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篮联秘书长扎格里斯的手缓缓揭开写有中国队签号的信封时,北京育总局新闻发布厅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大屏幕上,红底白字的分组结果以 3D 特效炸裂呈现:A 组 —— 美国、塞尔维亚、澳大利亚、中国。前排记者席的快门声骤然密集如暴雨,摄像机镜头齐刷刷转向中国队教练组与球员代表,闪光灯将顾晗攥紧的拳头照得发白。
“这是自 2019 年以来,中国队面临的最残酷分组。” 央视解说员于嘉的声音在转播中带着明显的颤抖。网络首播弹幕瞬间被 “完了完了”“地狱开局” 刷屏,虎扑论坛的 “男篮世界杯” 板块在 10 秒内涌入 3 万条新帖。而在发布会现场,李楠教练的喉结上下滚动三次,才勉强说出完整句子:“感谢国际篮联的‘信任’,我们会用场上表现回应这份‘期待’。” 他身后的战术顾问团队己经开始疯狂敲击笔记本电脑,键盘声在寂静的大厅里格外刺耳。
次日清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的铁门尚未开启,数百名球迷己聚集在围墙外。有人举着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的灯牌,也有大爷用扩音器循环播放《好汉歌》。顾晗的保姆车驶入时,车窗被热情的球迷拍得咚咚作响,一位戴着印有他头像口罩的少年隔着玻璃大喊:“顾哥!我们相信你!” 这声呐喊让顾晗想起三年前在发展联盟,父亲每周跨越三个城市只为看他一场比赛的场景。
更衣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王哲林反复擦拭着护膝,金属扣发出单调的撞击声;赵睿将战术板摔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木屑:“不就是美国队吗?他们的肌肉是钢铁做的?” 但当大屏幕开始播放美国队集训视频 —— 杜兰特超远三分连中 12 球,爱德华兹战斧劈扣震碎篮筐 —— 所有人都陷入沉默。唯有易建联将护腕勒到手臂青筋暴起,低沉说道:“2008 年奥运会,我们和美国队也只输了 31 分。”
战术室的白板很快被写满。李楠用红笔圈出三个巨大的名字:JOKIC(约基奇)、DURANT(杜兰特)、MITCHELL(米切尔),每个名字旁都贴着密密麻麻的技术分析。“约基奇的策应能力堪称历史级,我们要采用双人包夹 + 轮转补防;杜兰特的无差别单打必须用身高臂展干扰出手角度……” 助理教练指着战术图,声音里带着一丝焦虑,“但我们的平均身高比美国队矮 8 厘米,篮板球可能成为致命伤。”
顾晗在训练间隙打开手机,ESPN 的专题报道跃入眼帘:标题《中国队:死亡之组的陪跑者?》,配图是他在 NBA 赛场上被杰伦?布朗隔扣的画面。评论区里,美国网友的留言充满傲慢:“他们应该庆幸和梦之队同组,这是免费的篮球教学。” 塞尔维亚球迷则更显轻蔑:“约基奇一个人就能打爆中国内线。” 这些言论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顾晗的心,但也点燃了他眼中的斗志。
体能训练室里,器材的金属碰撞声昼夜不停。周琦在力量区挑战 200 公斤深蹲,每一次起身都伴随着青筋暴起的嘶吼;郭艾伦在敏捷梯上反复冲刺,汗水在地板上汇成溪流。队医张磊看着监控数据首摇头:“王哲林的膝盖积液比亚洲杯时多了 30%,再这么练下去……” 话未说完,就被王哲林打断:“少废话,给我打封闭!”
媒体的聚光灯持续聚焦。《体坛周报》推出 “死亡之组生存指南” 系列报道,邀请五位篮球名宿分析中国队出线概率,最乐观的预测也仅为 7.3%。微博上,“中国队世界杯目标” 的投票中,68% 的球迷选择 “避免两位数分差”。但也有暖心瞬间: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录制视频,穿着自制的中国队球衣,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大哥哥们,我们等你们凯旋!”
随着比赛日临近,战术演练进入白热化。李楠别出心裁地安排 U19 青年队模仿美国队打法,让主力阵容适应高强度对抗。顾晗在防守模拟中三次被撞倒在地,膝盖擦破的伤口渗出鲜血,但他爬起来第一句话是:“再来!” 某次模拟赛后,仙道彰将冰凉的运动饮料按在他额头:“你刚才的协防脚步,让我想起在日本联赛遇到的天才高中生。”
比赛前夜的酒店,顾晗在走廊撞见易建联。老将倚着窗台吞云吐雾,烟灰缸里堆满烟头。“紧张吗?” 易建联突然开口。顾晗望着窗外的城市灯火,想起系统的提示 “在死亡之组出线,解锁‘逆天改命’史诗级技能”,坚定道:“哥,我想试试改写历史。” 易建联掐灭香烟,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姚明也是这么说的。”
比赛当天,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座无虚席。中国队更衣室的战术板上,最后一行用黄色马克笔写着:“我们或许不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拼的!” 球员通道里,美国队踏着动感音乐出场,杜兰特戴着金链子晃荡,米切尔对着镜头摆出炫酷姿势。而中国队登场时,现场突然响起《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激昂旋律,顾晗摸着胸前的国旗,感觉心脏快要冲破胸腔。
热身环节,美国队展现出压倒性的实力。爱德华兹连续完成五个战斧劈扣,篮板震颤的声音让观众席发出阵阵惊呼;布克的三分球如同精准的导弹,十投九中。反观中国队,王哲林的勾手频频打铁,郭艾伦的突破也屡屡被模拟防守的青年队球员干扰。但顾晗注意到,约基奇在塞尔维亚队热身时,眼神几次扫过中国队的方向,这位 NBA MVP 的表情,似乎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
当全场灯光暗下,大屏幕开始播放两队宣传片。美国队的视频充满科技感,特效将球员们塑造成超级英雄;中国队的画面则朴素得多 —— 从乡村篮球场到奥运赛场,最后定格在亚洲杯夺冠时,球员们身披国旗的热泪盈眶。现场突然爆发出整齐的呐喊:“中国队!加油!” 声浪之大,让正在热身的美国队球员都停下了动作。
裁判哨响前的十秒,顾晗与易建联对视。老将的眼神里有信任,有期待,更有未竟的遗憾。“跑起来!” 李楠在场边咆哮,战术板拍得震天响。顾晗接过篮球的瞬间,手腕上的系统光芒大盛,仿佛在预示着,这场与世界最强者的较量,将成为中国篮球新的转折点。而在观众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球迷举起泛黄的 2008 年奥运会门票,泪水滴落在 “中美大战” 的字样上。
(http://www.i7xsw.com/book/eAxNx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