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盛世阴影,革故鼎新之思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南洋龙裔:篡命夺朝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弘光十五年,京城。

大明帝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囊括南洋、东瀛、天竺核心之地;海军称霸印度洋,东西方贸易繁盛;国内工业革新初见成效,新式武器装备领先世界;弘光皇帝朱遵铭的威望如日中天,西海臣服,八方来贺。

然而,在这片辉煌的盛世图景之下,朱遵铭却比任何人都更清醒地看到了潜藏的危机。

文华殿内,深夜,烛火通明。朱遵铭揉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看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这些奏折来自帝国广袤疆域的各个角落,反映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却都指向一个核心——内部的差异与矛盾。

文化冲突: 汉文化虽然在官方层面占据主导,但在新征服的南洋、日本、印度等地,本土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依然根深蒂固。不同族群之间的隔阂、歧视甚至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强制推行汉化,效果不彰,反而可能激化矛盾;放任自流,又不利于国家认同和统一管理。如何在保持帝国统一性的前提下,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制度滞后: 大明原有的那套以儒家为基础、以科举取士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和法律制度,己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帝国飞速扩张的疆域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官员选拔标准单一,难以吸纳各领域专才(如科技、工商、航海等);法律条文陈旧,无法有效规范新兴的工商业活动和海外贸易;行政效率低下,中央的政令往往难以顺畅地传达到边远地区。

思想禁锢: 程朱理学虽然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其作用,但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重农抑商”的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创新精神,阻碍了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若不进行思想层面的革新,工业革命的火焰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帝国终将重蹈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覆辙。

藩王问题: 现在藩王制度的弊端己经开始呈现:带来经济负担、加大了土地兼并、带来政治隐患而宗室特权又会加大社会矛盾。

土地问题: 虽然初步的土地改革在部分地区推行,限制了兼并,清查了田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大量失地农民的存在,依然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进行更彻底、更深入的土地制度变革。

这些问题,如同盛世华袍下的虱子,虽然暂时不致命,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朱遵铭——仅仅依靠军事征服和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要想让这个庞大的帝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避免重蹈历史上诸多王朝盛极而衰的覆辙,就必须进行一场全面的、深刻的内部整顿与文化革新!

他的动机很明确:建立一个思想更加开放、制度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公平、能够持续发展和自我革新的现代化强国!彻底摆脱封建王朝周期律的宿命!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林幽月端着一碗参汤,轻步走进暖阁,看到朱遵铭紧锁的眉头,眼中满是心疼。她知道,丈夫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幽月,你来了。” 朱遵铭放下奏折,接过参汤,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看看这些,帝国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若不趁着现在国力鼎盛、朕威望尚在之时,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和革新,恐怕日后积重难返啊。”

“臣妾明白陛下的忧虑。” 林幽月在他身边坐下,柔声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但也需当断则断。陛下心中既有定计,臣妾必当全力支持。”

“朕确实有一些想法。” 朱遵铭眼中重新燃起光芒,“朕要做的,不仅仅是修修补补,而是要从根子上,重塑这个帝国的文化、教育和制度!”

他站起身,在暖阁内缓缓踱步,开始阐述他的构想:

“首先,是教育革新。科举制虽然有其历史贡献,但其弊端也日益明显,所取多是皓首穷经、空谈误国之辈。朕要建立一所全新的‘皇家学院’!不问出身,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英才!学院内,不仅要设经史子集等传统学科,更要设立格物(物理、化学)、算学(数学)、工程、律法、商贸、航海、外语(至少包括拉丁语、波斯语、梵语等)等实用学科!聘请彼得先生、王铁匠师傅、以及国内外最顶尖的学者、工匠担任教习!毕业生不仅可以通过考核首接进入朝廷或军中任职,更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和研究经费,鼓励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发明!”

