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收购倒闭的刺绣厂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重生之专心搞钱成为富豪 http://www.i7xsw.com/book/CeAUA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省展奖杯的荧光尚未褪去,顾晗己站在倒闭刺绣厂的锈铁门前,验伪灯的光束穿透蛛网,照亮门楣上 "红星刺绣厂" 的残匾 ——"星" 字的最后一笔被风雨侵蚀,恰好形成小晗星的形状。王嫂踩着碎玻璃走进车间,脚下的绣花绷片发出清脆声响,与远处车间传来的缝纫机声形成奇妙的和鸣。老张头的手指抚过报废的绣花机,皮革护腕与金属部件摩擦,竟带出 1950 年代的机油味。

收购决定源于一次废品站偶遇。当看到刺绣厂的铜制绣针被当作废铁处理时,顾晗想起省展评委说的 "传统工艺创新",突然意识到:"我们的荧光布料,缺的就是这样的绣花针。" 他翻开老周的账本,在 "技术升级" 栏画了座带飞檐的厂房,飞檐末端悬着的不是风铃,而是串发光的绣针。

设备改造充满跨界智慧。小王把验伪灯的光源集成到绣花机针头,使每针落下都留下荧光轨迹;李姐根据苏式裁剪原理,重新设计了刺绣走位程序;王嫂则将草木灰固色技术融入绣线处理,让绣品既有传统质感又具现代光泽。当第一台改装后的绣花机启动时,顾晗发现绣出的小晗星图案,针脚密度竟与老周账本上的纳税曲线完全一致。

绣品研发藏着时代对话。在保留传统盘金绣的基础上,团队开发出 "光影刺绣"—— 白天是素雅的草木染纹样,夜晚经验伪灯照射,会显现出动态的荧光图案。李姐绣制的蝙蝠衫肩章,用的是刺绣厂遗留的 60 年代金线,在灯光下与荧光针脚交织,宛如新旧时光的对话。王嫂则创新出 "可拆解绣标",让顾客能像拼积木一样组合不同的刺绣图案。

首批绣品的诞生充满仪式感。当绣着荧光牡丹的夹克完成时,顾晗特意让老张头用 1956 年的老绣绷装裱,绷框上的铜钉与奖杯底座的 "针心致新" 字样摩擦,发出悦耳的声响。小王在绣品内衬嵌入微型录音装置,每次打开都会播放刺绣厂老工人的口述历史,声波与缝纫机的嗒嗒声,组成了一曲关于传承的交响乐。

刺绣工艺的加入引发市场轰动。省轻工厅的老厅长看到带荧光刺绣的童装时,突然想起奶奶的嫁妆绣品,指尖划过绣线的纹路,眼中泛起泪光。而年轻妈妈们则爱上了 "会讲故事的刺绣"—— 在验伪灯下,绣品中的小动物会 "动" 起来,讲述不同的童话。邻县剧团更是专程来订做戏服,团长说:"这刺绣,让老戏有了新魂。"

刺绣厂的重生充满温情。顾晗将闲置的厂房改造成 "刺绣工艺博物馆",展示从传统绣绷到现代绣花机的演变。小王在博物馆的地面镶嵌了发光的时间轴,每块地砖都刻着刺绣厂的历史事件。最动人的是 "记忆墙",上面挂满了原刺绣厂工人的照片和他们的代表作,每张照片旁都别着小晗星形状的荧光别针。

庆功宴设在刺绣厂的老戏台。顾晗用收购来的绣幔做背景,上面的凤凰图案在验伪灯下与小晗星商标交相辉映。王嫂的儿子穿着母亲绣的 "星星武士" 童装,在台上表演自创的 "绣针舞",每一个动作都模仿着绣花机的运转。而老张头则拿出珍藏的老绣谱,与刺绣厂的老工人一起,将小晗星的图案融入传统纹样,创造出全新的刺绣语言。

深夜巡查时,顾晗发现刺绣厂的老钟摆上多了张纸条,是某个孩子画的 "会发光的绣针"—— 画中的绣针像支魔法棒,绣出的每一针都变成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工厂。窗外的春雨又落了下来,打在刺绣厂的琉璃瓦上,声音与绣花机的运转声交织,仿佛在为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嫁接,奏响永恒的赞歌。



    (http://www.i7xsw.com/book/CeAUA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重生之专心搞钱成为富豪 http://www.i7xsw.com/book/CeAUAN.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