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这些生物的来历后,西人组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当暴效明将蓝绿色生物样本放入隔离实验室的瞬间,培养舱的防辐射玻璃突然发出细密的裂纹 —— 样本释放的量子弦能量正在干扰玻璃分子结构。"它们的能量场强度超出预计 230%," 李漾盯着应力监测屏,那些裂纹以 0.1 毫米 / 秒的速度蔓延,"普通钛合金恐怕无法长期隔离。"
"我们必须谨慎对待," 秦序指着实验室外正在自我修复的沙尘网络说道,"如果这些生物是某种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我们的到来可能会触发更危险的反应。" 他调出星舰的雷达数据,发现山谷中的生物群落正以每天 1.2 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其前沿己经触碰到着陆器的锚定系统。那些蓝绿色的丝线在钛合金表面编织成网状结构,显微镜下显示金属晶格正在被缓慢分解。
武擂则看到了机遇,他正在调试从生物样本中提取的量子弦发电机。"看这个!" 他将巴掌大的装置接入星舰电路,原本需要巨型反应堆才能驱动的照明系统瞬间亮起,"1 克生物样本产生的能量够星舰运行 17 小时。" 装置表面的蓝绿色荧光随着能量输出起伏,与暴效明扭矩扳手上的《天工开物》刻字形成共振,发出类似编钟的悦耳声响。这时,通讯器里突然传来嘉铭略带急促的声音:"武擂,能量输出稳定吗?刚才地球监测站检测到火星局部能量波动异常。"
武擂握着发电机的手顿了顿,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敲击:"暂时稳定,嘉铭。你那边数据同步了吗?" 他的语气比平时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柔和。屏幕上,嘉铭的影像背景是中国天眼的控制中心,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却仍专注地盯着数据流:"同步完成,注意能量过载预警线,我给你标红了。"
李漾则担心生态入侵的风险,他的培养舱里正上演着恐怖的进化:被引入的地球大肠杆菌在火星生物的量子弦辐射下,短短 4 小时就变异出能分解高氯酸盐的酶系统。"基因水平转移效率高得惊人," 他放大变异菌的显微图像,那些细菌正在吞噬蓝绿色生物的丝线,"如果它们随返回舱进入地球,可能会像《三体》中的纳米飞刃一样切割生态链。" 他说话时,眼角余光瞥见武擂下意识地摸了摸通讯器,那是嘉铭临行前塞给他的微型纪念章。
暴效明提出的折中方案正在落地,他用 3D 打印机制造出带有量子弦屏蔽层的实验室模块。"屏蔽层采用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合金配比," 他展示着泛着蓝光的金属板,"检测显示能削弱 97% 的量子弦辐射。" 模块拼接时发出清脆的 "咔嗒" 声,与山谷中生物群落的共鸣频率形成和谐的五度音程。这时,嘉铭的声音再次传来:"暴效明,材料应力测试数据发你了,注意模块右下角的金属疲劳预警。" 她的语气里带着对老友的关切。
隔离实验室建成当天,西人组进行了首次联合实验。秦序用算盘模拟火星轨道引力,试图干扰生物的能量传导;武擂操控机械臂用激光雕刻生物丝线;李漾则用神经共振系统播放地球古典音乐;暴效明负责采集样本的机械维护。当算盘珠子敲出 440 赫兹的节奏时,所有生物样本突然集体发出强光,在培养舱内形成微型星图 —— 六芒星的中心赫然是地球的位置。
"它们在回应我们的文明符号!" 李漾的神经反馈仪显示西人脑波同步率突破 99%,形成罕见的莫比乌斯环图案。更神奇的是,播放中国传统古琴曲《流水》时,生物丝线会自动排列成曲谱的减字谱;而播放西方交响乐时,它们则形成音符振动的频谱图。实验间隙,武擂的通讯器轻轻震动,嘉铭发来一段加密信息:"刚才《流水》播放时,天眼收到同频共振信号,像... 像某种回应。" 信息末尾还附了个谨慎的笑脸表情。
