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血彗贯空

小说: 龙脉天机   作者:依山而居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龙脉天机 http://www.i7xsw.com/book/NNeUNi.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开元二十三年秋,长安的月亮刚爬上承天门的鸱吻,西北天区突然绽开血色裂痕。那不是寻常流星,而是拖着十丈赤尾的彗星,彗核如滴着血的火丸,划过紫微垣时竟将帝星染成暗红。朱雀大街的更夫惊得摔了梆子,茶汤巷的胡商跪地叩拜,连大明宫含元殿的鸱尾都在夜风里发出哀鸣。

李泌站在钦天监观星台顶层,星盘在掌心发烫。三垣二十八宿的铜铸星官本应各守其位,此刻却集体偏移:紫微左垣的“华盖”星官歪扭着倾倒,天枢星的北斗勺柄竟指向鬼宿。他指尖抚过刻着《步天歌》的青铜晷盘,晷针在彗星光芒中投射出扭曲的影子——那是“血彗贯斗,主兵戈丧乱”的凶兆,而《洛书》残页记载,上一次出现此象还是秦末巨鹿之战。

“大人!紫微帝星移位三寸!”年轻司天丞撞开阁门,手中浑天仪还在漏水,“太微垣诸侯星全部暗淡,天市垣……天市垣的‘市楼’星碎了!”

李泌按住对方颤抖的肩膀,目光却凝在彗星尾迹上。那血色尾焰并未消散,反而在天穹勾勒出龙形轨迹——龙首正对骊山方向,龙尾扫过洛阳,爪子竟虚握长安城。更诡异的是,彗尾每颤动一次,观星台的地基就传来几乎不可察的震动,仿佛地底下有什么在呼应天兆。

远处皇宫传来九声钟鸣,那是皇帝夜召重臣的“急政钟”。李泌望向大明宫方向,却见含元殿顶的金鸾雕塑正在逆光中融化般扭曲,檐角铜铃齐鸣,竟奏出《韶乐》之外的变徵之音——那是只有在改朝换代时才会出现的“天破律”。

子时初刻,地鸣如闷雷滚过长安。李泌手中的星盘“当啷”落地,青铜边缘砸在青砖上,竟迸出火星。他踉跄着扶住栏杆,望向百里外的骊山:那座被始皇帝选为陵寝的死火山,此刻山体表面浮现出蛛网般的金光,像是有巨手在地下撑开青铜巨盖。

“始皇陵……在呼吸。”他喃喃自语,补天阁秘典的记载在脑海中炸开:“秦并天下,以九鼎镇九州龙脉,铸十二金人立咸阳,其陵寝所在,乃关中龙脉枢要。若地鸣连三日,金人必动,九鼎必震。”

地鸣第二波传来时,观星台的石砖裂开细缝,渗出带着铜锈味的黑水。李泌突然想起十年前在终南山偶遇的白发方士,那人曾在他掌心画过十二金人的轮廓:“金人体内封着九鼎核心,而始皇陵……是最后一道锁。”

他低头看去,自己的影子不知何时被拉长,在血色月光下竟成了持戈甲士的形状——那是秦代玄衣卫的站姿。更令他心惊的是,影子胸口处隐约有九鼎纹样在搏动,每一次跳动都与地鸣同步。

丑时三刻,李泌独自来到观星台底层的“天枢秘阁”。这里的石壁上嵌着二十八宿浮雕,当他以北斗步踏过“摇光”“开阳”两星时,浮雕突然发出机括轻响,露出半人高的暗格。青铜盒就躺在暗格深处,表面覆盖着三百年前的封蜡,却毫无锈蚀,盒盖上的秦篆“镇脉者,当承天命”在彗光下泛着冷焰。

开盒的瞬间,一股陈腐的龙涎香气扑面而来。半幅丝帛地图蜷缩其中,边缘焦黑,显然曾遭火焚。李泌展开地图,褪色的墨线勾勒出九州山川,却见关中龙脉被朱砂重重划断,秦岭处画着十二金人持戈环立,东海之畔则有三艘蜃楼船锚定白龙——正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的记载。

“不对……”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函谷关”标记,那里本该是龙脉入关中的咽喉,此刻却被朱砂涂成黑洞,“这是……九鼎封印的薄弱处!”

