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是1992年。这一年大姐依依9岁;二姐爱爱7岁;三妹珊珊5岁;老西3岁。
1992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但东北地区的农村却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东北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对落后,许多地区呈现出破败的景象。
1. 经济困境
农业效益低下:东北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许多家庭生活贫困。
国有企业衰退: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但随着国有企业效益下滑,许多工厂倒闭或裁员,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这些失业工人往往回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经济压力。
缺乏市场机制:当时的东北农村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难以通过市场获得合理的收入。
2. 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不便: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较差,交通不便,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电力供应不足: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甚至有些村庄还没有通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和医疗设施严重不足,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
3. 人口流失
青壮年外出打工:由于农村经济困难,许多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萧条。
老龄化问题: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缺乏活力和发展动力。
4. 社会问题
贫困与失业:由于经济不景气,许多家庭陷入贫困,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服务缺失: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文化与社会心态
失落感与迷茫: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让许多农民感到失落和迷茫,对未来缺乏信心。
传统观念束缚: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和变革的动力。
6. 政策与改革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国家在推进改革开放,但东北农村的政策支持相对不足,改革步伐缓慢。
土地制度改革:199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但在东北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进展缓慢,农民的土地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总的来说,1992年的东北农村面临着经济困境、基础设施落后、人口流失等多重问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虽然国家在推进改革开放,但东北农村的转型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90后和00后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贫穷与落后,市里的孩子也理解不了那种境遇。)
1992年,9岁的大姐依依己经上三年级啦!她呀,依旧担任着班长一职呢。
而且啊,这小丫头的学习成绩那可是相当出色,每届考试都能稳稳地挤进前五名的行列之中哟!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可都是赞赏有加,纷纷夸赞她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
依依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异,平日里还十分热心肠,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难题。
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同学作为榜样,班纪里其他同学们也都鼓足了劲儿向她看齐呢!
平时总爱打架斗殴的几个同学也都消停了不少,班主任老师那是老怀欣慰啊,走路都是笑着的。
二妹爱爱这并就不是很顺利,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去年老师批评她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感觉上学是很恐怖的,老师是太可怕了。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天晚上,妈妈把二姐叫到跟前。“爱爱啊,你看大姐在学校多风光,大家都喜欢她。你要是去上学,也可以学到好多有趣的东西呢。还能交到新的小朋友!”
二姐低着头,小声嘟囔:“我怕老师凶我。”
妈妈轻轻摸着她的头说:“上次是因为老师不清楚你惦记妹妹,上课溜号老师才批评你的,只要你听话,好好上课,老师不会那样的。而且你现在长大了一岁,比以前懂事了呀!”
二姐抬起头,眼睛里很是不愿。
这时,三妹珊珊跑过来拉着二姐的手说:“二姐,你去上学吧,带我一起去啊。”
二姐看着憨憨不长个子的三妹,想了想对妈妈说:“要不再等一年,来年我和老妹一起去。”
妈妈还想再劝劝,可看见二女儿眼里的坚定,知道劝也没用。这个老二平时不声不响的,却是最有主意的一个。算了来年就来年,来年8岁也不耽误什么。于是遍说:“好,那就说好了,来年一定去上学,一定要认识几个字,妈这辈子最后悔的是当初不愿意上学,现在连个字都不认识。”
二姐爱爱深深点头,表示自己的决心。来年一定会去上学。
(http://www.i7xsw.com/book/N0n0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