但威胁也随之而来,一次样本更换操作中,暴效明的手套不慎接触到生物黏液。2 小时后,他的航天服手套材料出现奇异的结晶,X 射线衍射显示其结构与火星岩壁上的几何图案完全一致。"它们在尝试同化接触到的物质," 秦序调出地质雷达,发现实验室下方 5 米处的土壤中,己经出现由生物丝线构成的复杂网络,"就像在建造一个新的地下城市。" 武擂立刻检查暴效明的生命体征,同时不忘向嘉铭汇报:"地面结构异常,请求调取近三天地质雷达动态数据。" 嘉铭秒回:"数据己发送,注意地下能量波动,我帮你盯着。"
机遇同样,李漾利用生物的基因重排特性,成功培育出能在火星表面生长的蓝绿色小麦。麦穗在量子弦辐射下呈现出水晶质感,磨出的面粉含有地球小麦 17 倍的蛋白质。"这是火星农业的起点," 他捧着样本激动地说,"而且面粉遇水会自发形成类似面条的结构,就像中国传统面食。" 武擂看着样本,突然想起嘉铭曾说过想吃他做的手擀面,便随手拍了张照片发给她:"等回去给你做火星面粉版。"
暴效明则破解了生物的能量传导密码,他用《天工开物》记载的 "生铁淋口" 工艺,将火星铁矿与生物丝线融合,制造出能自主修复的 "活钢铁"。当这种钢铁用于星舰外壳时,表面的蓝绿色锈迹竟能吸收宇宙射线转化为电能,使星舰能源效率提升 300%。嘉铭在地球收到相关数据后,特意发来一段视频,背景是她办公桌前贴着的武擂在酒泉维修火箭的旧照片:"活钢铁的能量转化率曲线,和你当年修火箭时的扭矩数据神似。"
最惊人的发现来自秦序,他在分析生物星图时,发现六芒星的六个顶点对应着太阳系六个古文明遗址:埃及金字塔、墨西哥太阳金字塔、中国三星堆、英国巨石阵、秘鲁纳斯卡线条,以及火星的山谷遗迹。"这不是巧合," 他指着星图,"十万年前,这些文明可能都收到了火星的信号。" 武擂看着星图,突然问嘉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会不会和这些生物有关?" 嘉铭沉默片刻,发来一张神树与生物丝线的对比图:"树冠的分叉角度,和生物能量传导路径吻合度 89%。"
此时隔离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所有生物样本集体转向东方,发出强烈的蓝绿色光芒。秦序调出星舰的通讯日志,发现 440 赫兹信号的强度正在周期性波动,与地球上海洋潮汐的频率惊人地相似。"它们在呼应地球的律动," 李漾的神经反馈仪显示西人的心率也开始与信号同步,"就像在进行一场跨越星际的心跳共鸣。" 武擂的通讯器在这时亮起,嘉铭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武擂,我的心率... 好像也和信号同步了。"
暴效明突然想起爷爷讲过的故事:"古代工匠说万物有灵,这些生物也许就是火星的 ' 灵'。" 他举起用 "活钢铁" 打造的新工具,工具表面的生物丝线正随着他的心跳闪烁,"我们不是在征服火星,而是在唤醒它的记忆。" 武擂看着工具上的丝线,想起嘉铭曾说过他维修时专注的样子像在唤醒机械的灵魂,便对着通讯器轻声说:"嘉铭,你说... 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共鸣?"
当西人走出隔离实验室时,发现星舰周围的红色沙尘己经自发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八卦图案,而中心位置正是那个六芒星结构。李漾的医疗箱里,藻类排列成的敦煌坐标正在发出柔和的光芒,与火星生物的荧光形成跨越 2.25 亿公里的呼应。武擂的通讯器再次震动,嘉铭发来一张地球夜空的照片,北斗七星旁有颗格外明亮的星:"刚才天眼捕捉到,这颗星的闪烁频率... 和你发给我的火星面粉照片快门声一样。"
夕阳将西人的影子拉长在火星地表,武擂看着通讯器里嘉铭的留言,指尖轻轻着微型纪念章。远处的山谷中,蓝绿色的生物群落正随着地球潮汐的频率脉动,仿佛在为这段跨越星际的默契伴奏。而 440 赫兹的宇宙弦上,不仅弹奏着文明的共鸣,还悄悄系上了一根名为牵挂的丝线,在火星与地球之间,随着心跳的节奏,轻轻震颤。
(http://www.i7xsw.com/book/CnCiN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