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最后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都走了之后,依依带领着屯子里的小伙伴儿开始打扫教室。
依依指挥着伙伴儿打扫教室。
首先让两个伙伴儿在最前面从最后排开始,把所有椅子放到课桌上,然后再叫两个小伙伴儿用扫把、扫桌子底下,把所有垃圾扫到过道,做后把所有垃圾收进矬子里。再把所有椅子放回去,恢复原样。
黑板在擦拭一遍,是那种老式的海绵擦,擦白色粉笔很管用。这个时代这个农村小学里还没有彩色粉笔。
打扫利索后,收拾自己书包,走出教室,锁好教室门。
(所有班级教室门钥匙都由打更的大爷拿着,次日大爷会在七点之前把所有教室门打开,当然有来的比较早的同学可以去找打更大爷提前开教室门。)
几个同村伙伴儿慢慢悠悠走回家。
走到村西头,远远就能看见村东头一群小孩在玩耍。
这就是小屯子小村子的好处,这个村一共也就60户,前后三排平房,多数土房,极少数砖房。村西头一眼就能望见村东头。
王义屯也是附近最小的屯子,一般屯子都有上百户人家。除了王义屯上百户算小的,基本屯子200户,大的屯子接近500户。
依依走近了,看见是二妹爱爱和几个同龄小孩儿玩跳格子。三妹珊珊在一边乐呵呵看着。
(80年代农村的跳格子游戏(又称“跳房子”)是一种经典的儿童户外活动,简单有趣且充满乡土气息。以下是80年代农村常见的跳格子游戏玩法说明:
**一. 游戏准备**
- **画格子**:在农村的泥土地或晒谷场上,用树枝、瓦片或石子画出连续的格子,通常为8-10格,形状多为方形或组合形(如下图)。常见布局为:
□1 □2 □3
□4 □5 □6
□7 □8 □9
- **标记数字**:按顺序在格子内标数字(1至9或自定义)。
- **准备投掷物**:小石子、瓦片、纽扣或自制沙包作为“标记物”。
**二. 基本规则**
1. **决定顺序**:玩家通过猜拳或投掷标记物(靠近起点者先玩)决定顺序。
2. **投掷标记物**:从第1格开始,将标记物投入指定格子(如第一轮投第1格,第二轮投第2格,依此类推)。
3. **跳跃规则**:
- **单脚跳**:单数格(1、3、5等)需单脚跳入,双脚不可同时落地。
- **双脚跳**:双数格或并排格(如4-5、7-8)可双脚分开落地。
- **跳过标记格**:有标记物的格子需跳过(如标记物在第3格,则跳跃时避开第3格)。
4. **折返**:跳到终点后需转身按原路返回,途中捡起标记物并跳出起点。
5. **失误判定**:
- 踩线、跳错格子、失去平衡双脚落地。
- 标记物未投中目标格或压线。
- 失误后换下一位玩家,轮到自己时从上次失败处继续。
**三. 胜利条件**
- 率先完成全部格子挑战(如1-9格)的玩家获胜。
- 也可自定义规则,如完成特定路线、积分制等。
**西. 80年代农村特色玩法**
- **创意格子设计**:除了方形,还会画出圆形、螺旋形或迷宫形格子,增加趣味性。
- **多人竞争**:多个玩家同时进行,看谁先完成所有格子。
- **任务格**:在特定格子设置任务(如转圈、拍手、唱歌),玩家需完成任务后才能继续。
- **怀旧道具**:使用小石子、瓦片、纽扣等作为标记物,充满年代感。以上玩法来源网络搜索。
其实配个图片更明确,可惜需要满足小番制定的条件,新手作者未满足。等我够资格了,我把文中游戏类都配配图片,这样更清晰首观。)
依依看见三妹就有些犯愁,这个小家伙自从那场大病后身体就没怎么长,自己比她高两个头多了,二妹爱爱也比她高一个半头了,就她感觉还是生病时的个子,就没怎么见长。
“哎!”心里叹口气,心想:“咋整,自己妹妹,自己多照顾点吧!”
心思着便走到三妹身边,缓声道:“老妹儿,叫上你二姐回家,吃饭,”
三妹珊珊听见大姐的声音,转过头呆呆点头应着,嘴上喊道:“二姐,大姐叫咱俩儿回家吃饭!”
二姐回应声“好!”
几个一起玩的小女孩就各自散开,各回各家喽!
大姐和二姐牵着三妹,三妹在中间,大姐二姐在三妹左右两边。手牵手回了家,走进那间破败的土房子。
(http://www.i7xsw.com/book/N0n0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