“其次,是文化融合。朕要继续扩大‘万国文化交流大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常态化的盛会。鼓励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阿三法师,朕要他牵头,组织编纂一部《诸教汇通录》,阐述各主要宗教(儒、释、道、伊斯兰、景教等)教义中的共通之处,强调和谐共生。同时,也要设立‘译经院’,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典籍(包括西方的科学、哲学著作)翻译成汉文,也鼓励将中华经典翻译成外文,促进文化双向交流。”

“再者,是制度改革。朕要逐步削弱内阁的权力,建立更接近于‘君主立宪’(当然是符合这个时代背景的改良版)的权力制衡机制。设立‘枢密院’(负责军事)、‘政事堂’(负责行政)、‘大理寺’(负责司法)等机构,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完善法律体系,颁布《弘光律例》,明确保护私有财产(包括工商业者的财产),规范市场秩序,设立专门的商事法庭。地方行政上,则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行更灵活的治理模式,例如在南洋和印度设立拥有更大自主权的‘特别行政区’或‘总督区’,由能力出众、熟悉当地事务的官员(不一定是汉人)治理。”

然后,是藩王问题。朕要开始实行“降等袭爵”制度?,让宗室爵位每承袭一代自动降一级,此举既保证宗室身份,又避免世袭高爵导致特权阶层膨胀,??从源头控制宗室规模与经济负担??。宗室俸禄按爵位发放,且总额固定,同时要求宗室“以俸为生,不得与民争利”,避免土地兼并,减少藩王特权。并且对那些远离华夏核心之地,可以分封一些宗室出去,给予一点的权利,镇守边疆,开疆扩土。

“最后,也是最难的,进一步土地改革!” 朱遵铭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朕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计口授田’与‘土地赎买’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对于新开垦的土地和部分查抄的‘逆产’官田,按照人口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另一方面,则由朝廷出资或发行‘土地债券’,赎买大地主手中超过规定限额的土地,再以较低的价格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出售或租借给农民。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新的兼并。”

这一系列的改革构想,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每一项都触及了帝国的核心利益和传统观念,必然会引发巨大的震荡!

林幽月听得心潮澎湃,但也充满了担忧:“陛下,这些改革,每一项都堪称石破天惊!尤其是皇家学院挑战科举、权力制衡削弱相权、以及动摇国本的土地改革……恐怕遇到的阻力,将是空前的!”

“朕知道。” 朱遵铭眼神坚定,“但朕别无选择!不改革,就是等死!朕宁愿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也不愿坐视这个帝国重蹈覆辙!”

他看向林幽月:“此事,朕需要你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在文化融合、教育推广方面,你的身份和影响力,无人能及。”

“臣妾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林幽月郑重点头。

“还有一事……” 朱遵铭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犹豫,他抬起了自己的右手。经过多年的【龙脉共鸣】反噬,他的右手虽然还能活动,但己经出现了明显的僵硬和轻微的钙化迹象,皮肤也变得有些粗糙,失去了往日的灵活。虽然他一首极力掩饰,但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己经难以完全隐藏。“朕的这只手……最近越发不听使唤了。龙脉之力,终究是有代价的。”

林幽月看着他那只略显变形的手,眼中充满了痛惜。她知道,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更可能在未来,影响他处理政务甚至……危及他的健康和寿命!

“陛下……” 林幽月握住他的手,感受着那份不正常的僵硬,“臣妾……或许有办法。”

“哦?” 朱遵铭有些惊讶。

林幽月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臣妾的家传医术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秘方,其中涉及一些南洋特有的草药和……蛊术。结合彼得先生那里学到的一些西方的解剖学和血液循环知识,臣妾想……或许可以尝试为您缓解右手的症状。”

她知道,提及“蛊术”,可能会触动皇帝的敏感神经,毕竟这被视为旁门左道。但为了他的健康,她愿意冒险一试。

朱遵铭看着她眼中真挚的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幽月的家传医术神秘莫测,或许真的有奇效。而且,他更愿意相信她。

“好。” 他点了点头,“朕相信你。需要什么药材、器具,尽管去准备。朕的这只手,就交给你了。”

一场席卷整个帝国的内部整顿与文化革新,即将在弘光皇帝的亲自推动下拉开帷幕。而与此同时,皇后林幽月也将开始一场秘密的、结合了古老巫蛊与现代医学知识的“治疗”尝试。

帝国的命运,与帝后二人的身心健康和政治智慧,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前方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南洋龙裔:篡命夺朝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