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9章 帝王心术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宠你入骨,四爷的霸气小福晋 http://www.i7xsw.com/book/NxNUxC.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乾清宫东暖阁的清晨,龙涎香沉郁依旧,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流动的生气。支摘窗开了一线,清冽的晨风卷走了些许沉滞。康熙帝并未像往常那样靠坐在炕上,而是立在巨大的紫檀木御案旁,案头堆叠的奏章被分成了两摞。太子胤礽穿着一身半旧的靛青常服,坐在下首一张特设的圈椅上,脸色依旧带着久病的苍白,但那双曾经灰败死寂的眸子,此刻却凝聚着一种奇异的清明与专注,正执笔在一份奏折的末尾写着什么。他瘦削的手腕悬着,落笔却异常沉稳。

胤禛一身石青色亲王常服,垂手肃立在御案另一侧,身姿笔挺如松,目光沉静地落在太子手中的朱笔上。深潭般的眼底,是全然的内敛与专注。

“看好了,老西。”康熙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指着太子正在批复的那份奏折,“这是河南巡抚上的折子,报今夏黄河水情平稳,秋粮可望丰收,请求蠲免豫省受灾三县积欠钱粮。”

太子胤礽的朱笔在蠲免积欠钱粮几个字上顿住,他并未立刻批示,而是抬眼看向康熙,声音带着久病初愈的沙哑,却异常清晰:“皇阿玛,河南今夏确无大灾,巡抚报喜也属常情。然积欠钱粮,涉及地方府库运转、官吏考成。若因一时之喜便轻言蠲免,恐开侥幸之端,日后各处效仿,动辄以小灾、民困为由请求蠲免,则国法废弛,国库空虚。儿臣以为,”他顿了顿,朱笔在蠲免二字上轻轻划了一道横线,“当批着该抚详查积欠实情,核实三县灾情是否确己缓解,民力是否堪负,并会同布政使司妥议具奏。若果系无力完纳之旧欠,准予分年带征,以纾民力。不得一概蠲免,以恤国计。”

康熙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目光转向胤禛:“胤禛,你以为如何?”

胤禛心头微凛。太子这番批复,既未全盘否定巡抚的请求,也未轻易允准,而是将皮球踢回地方,要求详查实情、妥议方案,更点明了恤国计的根本。这看似中庸,实则暗藏机锋,深谙平衡之道。他略一沉吟,声音沉稳:“儿臣以为太子二哥所虑周全。蠲免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慎。巡抚报喜,或有邀功之心,亦或有体恤下情之实。批令详查、分年带征,既显朝廷慎恤民瘼之心,亦不失法度威严,更可令地方督抚不敢轻言蠲免,实为老成持重之策。”

康熙的目光在胤禛脸上停留片刻,又转向太子:“礽儿,你接着说。”

胤礽放下朱笔,身体微微后靠,脸上露出一丝深重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老西看得明白。这批复的关键,不在允与不允,而在度。”他看向胤禛,声音带着过来人的沉缓,“为君者,手握生杀予夺之权,更要懂得制衡二字的分量。地方督抚,封疆大吏,既要倚重,更要提防。他们要政绩,要名声,要爱民如子的官声,这无可厚非。但朝廷的钱粮、法度、威严,便是底线。批一个准,看似施恩,实则是放纵,是自毁长城。批一个不准,又显得朝廷刻薄寡恩,不恤民艰。唯有让他们自己去查,去议,去权衡利弊,把难处和道理都摆到明面上来,朝廷再据此定夺,方能既不失体面,又守住根本。这便是以臣制臣,让下面的人互相牵制,互相证明,朝廷只需稳坐钓鱼台,冷眼观之,择善而从。”

他顿了顿,喘了口气,目光更深邃地看向胤禛:“此其一。其二,便是留余地。批语中若果系无力完纳之旧欠,准予分年带征,便是留了余地。既给了地方一个台阶,也给真正困苦的百姓一条活路。凡事不可做绝,水至清则无鱼。留一线生机,便是留一分人心。这其中的分寸,需细细揣摩。”

康熙在一旁听着,并未插言,只是目光深沉地看着两个儿子。当太子的目光再次投向胤禛,带着无声的探询时,康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重若千钧:“老西,你太子二哥这番话,是金玉良言,更是血泪教训。帝王心术,首重制衡,次在留余。平衡朝野,驾驭群臣,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缺一不可。这其中的火候,非一日之功。往后,多跟着你二哥学学。”

“儿臣谨记皇阿玛、太子二哥教诲!”胤禛深深一躬,声音沉凝。太子胤礽那番剖析,如同拨云见日,将帝王权衡之术的核心赤裸裸地展现在他面前,远比任何圣贤书都更首指本质。康熙那句血泪教训,更是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他抬眼看向太子,那苍白病容下洞悉世事的眼神,让他心头涌起一股复杂的敬意。

“嗯。”康熙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案头另一份奏折,“这是户部关于明年漕粮转运的条陈。漕运关乎京师命脉,牵涉河道、仓储、沿途州县乃至漕丁运弁,盘根错节。老西,这份折子,你拿回去细看。三日后,朕要听你的处置章程。”他将那份厚厚的奏折推到胤禛面前。

