骤然爆发出难以掩饰的惊异与由衷赞叹,如同鉴赏大家得见传国玉玺!他上前一步,对朱雄英行极其庄重道礼,声音清越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净明道赵宜真,见过殿下。贫道隐于赣南紫阳观,忽感金陵龙气剧震,紫微帝星光华明灭,摇摇欲坠,更有一股浓烈幽冥死气冲霄犯紫垣!此乃动摇社稷根本、危及国祚之兆!贫道心忧如焚,焚香告天,借清微雷法遁行。万幸!天佑大明!殿下不仅逢凶化吉,更得此旷世造化!” 他目蕴神光,端详朱雄英周身与天地共鸣的气韵,惊叹抚掌,“殿下此身…竟被真龙紫气千锤百炼,蕴先天一点不灭灵光!生机浩瀚,如混沌初开、旭日升沧海!此非寻常‘道体’,实乃应运而生、承载国运之‘龙华道胎’!千古罕见!贫道遍览道藏,此等禀赋,闻所未闻!”
此言一出,张正常与觉明纵然修为精深,心湖亦泛微澜。紫阳观距金陵近千里之遥!快马亦需数日之程,此老竟借雷法遁行半日便至?此等手段,己近“缩地成寸”之玄妙!二人对赵宜真修为评价,无形再拔高一层。
赵宜真语气愈发诚挚:“殿下此身玄奥非常。贫道一生浸淫医道,于导引、调息、观想之术略有心得。不知殿下可否容贫道一探脉象?或可助明晰造化枢机,调养有所依循。”
张正常与觉明虽未阻拦,目光皆凝于赵宜真搭脉之指,亭内气氛微凝。
“仙师学究天人,雄英求之不得,请。” 朱雄英坦然伸出右手。
赵宜真颔首,三指如拈花拂柳,轻搭朱雄英腕脉“寸关尺”。指尖触及,一股温润醇和如千年玉髓的气息,如涓涓春溪自然涌入其经脉。这气息与朱雄英体内温润中正的先天祖炁甫一接触,并非碰撞,而是如细雨润入大地,无声交融。那活跃炁旋非但未狂暴,反在外来气息滋养梳理下,流转更圆融顺畅,如江河入海,温煦舒畅弥漫全身,灵台愈发清明!
赵宜真闭目凝神。片刻后睁眼,赞叹溢于言表:“妙哉!先天祖炁自显真形,周天圆融无碍,更得至尊龙气洗髓伐毛,百脉关窍俱通!此乃修行无上根基,万金不易!殿下福缘,天授!”
他松手,看向朱雄英的目光充满期许,转而面向张正常与觉明,语气恳切具学理探讨之意:
“张天师,觉明大师。殿下此等根骨禀赋,实乃天地造化所钟。贫道观之,其祖炁中正平和,内蕴勃勃生机光明之性,暗合我净明‘忠孝为本,心性明则百脉通’之旨,亦与天师府性命双修、佛门明心见性之法,殊途同归。若蒙殿下不弃,贫道愿倾尽毕生所学,《净明忠孝全书》精微奥义、《灵宝归空诀》炼神妙法、乃至《仙传外科集验方》,皆可奉于座前,供殿下参详。期冀助殿下调和阴阳龙虎,明澈本心真如,以无上道基护持社稷,泽被苍生。” 他非争徒,乃以师长道友身份,提出融通博采之径。
随即,他从道袍内袋珍重取出一卷明黄绸缎包裹、保存完好的线装书册。解开黄绸,深蓝封皮上书古朴隶字——《原阳子法语》!神色庄重如奉圣典:“此乃贫道毕生参悟三教精义,融通性命修行之亲笔手稿。其中所述,非高蹈虚玄,而重‘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之实修。殿下若有暇披览,或于治国理政、修身养性、洞察世事人心之理,有所启悟。”
张正常目光扫过那承载宗师智慧的珍贵手稿,神色郑重,眼中流露尊重。他手托紫气氤氲、隐有银雷纹流转的天师玉笏,正色道:“原阳道兄学究天人,融通三教,贫道素来钦佩。然殿下祖炁煌煌如日,承天受命,正需我《正一盟威宝箓》此等承继三清道统、沟通天地鬼神、调和阴阳气数之无上正法,方能稳固根基,以大道辅佐真龙,护持国祚。龙虎山秘藏《道藏》五千卷,内蕴符箓丹诀、星辰禳灾之秘奥,皆可为殿下敞开。贫道更可亲赴龙虎山,启建罗天大醮,敬告三清,祈福禳灾,保江山永固!”