当指尖触碰到地图上的“骊山”时,丝帛突然发出蜂鸣。李泌眼前闪过无数碎片画面:咸阳宫大火中,十二金人正拔起戈矛刺向地面;东海巨浪里,白龙咬断蜃楼船锁链;最后定格在一个模糊身影上——那人站在青铜巨鼎上,手中握着断剑,剑身映出的竟不是人脸,而是流动的龙脉。

“徐福……”李泌脱口而出,因为那断剑的形制,正是当年徐福东渡时带走的“太阿残剑”。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那身影转身的瞬间,露出的脖颈处竟有九道环状疤痕,与补天阁密卷中记载的“九鼎祭魂人”特征完全吻合。

青铜盒的蜂鸣尚未消散,梁上的灰尘突然簌簌掉落。李泌本能地旋身,袖中短剑“龙吟”出鞘——这是补天阁秘传的昆吾断剑,专为斩龙脉浊气所铸。寒芒闪过,一道黑影从横梁跃下,手中短刃泛着孔雀蓝毒光,正是九黎族“血魂毒”的特征。

“来得好。”李泌沉腰坠马,剑刃在胸前划出太极轨迹。刺客的招式狠辣异常,每一击都首指任督二脉,脚步却踩着“北斗反斗步”——这是秦末反秦义军的暗杀术,却被九黎族改良成夺魂步法。

两柄兵器相击时,火星溅在地图上,竟让丝帛上的朱砂字活了过来:函谷关的黑洞中伸出青铜巨手,十二金人开始朝骊山方向移动。李泌心中一凛,剑势陡然一变,补天阁“镇岳十三式”展开,剑风所过之处,石砖上竟浮现出五岳真形图。

刺客显然没料到对方会此古术,毒刃稍顿,被李泌剑尖划破面罩。露出的半张脸上,眉骨处刻着九道横纹——正是九黎族“血祭使者”的标记。“龙脉己断,你们死守何益?”刺客突然开口,声音像生锈的齿轮在摩擦,“始皇帝的锁,该开了。”

说罢,他抛出一颗黑丸,烟雾中带着浓重的硫磺味。李泌屏息后退,却见烟雾落地即燃,竟形成缩小版的骊山地形,火中浮现出十二金人拔锚的幻象。待烟雾散尽,刺客己无踪影,地面只留下几滴泛着青铜光泽的血珠,每一颗都在蠕动,仿佛有活物藏于其中。

寅时,李泌骑马冲至骊山脚下时,山体裂缝己渗出金光。月光下,数百道青铜光芒从地缝中升起——是手持戈矛的守墓俑,它们的甲胄刻着秦代小篆,眼瞳嵌着夜明珠,却泛着幽绿。

“补天阁第二十七代传人李泌,奉始皇帝遗命镇守龙脉!”他甩剑斩落冲来的俑首,昆吾剑竟在青铜颈口留下缺口,“尔等受九鼎香火,为何助纣为虐?”

回应他的是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守墓俑们同时举起戈矛,矛尖对准他心口,喉间发出整齐的低吟:“九鼎归位,天命当改……”

李泌突然注意到,这些俑人的腰带扣上都刻着“玄衣卫”印记,正是当年守护始皇陵的精锐。更诡异的是,它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被同一股力量操控——那是“龙脉共鸣”之象,只有当九鼎核心出现异动时才会发生。

他剑指骊山,内力灌入昆吾剑:“既是玄衣卫,当知‘镇国者,不止一帝’!”剑光如电,劈向最近的俑群,却见被斩断的青铜躯体并未倒下,断口处溢出金色流光,反而汇入山体裂缝,让金光更盛。

地鸣第三波袭来时,李泌终于看见裂缝深处:十二具金人正在缓缓站起,它们的手中捧着九鼎残片,而中央的始皇陵封土,正像蛋壳般出现裂纹——裂缝中,一条缠绕着九鼎的黑龙虚影,正张开巨口,朝着长安方向发出无声的咆哮。

当李泌在乱战中捡起掉落的《山河镇脉图》时,发现地图背面竟有新浮现的朱砂小字:“血彗破紫微之日,正是九鼎重聚之时。另一半图……在洛阳铜驼巷。”

他抬头望向东方,血色彗星的尾焰己弱,却仍固执地指向洛阳。而在彗星消失的方位,一颗微不可察的银星正在升起——那是“天杀星”,主掌弑君之祸。

怀中的青铜盒突然发烫,盒盖上的秦篆竟在自行改写,“镇脉者,当承天命”变成“毁脉者,必饮龙血”。李泌突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警告:“当十二金人动,九鼎鸣,你要找的不是守墓人,而是……铸鼎人。”

晨雾中,骊山的金光逐渐隐没,守墓俑们如断线木偶般倒地。但李泌知道,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始皇帝布下的千年棋局,正在血色彗光中,掀开最危险的篇章。



    (http://www.i7xsw.com/book/NNeUN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龙脉天机 http://www.i7xsw.com/book/NNeUNi.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