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太上还朝,风雨欲来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南洋龙裔:篡命夺朝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瓦剌议和并欲送还“太上皇”朱祁镇的消息,如同在滚油中倒入一瓢冷水,瞬间在北京城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景泰帝朱祁钰寝食难安。他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皇位毕竟是从兄长手中“继承”而来,而且是在国难当头的特殊时期。如今“正主”要回来了,他这个皇帝的合法性无疑将受到严峻挑战。他既不愿意背上“不孝不悌”的骂名拒绝迎接,又害怕兄长回来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时间,这位年轻的皇帝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猜忌之中。

于谦的态度则相对明确。他力主迎接太上皇还朝,认为这是缓和与瓦剌关系、彰显大明国威的机会,而且也能堵住朝野上下的悠悠之口。但他同时也坚持,必须明确景泰帝的皇帝地位不容动摇,太上皇回来后只能“安养宫中,不问政事”。为了确保这一点,他甚至建议加强对南宫(太上皇回朝后的预定居所)的看管。

于谦的强硬态度,无疑加深了景泰帝的猜忌。皇帝身边那些新贵宠臣们更是趁机煽风点火,不断向皇帝进言,渲染太上皇复位的危险,暗示于谦可能“挟太上皇以令新帝”,或者干脆与城外的“靖南王”勾结,另有所图。

一时间,北京城内,君臣离心,暗流汹涌。原本因为共同抗击瓦剌而暂时团结起来的朝廷,再次陷入了分裂和内耗的边缘。

朱遵铭在城外冷眼旁观着这一切。所有的发展,几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知道,“夺门之变”的导火索己经被点燃,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推手。

他并没有急于介入这场宫廷斗争。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需要让矛盾进一步激化,让景泰帝和于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让朝廷内部的混乱达到顶点。只有在所有人都筋疲力尽、无暇他顾的时候,他才能以“定乱者”的姿态,从容入场。

但他并非无所作为。

他一方面,继续保持着对瓦剌的军事压力。佐助率领的“龙骧卫”频繁出击,袭扰瓦剌的后勤补给线,甚至与赵无极那支心怀鬼胎的蒙古偏师“不期而遇”,发生过几次小规模冲突,朱遵铭授意佐助手下留情,主要是驱赶和制造混乱,让赵无极摸不清兰芳军的真实意图。这使得瓦剌也先不敢轻易撕毁和议,也让景泰帝和于谦暂时还需要倚重兰芳军这支强大的外援。

另一方面,他加紧了对城内各方势力的渗透和拉拢。

对徐尚清: 他传递了更明确的信号,暗示自己有意在“时机成熟”时,入京“辅佐圣君,澄清玉宇”,并许诺事成之后,将委以重任。徐尚清这位务实的布政使,在看清了景泰朝廷的内忧外患和朱遵铭的强大实力后,终于下定决心,彻底倒向了兰芳,开始更加积极地为朱遵铭提供核心情报,并暗中联络那些同样对现状不满、愿意改换门庭的官员。

对云中鹤: 他赋予了她更大的自主权,让她利用自己的江湖网络和与于谦的特殊关系,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逐渐地影响于谦身边的中下层军官和幕僚,宣扬“唯有靖南王才能真正廓清寰宇,重振大明”的思想,为日后可能的兵变埋下伏笔。同时,也让她密切关注于谦本人的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朱遵铭知道历史上于谦最终被杀,他希望能避免这个悲剧,或者至少利用好这个变数。

对“影子”: 他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对于“影子”提供的情报,他仔细甄别,选择性地利用。他隐约感觉到,“影子”背后可能并非单一势力,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甚至可能与宫廷内部某些更隐秘的力量有关。他决定暂时不戳破,继续利用这个渠道获取信息,同时也防备着对方可能设下的陷阱。

对京营和禁军: 他通过徐尚清和一些被策反的将领,开始暗中向京营和禁军的中下层军官进行渗透和许诺。他知道,最终能否顺利入主北京,这些掌握着实际兵权的人的态度至关重要。他重点拉拢那些在土木堡之变中受到打压、或对新贵不满、或出身寒微渴望晋升的军官,许以高官厚禄和建功立业的机会。

就在朱遵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后的布局时,瓦剌的使者终于抵达北京,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协议:明朝给予瓦剌一定的岁赐和贸易便利,瓦剌则“恭送”太上皇朱祁镇还朝。

消息传出,京城上下一片哗然。迎接太上皇的仪仗和相关的礼仪安排,立刻成为了朝廷争论的焦点,也成为了各派势力角力的舞台。

朱遵铭知道,最终的时刻,即将来临!

他秘密召见了佐助,下达了最后的指令:“命令你部‘龙骧卫’,保持最高战备状态!一旦城内发生变故,听到约定信号(炮声和狼烟),立刻向德胜门或安定门方向运动!届时,城内自有内应接应!”

他又召见了负责后勤的将领:“命令所有运输船队,将囤积在沿海基地的最后一批粮草、弹药和攻城器械(主要是轻便的云梯和撞木),火速运抵天津卫!大军后续可能需要从天津卫获得补给!”

他还给远在福建的陈阿海下达了密令,让其整顿水师,做好随时沿运河北上,控制漕运咽喉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东风!

太上皇朱祁镇的车驾,在瓦剌骑兵“护送”下,缓缓向北京城靠近。京城内外,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在迎接太上皇的那一刻,或者在那之后不久,猛烈爆发!

景泰帝坐立不安,频繁召见心腹大臣商议对策,对南宫的守卫一加再加。

于谦则一边忙于安排迎接事宜,一边加紧整顿军备,防备瓦剌可能的反复,同时也对城内外的异动保持着高度警惕,试图掌控局面。

而朱遵铭,则坐镇城外大营,如同一只蛰伏的猛虎,收敛了所有的锋芒,只用一双锐利的眼睛,冷静地观察着棋盘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等待着那个可以一锤定音的落子时刻。

他知道,历史上的“夺门之变”,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趁着景泰帝病重之际发动的宫廷政变,成功迎回了朱祁镇复辟。而这一次,因为自己的存在,历史的轨迹己经发生了偏移。

李慕白提前倒台,于谦掌握了更大的军权但也面临更深的猜忌,景泰帝的地位更加不稳,而自己这支强大的外力,更是让所有参与者都不得不重新考量。

这一次的“夺门”,将由谁来主导?最终的胜利者,又会是谁?

朱遵铭的手,按在了腰间的“乌金”战刀上。无论历史如何改变,他相信,最终决定一切的,还是实力!而他,己经为此准备了太久太久!

北京城,风雨欲来!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南洋龙裔:篡命夺朝 http://www.i7xsw.com/book/NOeAen.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