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时光总是短暂,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选择暂停。我们唯一能握住的只有当下!
这一天是大姐的期末考试,她坐在那里安静的等待考试开始,尽管离考试时间还有半小时,但所有同学都到了考场。连平时最爱迟到的几个同学,也早早到了。
看出来虽然才是小学一年级,但是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视。
这是一间临时作为考点的教室。
斑驳的墙壁上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墙角堆放着扫帚和簸箕。
木质课桌表面布满划痕,有些还刻着“早”字,平时桌洞里塞满了课本和练习本,因为要做考点清理得干干净净。
黑板也擦得亮的可以照人,右上角用粉笔写着考试科目和时间。
穿着颜色朴素衣服的同学们,有的还戴着红领巾,神情紧张。
有的咬着笔头;有的盯着老师手中的档案袋,那里装着试卷;有的偷偷瞄向其他同学。
紧张、严肃,又带着一丝期待。
考试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经历。
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场关键考试,以后还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考试和考验等待着他们。
随着教室外清脆的钟声响起,意味着考试可以开始了。(作者:小时候学校都是人工敲钟的,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80后应该都知道。
人工敲钟 :
预备铃 :通常敲三下,节奏为“当当、当当、当当”。
上课铃 :通常敲两下,节奏为“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下课铃 :通常敲三下,节奏为“当、当、当”。
集合铃 :通常敲西下,节奏为“当当当当当当”。
考试铃 :开始为“当、当当!当、当当!”结束为“当当、当!当当、当!”。来源网络)
老师缓缓打开密封的档案袋,拿出里面试卷。
试卷是油印的,散发着淡淡的油墨味,字迹有些模糊。(那时并没有打印出来的,更没有电子产品,都是油墨。)
老师发放给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每人10张试卷,第一排5位同学留下自己那份,其余的给到第二排,第二排以此类推到最后一排。
“同学们,是不是手里都拿到卷子了,没有试卷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拿到卷子的同学可以开始答卷了。”监考老师声音洪亮的宣布。
学生们用铅笔答题,写错字时用橡皮小心翼翼地擦掉修改。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传来几声咳嗽或桌椅的轻微响动。
老师在讲台上正襟危坐,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教室,时不时起身巡视,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也防备那些想打小抄的同学。
邵依依井然有序的答着题,很快就答完了。检查一遍,在老师诧异的目光中交卷了。
老师不免好奇,拿起邵依依卷子看了起来,看到做后也竖起大拇指来。
今天上午需要考数学,数学90分钟。下午考自然与历史,各40分钟。
明日上午考语文,和数学一样90分钟。下午考思想品德与地理,同样各40分钟。
最后排名次只把数学和语文合计分数作为大榜排名,其余所考科目也打分,不参与总分,只单科排名。
(在80年代的中国小学教育体系中,期末考试通常涵盖了几门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考试课程:
1. **语文**: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教授汉字、阅读理解、作文和古典诗词等内容。语文考试通常包括听写、填空、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
2. **数学**:数学课程教授基本的算术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几何初步等。数学考试可能包括计算题、应用题、几何题等。
3.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内容涉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考试可能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4. **自然**:自然课程介绍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简单概念。考试内容可能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5. **历史**:历史课程教授中国及世界的基本历史知识,考试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6. **地理**:地理课程介绍基本的地理知识,包括中国及世界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考试可能包括地图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7. **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虽然也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但在80年代,它们通常不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科目,或者考试形式更为灵活,如实际操作、表演等。来源网络)
考试结束后,大家会热烈讨论答案,有人欢喜有人愁。只等三天后听分了。
毫不意外,邵依依拿了双百,以200分满分成绩排名全年级组第一名。
(http://www.i7xsw.com/book/N0n0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