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四章 莱顿实验室的樱花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时光里的未寄信笺我无数次翻阅 http://www.i7xsw.com/book/eAixeU.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25年9月3日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

实验室的蓝光将陆川的脸映得近乎透明。他盯着培养皿中母亲的癌细胞样本,电子显微镜显示:掺入银杏萃取物的锂盐载体正像星云般扩散,精准附着在肿瘤细胞的受体上。

"第五次重复实验。"德克教授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载体稳定性达到89%,远超预期。"

林小满隔着观察窗做记录,笔尖在"LC复合剂"几个字上顿了顿。这名字是今早陆川起的——Lithium-,既指锂盐与杏花提取物的组合,又暗含父亲与林晨的姓氏。

"准备活体测试。"陆川调整显微镜焦距时,左手无意识地着锁骨下的二维码纹身。这个动作被林小满捕捉到了——每当他想起父亲,就会触碰这个存储着全部研究数据的标记。

同日傍晚 病房走廊

母亲的咳嗽声从半开的门缝里漏出来。林小满端着茶盘驻足,听见里面传来荷兰语的争执:

"太冒险了..."这是主治医生低沉的声音。

"比坐着等死冒险?"母亲的反问带着久违的锋利,"我儿子复现了他父亲的研究,这是..."

"基因疗法需要至少三年临床试验!"

茶杯在托盘上轻轻相撞。林小满推门而入时,正看见母亲扯开病号服领口:"看看这些转移灶!我等不了三年!"

苍白的皮肤上缀满紫红色结节,像一幅残酷的星图。陆川站在窗边,手里攥着己经签好的知情同意书,指节因用力而发青。

"开始吧。"母亲突然平静下来,"就当是...替你父亲完成实验。"

林小满注意到她说这话时,目光落在病房墙上的《星空》复制品上——不是梵高的版本,而是陆川父亲当年未完成的临摹。

深夜 实验室休息区

咖啡机咕噜作响,陆川盯着监控屏幕里母亲的脑部CT。林小满将热可可推到他面前,发现他正在素描本上画奇怪的图案——Ω符号里嵌套着银杏叶的脉络。

"新载体结构?"

"葬礼设计。"陆川的笔尖戳破纸面,"如果失败..."

林小满突然抽走素描本,翻到空白页刷刷几笔:画中是母亲穿着实验服的样子,手持培养皿,背后是莱顿大学的钟楼。她在画面角落写上日期和地点,然后推到陆川面前。

"德克说成功率有67%。"她指着钟楼尖顶,"比你父亲当年高30个百分点。"

陆川的瞳孔微微扩大——这是他被说服时的微表情。他摸出手机,屏保不知何时换成了林小满的工作照,下面那行"每日剂量:拥抱三次"被改成:"当前进度:67%"。

次日凌晨 特殊治疗室

母亲被推进去时,手里攥着那片Ω形银杏叶。林小满通过观察窗看到,淡蓝色药剂注入静脉的瞬间,她突然挣扎着要起身。

"心电图异常!"护士惊呼。

陆川冲向操作台,却在门口被德克拦住:"让机器完成注射!"

监控屏上,母亲的QT间期急剧延长,血氧饱和度跌至警戒线。林小满看见陆川后背的衬衫被冷汗浸透,但他调整参数的手指稳得像在解物理题。

"起效了..."德克突然指着显微镜显示屏,"看载体分布!"

蓝色光点如银河般在血管影像中流淌,精准包围那些肿瘤标记。母亲的心率逐渐平稳,而陆川的呼吸却越来越急促——林小满这才发现他正憋着气,像要替母亲承受所有痛苦。

"呼吸。"她捏了捏他的手腕,"为你父亲呼吸。"

陆川猛地吸了口气,监护仪上的母亲几乎同时恢复规律呼吸。德克惊讶地挑眉:"这反应..."

"LC指数。"林小满轻声说,"他们母子间的生理连接。"

一周后 医院花园

银杏叶开始泛黄时,母亲第一次能下床散步。她坐在长椅上,光头上新生出绒绒的发茬,在阳光下像层薄雪。

"肿瘤标志物下降40%。"德克递来最新报告,"但有个意外发现..."

林小满正在削苹果,闻言差点划伤手指。报告显示,药物不仅攻击了癌细胞,还修复了部分神经髓鞘——这正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理基础。

"所以这药..."陆川的声音发颤。

"可能同时治疗两种遗传病。"德克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要试试吗?"

母亲突然抓住陆川的手腕:"不行!"她指甲几乎掐进那道公式纹身,"还没通过三期临床..."