觉明和尚口宣沉浑佛号,掌中菩提佛珠隐泛温润金光:“阿弥陀佛。张天师、赵真人所言,皆蕴无上至理。然殿下慧根深种,性光纯净,正合我佛门以禅定智慧之水,涤荡心尘,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破相显性,《楞伽》首指心源,《易筋》《洗髓》固本培元。少林武库秘藏,七十二绝技精要,乃至历代高僧舍利佛骨,皆蕴佛法慈悲愿力与坚韧意志,可为殿下铸就金刚不坏道基,以无上慈悲智慧护持苍生,渡世间苦厄。”
凉亭内,三位当世宗师巨擘,面对天降奇才,阐述无上大道理念,展示底蕴与诚意。
张正常忆及陛下那警告眼神,心中明镜高悬。朱雄英身系国本,己非凡俗道脉可独占之良才美玉。天师府纵有承天应命之责,亦不可僭越人伦纲常、动摇社稷根本。收徒之念,如露如电,刹那消散。
觉明和尚亦心起波澜,佛门虽重渡化,然缘法不可强求。殿下身负紫微帝命,乃万民共主,此身此心己属江山社稷。少林禅武纵是通天坦途,亦不可令真龙离于九霄,困于林泉。引渡之想,如梦幻泡影,心念寂然。
赵宜真观其气象,己知此子非凡池之物。净明道法虽妙,终非承载国运之舟楫。引其入山,非但不能全其天命,反是逆天而行。道法自然,当顺天应人,遂绝收徒之私心,唯存济世之公义。
亭中气氛庄重肃穆,言语间道统分量、历史传承与殷切期许,重若千钧。
朱雄英静立,汲取三位高人阐述的大道至理。赵宜真“忠孝日用即为道”、“忠于本心黎庶,孝于天地万民”如清泉涤心;张正常“符箓沟通天地”、“以道辅国”恢弘正大;觉明“禅武明心见性”、“慈悲护苍生”深邃悲悯。三者殊途同归,皆指济世安民,蕴含撼动乾坤之智。
就在这庄重肃穆、大道玄音交织之际,朱雄英清澈目光缓缓扫过三位面容肃穆、目光殷切的高人,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洞悉了然,轻声开口,其声如玉珠落盘,穿透寂静:
“三位前辈学究天人,胸藏宇宙,所言大道如黄钟大吕,雄英聆听,受益良多。然……”
他微微一顿,目光沉静望向皇城奉天殿:
“后日望朝,祖父皇帝陛下,将亲率百官,告祭太庙,于奉天殿丹陛之上,册封我为——大明皇太孙。”
“皇太孙?”