“嗻!儿臣领旨!”胤禛双手接过,那份量仿佛有千钧之重。

“去吧。”康熙挥了挥手,重新靠回炕靠上,闭目捻起了佛珠。

胤禛行礼告退,捧着那份沉甸甸的漕运条陈,步履沉稳地退出东暖阁。厚重的殿门在他身后合拢,隔绝了内里那对天家父子深沉的目光和无声的授业。

雍亲王府正院,暖阁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乳香。午后的阳光透过高丽纸窗棂,暖融融地洒在炕上。筱悠靠坐在堆高的软枕上,脸色比前几日红润了些,正由刘嬷嬷伺候着用一小碗炖得极烂的燕窝羹。三个小小的摇篮并排放着,里面是吃饱喝足、睡得香甜的弘晞、弘昕和弘曜。

门帘轻响,胤禛高大的身影带着一身清冽的秋意走了进来。他脸色依旧冷硬,眉宇间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思,仿佛还沉浸在方才乾清宫的授业之中。

刘嬷嬷连忙行礼,悄声退下。

筱悠放下小银匙,琉璃般的眸子敏锐地捕捉到他眉宇间的沉凝:“宫里有要紧事?”

胤禛走到炕边坐下,目光扫过三个酣睡的幼子,眼底掠过一丝柔光,随即又恢复沉静。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那份厚厚的漕运条陈,放在炕几上。

“皇阿玛给的功课。”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漕运条陈,三日后要章程。”

筱悠的目光落在那份厚重的奏折上,心头了然。这绝非简单的功课。她轻声问:“今日皇阿玛和太子二哥,都说了些什么?”她敏锐地感觉到,丈夫此刻的沉凝,并非仅仅源于这份条陈的重量。

胤禛端起筱悠手边那杯尚有余温的参茶,一饮而尽,喉间的干涩稍缓。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才缓缓开口,声音压得极低,将乾清宫东暖阁内,康熙如何让太子批阅奏折,太子如何剖析那份河南蠲免折子的制衡与留余之道,康熙那句血泪教训,以及最后将漕运条陈交给他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他没有过多渲染,只是平实地转述着那些话语,尤其是太子关于以臣制臣”、留一线生机的剖析。

筱悠静静地听着,琉璃般的眸子随着他的讲述而愈发清亮深邃。当听到太子那句“水至清则无鱼,留一线生机,便是留一分人心”时,她心头猛地一震!这是何等通透又无奈的心境!这是太子用半生荣辱、半生囚禁换来的帝王心术真谛!

“太子二哥他……”筱悠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和敬意,“真是用心良苦。”她看向胤禛,“皇阿玛让你跟着太子二哥学,学这制衡驾驭之术,便是真正将你放在那个位置上去历练了。”

“嗯。”胤禛沉沉应了一声,目光落在漕运条陈上,深潭般的眼底翻涌着复杂的光芒,“这漕运,便是第一道考题。牵扯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沿途督抚、仓场侍郎,还有无数依附其上的胥吏、漕丁、地方豪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既保证明年漕粮如期足额抵京,又要在各方势力中寻得平衡,不激起大乱,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

他拿起那份条陈,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乾清宫那番授业的重量,此刻才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他不再是一个只需办好差事的亲王,而是一个被放在储君位置上、学习如何掌控全局的继承人。

筱悠伸出手,轻轻覆在他紧握条陈的手背上,指尖传递着温热的安定:“王爷通透。这漕运看似是粮道,实则是人道,是官道,是各方势力盘踞的通道。破局之道,或许不在破,而在疏。疏其淤塞,导其流向,使其各得其所,自然畅通无阻。”她点到即止,深知胤禛的才智无需她多言,只需点明关键。

胤禛反手握住她微凉的手,深潭般的眼底掠过一丝被点醒的锐芒。筱悠的话,如同一道灵光,瞬间照亮了他纷繁的思绪。“疏其淤塞,导其流向,使其各得其所……”他低声重复着,紧锁的眉宇缓缓舒展,眼中那沉重的凝思渐渐化为一片冰冷而清晰的算计与掌控欲。

就在这时,苏培盛的声音在门外谨慎响起:“主子,前院书房,十三爷派人送来的关于肃州屯田安置的加急密报到了。”

胤禛松开筱悠的手,站起身。漕运是皇考,肃州是根基,他一个都不能放松。他看向筱悠,目光沉静而笃定:“你歇着,我去看看。”

筱悠温婉一笑:“王爷自去忙。”她目送他石青色的冷硬背影大步离去,消失在门帘外。暖阁内重归宁静,只剩下三个幼子安稳的呼吸声。她靠在引枕上,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薄被。太子授业,帝王期许,漕运考题,前路的风浪似乎更急,但她看着摇篮里那三张酣睡的小脸,听着胤禛沉稳离去的脚步声,心头却是一片奇异的安宁。

窗外的日影西斜,将暖阁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辉。



    (http://www.i7xsw.com/book/NxNUx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宠你入骨,四爷的霸气小福晋 http://www.i7xsw.com/book/NxNUxC.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