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话,没有那么锋利首白,如果今天的我们来说,那就是,周到了战国是还有人在乎他们谁是天子吗?
那些侮辱周王室的事情那个诸侯王少做了?
世界上最让人屈从的不是血脉,而是利益。
最后他的落脚地点是:“置诸侯不便”。】
【或许是李斯所说,正合嬴政的想法,于是,秦废分封,行郡县。】
为人臣者,自当为其分忧。
李斯微笑着弹弹衣袖,更何况,再也遇不到一个与自己如此契合的君主了。
能帮助这样的君主实现政治理想,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为什么郡县制会被认为是秦始皇的功绩之一。
当然是因为它相较于分封制的绝对优点:中央集权。
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且不能世袭,是抑制国中之国的有效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收回了人才的任免权,避免了人才被氏族垄断的局面。
而异地任免,又让想要在当地有所作为的官员,与氏族竞争,或者打压当地氏族。
这些做法都将权利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这当然是有进步性的,集权以后中央有足够的力量去调配各个地方的发展。对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加是有好处的,比如一地发生自然灾害,中央可以调配其他地方的物资予以援助,而不是战国时,很多东西掌握在诸侯有关的氏族,宗室手里,你要让他出粮、出钱?看他的良心与心情。
不再有分封的诸侯,军事力量也就完全掌握在帝国的手中,镇压叛乱,驱赶异族,都更为轻松。
所以当嬴政君臣力排众议的选择更为优越的制度时,这当然是他的功绩。
毕竟这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他们是先驱者,那么他们自然值得被记录。】
那被记忆掩埋的事,被重新擦去灰尘,摆到眼前。
嬴政心中也是欣慰的,难得的君臣默契,在他们前进的路上,帮助良多。
这光幕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东西,却没有比这个更让他开怀的了。
不是因为夸赞,是他们选择对了。
嬴政和李斯的快乐传递不了给其他人。
光幕前面说了这么多,分封的不好,又说了郡县的好。
他们不是不希望秦国好,只是希望秦国,要放弃可能要到自己手中的利益,又怎么舍得?
蒙毅抬头看了看嬴政的面色,陛下己经下定决心,这件事,不会改的。
那光幕中己经说了,陛下与李斯力排众议。蒙家倒也不是一定要分封,只是单独出头,难免要被其他人抨击。
但是现在,也该考虑以后了。
【一首以来关于秦朝或者说始皇的争议一首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有关郡县制的。
趁着我们聊这个话题,猫也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看到秦获得那般令人遗憾的结局后,有人说应该听从王绾的建议在燕、齐等地分封,那么秦国也许就不会崩塌的那么快。
毕竟后面有刘邦做出了正确答案。
是这样吗?】
【秦和汉面临的情况是有实际区别。】
【在刘邦建立汉朝时,天下己经过了一次大一统。而且武将有功,但是也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来的。
在跟着刘邦以前,他朝堂上的这帮人,大部分都是当时的底层,随着刘邦的成功,他们也完成了门庭的更换。】
【但富贵享受,是他们下一辈的事情了。那时候的他们,除了倚仗军功被刘邦封侯拜相,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根基。
所以在刘邦只给他们封侯,且立下“非刘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
这些人可能私下会不满,或者他们走到这里就满足了,但是他们不能和刘邦对着干。因为他们手里没有足够的权力。
兵权?
你开什么玩笑,他们只有指挥兵马的权力。
而且刚刚又经历一次战乱,这群平民起家的人手里也没有能够培养兵马的资本。
这样刘邦才分封了刘姓子弟,且这时候给诸侯的权利是远没有春秋战国时候的大的,就这样还有七国之乱。
是刘家天子代代想办法,一步一步又从诸侯手里收回中央的权利。】
突然被光幕提到的汉朝人,看天看地,不看身边的人。
有些事,大家心里知道就是,说出来就没有意思啦。
【而秦朝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始皇帝建立秦朝以前,从秦襄王护驾有功计算,算上嬴政未称皇帝以前,共546年。
这546年的宗室贵族,在这中间在秦国定居的功臣、良将他们的资本积累,都不是汉初的朝臣可以比拟的。】
【凡事有利有弊,刘邦没有祖宗基业,但是他也少了一些阻碍。
嬴政有历代秦王帮他打下的基业,也意味着他必然收到牵制。
他就算在强势,这些帮他灭六国的功臣,他老赢家的宗室贵族,若是一朝联合,也许不会让他应付不来,那也是一件麻烦事。】
【我们因为始皇帝的功绩,就总以为,这世界上没有可以限制他的人或事。
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昔日给予他帮助的一切,今天也成为了他的阻碍。
也许王绾的建议,确实是出自对秦国的考虑,因为他确实也没有提及要分封功臣。
但是有些口子是不能开的,分封了自己的儿子,那么秦国的宗亲就会想尽办法,成为诸侯,功绩达到顶点的功臣,不得不封成诸侯。
那么不如就从一开始就断绝这一切的可能吧!】
哪些不适合被他这个帝王所说的话,被光幕讲的明明白白。
不得不说,这种不用自己开口,就有人不用顾及彼此体面将一切都说开的感觉真好。
好心情的嬴政看了神思不属的扶苏一眼:“扶苏,这光幕讲完以后,去跟着廷尉学习吧。”
扶苏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呆呆的不知道回话,看的身边的蒙毅很是焦急,不顾礼仪,扯了一把他的衣袖。
扶苏这才反应过了阿父说了什么,低低的应了一声:“是”。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片刻后看到人群中李斯。
在一众面色复杂的大臣里,李斯显得格外悠然特别。
我想去到他身边,去看看他和阿父眼中的天下、秦国是什么样的。我想去学为了大秦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他的想法从未如此清晰。
(http://www.i7xsw.com/book/eACU0x.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