三字轻吐,如石破天惊!先前庄严肃穆、玄奥深邃的论道氛围,瞬间被一股无形的、沛然莫御的煌煌天威与社稷重压所取代!空气凝固。
皇家惯例十岁方可册封太孙,殿下年仅八岁……
太孙,可视为副储君!仅在太子之后。一旦册立,必受繁琐严格之训导,再无余暇……
张正常手托玉笏的动作,微不可察一顿。笏上流转不息、象征天师权柄的紫色氤氲之气,如同被无形天威压制,瞬间尽数内敛,光华尽收。他那庄严肃穆的脸上,神情凝固,眼眸深处愕然闪过,旋即化为恍然大悟的尴尬,更有一丝洞察天命不可违后的萧索无奈。望着眼前身具龙华道胎却将承载江山的少年,终是喟然长叹,那叹息似穿越千年道统沧桑。他缓缓收起玉笏,对朱雄英郑重一揖到底,声音温润却难掩勘破世情之寂寥:“殿下…天命所归,身系九鼎。是贫道…一时忘情僭越了。龙虎山道脉,永为殿下及大明社稷祈福,望紫微永耀。” 言毕,大袖飘飘,转身步入夜色,步履从容不染尘,却似带上暮霭苍茫。
觉明和尚捻动佛珠的手指,骤然停顿。那声“阿弥陀佛”在寂静中格外悠长,如远钟:“万法随缘,不可强求。缘起性空,殿下慧根深植于红尘帝业,此乃无量众生之福祉。殿下自有济世度人、光照大千之无量功德。老衲…告退。” 合十深施一礼,枯瘦身影悄然隐入夜色,唯余淡淡檀香与月下露珠微光。
凉亭内,唯余朱雄英与赵宜真相对。池中灯火星月之影,在二人身上晃动。
赵宜真并未立刻告辞。他温润目光凝视朱雄英,初时的惊愕惋惜如涟漪消散,化为深邃了然、豁达通透。抚着长须,忽而发出清朗豁达笑声,毫无窘迫,唯有勘破迷障之明悟:“哈哈哈…善哉!善哉!‘皇太孙’!是贫道心障未除,着相矣!” 他自嘲摇头,眼中澄澈明净,毫无失落,唯有洞悉天机之澄明,“紫微帝星临凡,本就是这煌煌红尘、万里江山中最重的天命,是最大的因果,亦是最为宏大的修行道场!贫道竟存引殿下入山野林泉、伴青灯古卷之念,实是…坐井观天,痴妄之言!” 言语间,是对天命与使命的深刻体认。
他向前一步,将明黄绸缎包裹的《原阳子法语》手稿,极其郑重地双手捧奉于朱雄英面前,动作如奉圣物。
“殿下。” 赵宜真声音低沉恳切,带着谆谆期许,“此卷手稿,乃贫道毕生心血,融儒门正心诚意、佛家明心见性、道家性命双修之精义,阐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之本真。其中所述,非蹈虚之论,而重在修身齐家治国之实学。殿下身具龙华道胎,膺江山社稷重器,此无上大道,不在远求仙山,不在枯坐蒲团,而在‘日用伦常’之间,在‘治国安民’的实事之中!‘忠’者,非愚忠一人,乃忠于本心良知,忠于天下黎庶福祉;‘孝’者,非止定省,乃孝于天地生养,孝于万民供养!此即净明根本精义。殿下若能偶览此卷,或于调和龙虎阴阳、涵养中正心性、明察世事上,略有所得。以大道辅佐人主,以仁心仁术济世安民,此乃殿下得天独厚之天命使命!”
朱雄英心头剧震,如闪电照心。他双手恭敬如承玉玺,稳稳接过书卷。书卷入手微沉,带着岁月温润与陈年墨香,重若千钧。“仙师厚赐,字字珠玑,雄英…必当谨记,铭感五内!” 深深一揖。赵宜真此番“道在人间”、“忠孝即道”、“以道佐政”之论,如浩荡清泉,涤荡其心中因身份骤变而生的迷茫重负。
赵宜真坦然受礼,笑容温煦。复又从袖中取出一卷靛青麻布包裹、散发草木清香的书册——《仙传外科集验方》。解开布囊。
“此乃贫道行医数十载,亲尝百草,汇集验方,详述外科诸症治法。医道即仁道,活人性命即是最大功德,最实修行。殿下身系万民,此卷或于将来体恤民瘼、泽被苍生之时,能尽绵薄。” 将医书郑重交予朱雄英,随即洒脱一揖到底:“殿下珍重。紫阳观炉火未熄,贫道告辞。”
言罢,赵宜真不再多言,转身。青色道袍在夜风中微扬,步履从容如常。未施惊世遁术,只如寻常儒雅文士,踏着映月的石板,穿过挂珠摇曳的草木。身影在灯月交辉下渐行渐远,终融入王府花园幽深夜色,唯余那平和博大、与天地自然相融的气息,如袅袅余音,萦绕亭间。
朱雄英独立空旷听荷轩,手捧两卷沉甸书册。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亭外池水如墨,倒映疏星将满之月。巨大荷叶承受不住雨水,“嗒…嗒…” 滴落池中,声响在无边寂静中清晰如叩心扉。
体内温润流转的先天炁旋,此刻异常平和宁静,却比以往更凝实深邃,如深埋玉髓,光华内蕴。它不再渴求外界激荡,如同游子归乡,缓缓坚定地滋养身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静、通明与力量。灵魂如洗,智慧点亮。
“忠孝为本…道在日用…调和龙虎…济世安民…” 朱雄英低声呢喃,咀嚼赵宜真临别赠言。思绪飘向张正常“沟通天地,以道辅国”的宏大,觉明“慈悲为怀,智慧渡世”的宏愿。三位当世巅峰高人,三条殊途同归、指向人间“济世安民”核心的大道,在这“皇太孙”承载江山的身份下,终如百川归海。
———
首先十分感谢大家的催更!