"妈。"陆川平静地抽出手,"父亲当年缺的就是活体数据。"

一片银杏叶落在报告上,恰好盖住副作用栏里的"可能诱发癫痫"。林小满悄悄用手机拍下,发给陈昊:「查查杭州的银杏古树分布」。

两周后 实验室

"第18次脑片测试。"陆川对着录音设备说,"LC-2型载体在神经元突触的富集度提升12%。"

林小满从显微镜前抬头,看见他白大褂袖口沾着血迹——今早的抽搐发作比以往更严重了。自从决定亲自测试药物,陆川的癫痫频率增加了三倍,但情绪波动显著平缓。

"今天的星空图。"她推过素描本,画的是实验室窗外的云,但用星点连成了脑神经结构。

陆川突然握住她的手:"如果我失控..."

"德克准备了苯妥英钠。"林小满指向急救柜,"而且..."她撩起刘海,露出太阳穴的微型电极片,"陈昊改装了脑电监测,阈值超过60%就会报警。"

窗外飘起细雨,打在玻璃上像无数细小的指尖。陆川的瞳孔在药效下微微扩散,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明:"知道父亲为什么选《杏花》做载体吗?"

"因为花期短暂?"

"因为杏花..."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是春天最早敢绽放的。"

林小满这才发现他睡着了,睫毛在苍白的脸上投下阴影。她轻轻抽走他手里的移液器,发现掌心写满了公式,中间画着个歪歪扭扭的Ω——像极了母亲刻的木坠。

一个月后 学术报告厅

国际精神病学年会的闪光灯下,陆川播放的最后一组数据引起骚动:LC复合剂在控制组中使情绪稳定剂用量减少58%,而银杏成分显著降低了锂盐的肾毒性。

"这将是精神药物史的转折点!"《柳叶刀》主编激动地打断提问环节。

林小满站在侧幕,看着陆川耳后的电极片微微闪光。当他开始无意识地左手腕的纹身时,她立刻按下遥控器——PPT自动跳转到致谢页,父亲与母亲的年轻合照在巨幕上展开。

"最后,"陆川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响彻会场,"请允许我将这项研究献给Van der Veen博士和林杏女士。"他举起母亲刚寄到的信封,"今早的PET-CT显示,转移灶缩小了72%。"

掌声如雷。林小满却注意到他西装袖口下露出的留置针——为了登台演讲,他暂停了今天的药效监测。

深夜 莱顿运河边

庆功宴的香槟还摆在桌上,陆川己经对着笔记本电脑工作了西小时。林小满端着热牛奶进来时,发现他正在建模程序里输入奇怪参数——将母亲的治疗数据与自己的脑电图叠加分析。

"德克说你应该休息。"

"马上好。"陆川转动屏幕给她看,"发现个有趣现象。"

三维模型显示,当药物浓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脑神经突触会形成Ω形状的回路。林小满突然想起母亲剪的银杏叶:"这是..."

"生物电的黄金分割点。"陆川调出父亲的老论文,"他三十年前就预测过这种神经共振。"

窗外运河倒映着星光,恍惚间像梵高笔下的星空。林小满突然打开手机相册,找出父亲临摹《杏花》的照片——将画作旋转37度后,那些未完成的笔触恰好构成Ω符号。

"你父亲没疯。"她轻声说,"他只是...看得太超前。"

陆川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林小满以为他要发病,却见他打开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的母亲坐在浙大实验室里,背后是复现的莱顿设备,手里举着泛黄的笔记本。

"儿子,我找到林晨了。"母亲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他一首在青海研究藏药!"

次日清晨 机场

晨雾中的航班显示屏闪烁着"杭州"二字。陆川检查行李时,林小满注意到他多带了个保温箱——里面是分装好的LC复合剂样本,标签上写着"For Dad's hometown"。

"真要亲自送去青海?"她将银杏木坠挂在他脖子上,"那里海拔..."

"必须去。"陆川展示手机里的照片——林晨站在雪山前,手里捧着盛开的蓝色罂粟,"他说父亲当年留了东西在塔尔寺。"

安检口前,他突然转身抱住林小满。这个拥抱比以往都用力,像是要把七年分离的份都补回来。

"陈昊会每天给你送脑电图报告。"她闷在他肩头说,"敢少打一次针..."

"遵命,我的常量。"陆川笑着松开手,做了个母亲教他的Ω手势,转身走向登机口。

林小满看着他的背影,想起父亲信中那句"学会与未知共存"。此刻的陆川既不像父亲那样孤身赴险,也不似母亲当年偏执控制——他带着爱人的牵挂、母亲的祝福和父亲的遗志,走向那片孕育过解药的高原。

飞机冲上云霄时,她摸出素描本,画下这个瞬间:晨光中的跑道像条银河,而陆川是其中最亮的星子。在画面角落,她写下新的研究编号:

「LC-Ω计划:当爱与科学找到平衡点。」



    (http://www.i7xsw.com/book/eAixe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时光里的未寄信笺我无数次翻阅 http://www.i7xsw.com/book/eAixeU.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