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一经创刊,便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以破竹之势划破陈旧思想的夜空,其影响力呈燎原之势迅速向外蔓延,将新文化运动这把熊熊烈火燃遍中华大地。一时间,上海这座东方魔都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前沿阵地,大街小巷皆被新文化的气息所浸润。书店里,《新青年》杂志被醒目地摆放在书架最显眼处,吸引着往来顾客纷纷驻足;学校的课堂上,师生们围绕着杂志中的观点展开激烈讨论,气氛热烈非凡,新文化的火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悄然种下;各类文化沙龙、讲座现场更是座无虚席,人们怀揣着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对新思想的渴望,济济一堂,只为在交流碰撞中觅得国家与民族前行的方向。
夏晨和卫烽激情澎湃,全身心地投入到这股汹涌的新文化浪潮之中,他们穿梭于一场又一场文化活动之间,每一场活动对他们而言,都是汲取知识、结交志同道合之友的宝贵契机。在一场由学界精心筹备的新文化研讨会上,他们有幸与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胡适相遇。胡适一袭长衫,儒雅之气扑面而来,金丝眼镜后的双眸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周身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夏晨和卫烽按捺不住内心的崇敬,快步上前与胡适攀谈起来。
“胡先生,您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恰似一声惊雷,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夏晨目光坚定,言辞恳切,“您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这一主张为文学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让文学得以走出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家,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并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
胡适微微颔首,微笑着推了推眼镜,目光中满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期许:“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要义,便是要冲破旧传统的重重束缚。文学,作为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变革势在必行。白话文通俗易懂,能够让文化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开来,进而唤醒更多民众,激发他们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二位对文学改良可有其它独到见解?”
卫烽率先开口,笑着说:“我觉得这白话文的好处不言而喻,以前读那些文言文,总遇到晦涩难懂的内容,费老大劲也不得其解。现在用白话文写文章,内容一看就懂,咱老百姓也能看得明白,这多接地气啊!就像寻常百姓家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儿,用白话文一写,大家都能产生共鸣。”
胡适听后,不禁开怀大笑:“这位兄弟所言极是!文学本就应源于生活,贴近大众,为大众服务。唯有如此,文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夏晨接过话茬,神情专注地说道:“胡先生,我们认为文学改良绝非仅仅局限于语言形式的转变,更关键的在于内容的革新。文学作品应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民众的生活状态与疾苦,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推动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比如,当下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文学作品便可以此为切入点,唤起大众对妇女解放的关注。”
胡适赞许地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你们的见解深刻且独到,新文化运动正需要你们这样满怀热情、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积极参与。文学改良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白话文作品。”
在与胡适深入交流后,夏晨和卫烽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带着对文学改良的新思考,奔赴下一场文化盛宴 —— 教育革新论坛。在那里,他们有幸结识了教育大家蔡元培。蔡元培目光深邃,气质儒雅,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师风范,他所倡导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早己在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蔡先生,您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犹如一盏明灯,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夏晨恭敬地说道,语气中满是敬仰之情,“这一方针营造了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让不同思想得以相互碰撞、交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对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意义深远。”
蔡元培微笑着回应,目光中透露出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教育乃国家之根基,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要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就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广泛接触多元思想,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为国家的未来储备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不知二位对当下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何看法?”
夏晨思索片刻,条理清晰地说道:“我认为,当下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品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探索未知领域;此外,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而且,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亟待优化,应更加公平合理,让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蔡元培频频点头,对夏晨的观点表示高度认同:“你们的见解切中要害,教育的变革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到教育实践的探索,每一步都关乎国家的未来。”
与蔡元培的交流,让夏晨和卫烽深受启发,他们仿佛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从教育革新论坛出来后,两人一路上热烈地讨论着,计划将今日所学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为推动教育变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也时常出现周逸飞的身影。他总是面带微笑,积极参与讨论,看似与众人融为一体,但夏晨凭借敏锐的首觉,总感觉周逸飞与大家的理念存在着难以言说的微妙差异。这种差异犹如一层若有若无的薄纱,笼罩在周逸飞身上,让人捉摸不透。
在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讨论会上,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庄重。大家各抒己见,正深入探讨着如何进一步推广新思想,让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就在这时,周逸飞突然开口,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我认为,我们或许应当适当考虑与复古派行一些合作。他们在社会中根基深厚,若我们一味与之对抗,可能会遭遇强大的阻力,导致新文化运动难以顺利推进。通过合作或者作一些让步,我们或许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为新文化的传播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众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夏晨皱起眉头,首视周逸飞的眼睛,严肃地说道:“逸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目标,便是要彻底打破旧传统、旧势力的禁锢。若与他们妥协,无异于自缚手脚,放弃我们的理想与追求,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
周逸飞微微一怔,旋即恢复镇定,连忙解释道:“我并非主张完全放弃,只是觉得可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避免与复古派发生正面的激烈冲突。我们可以在一些非关键问题上做出适当让步,以此换取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部分认可,从而为新思想的传播争取更多空间。”
尽管周逸飞说得头头是道,看似合情合理,但夏晨心中的疑虑却愈发浓重。他暗自思忖,周逸飞此前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便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如今又提出如此违背新文化运动宗旨的观点,其背后肯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夏晨突然觉得,在这新文化浪潮方兴未艾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丝潜在的危机都可能对新文化运动造成致命打击。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周逸飞的一举一动,绝不能让任何企图破坏新文化运动的势力有机可乘。
散会后,夏晨和卫烽并肩走在街头,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卫烽忍不住开口问道:“夏晨,你说周逸飞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今天这说法,怎么听都不对劲。”
夏晨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缓缓说道:“卫烽,我也觉得周逸飞的行为十分可疑。他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的理念背道而驰,我担心他另个目的。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过,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守护好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从现在起,我们一方面要继续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要留意周逸飞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行动。”
卫烽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好!我听你的。绝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破坏了我们的努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上海的街头依旧热闹非凡。夏晨和卫烽深知,新文化运动的道路充满荆棘,但他们坚信,只要怀揣坚定的信念,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冲破重重阻碍,让新思想的光芒照亮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而周逸飞的神秘面纱,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被揭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帷幕……
(http://www.i7xsw.com/book/NUini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