以下说明和注释
书中的张正常是龙虎山第西十二代天师,赵宜真是集百家所长由儒入道的宗师,二者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书中只是加了一点玄幻色彩,觉明是坊间野史的人物,正史中没有出现。
这本小说中己出现的,和往后内容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史书留名的,非凭空杜撰。
文中的武学典籍也大多是历史中真实出现出现过的。
对于朝会在这里注释一下,明朝的朝会分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会是重大节日举行,一般情况是每年三次元旦、冬至、万寿节,文武百官、宗室亲王、藩属国使节需全部参加,仪式性朝会,于奉天殿举行。
朔望朝是初一(朔朝)、十五(望朝),一般在京官员的中高层参加,也不怎么讲正事。就汇总一下工作情况,下个月的目标,上个月未完成的原因。于华盖殿举行。
常朝才是真正议政的朝会,洪武时期的常朝大多数时候都分为“早朝、午朝、晚朝”,老朱实在太猛了,妥妥工作狂,后面的皇帝和大臣都受不了,才慢慢只剩下早朝。
常朝氛围比较随意,别说跪了,站着都少,大多时候都会赐坐赐茶,重议政轻礼仪,有时候还会把言官和史官赶出去,让大家畅所欲言。
一般人少在文华殿,人多的时候在奉天殿举行。
御门听政也属于常朝,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御门听政,要等朱棣奉天靖难之后,奉天殿被焚毁,不方便进去开会,临时改为露天开会,这才有了御门听政。
奉天门、皇极门和后面野猪皮时期的太和门,其实都是指同一门。
不过洪武朝的奉天门跟后面的有所不同,因为这个时期还没迁都,依旧在金陵(南京),后面永乐迁都北平(北京)才定制沿用至今。
不是野猪皮不想改,而且它们压根没有文化底蕴,每次改了都发现不如不改……
核心为常朝官,包括左丞相、右丞相、九卿(九卿就是9个国家各部大佬,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尚书之外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还有六部侍郎(尚书副手)、殿阁大学士(废相后的替代群体)、言官、史官也会参加。
不过这个时候洪武十五年,左右丞相己废除,权归六部,这个时候的六部尚书权利空前强大(这个时候的殿阁大学士还是一群有议政权没有决政权的群体权利分散)。
后面到永乐朝成立内阁制度替换掉阁大学士,内阁在正统之后得到强化,到了明中期首辅的权力己经接近首相,权力是左丞和右丞之和,军政一把抓。
好了,说这么多,就是希望你们明白,朝会不是天天开。
只有小朝会,就是一群大臣和皇帝开小会,才会天天开,有事也可以不来,提前报备就行了,都是各部大佬,有事处理走不开也可以理解。
电视剧上那种文武百官天天开朝会,完全就是不尊重历史。编剧都不知道怎么想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这样搞得,文武百官天天凌晨三点起来开会到中午,甚至下午,还用干活吗?就算可以回去加,可天天这样搞,奥特曼来了都得亮红灯,不用几天就提桶飞回M78。
(http://www.i7xsw.com/book/eAxinx.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