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角落的算盘珠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老周从供销社带回来的老物件,算珠边缘磨得发亮,透着经年累月使用的包浆。顾晗用袖口擦去账本上的茶渍,露出 1985 年第一季度的利润栏 —— 数字旁画着的小晗星图案,己被钢笔描了三次,墨色深浅不一,像是记录着一次次的期盼与努力。当退休会计老周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时,铜烟袋锅撞在门框上的声响清脆悦耳,与老张头的缝纫机踏板声一唱一和,形成奇妙的节奏,仿佛在为新的开始伴奏。
聘请老周源于一次税务检查。当税务员指出 "边角料收入未入账" 时,顾晗看着自己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流水账,那斑驳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凌乱。他突然想起老周在供销社当会计时,曾把算盘珠打得像钢琴键一样动听,指尖在算珠间飞舞,发出清脆的声响。老人戴着的石英表在阳光下闪了闪,那是 1978 年先进工作者的奖品,表带用的是记账凭证的牛皮纸,边缘己经有些磨损,却依然坚韧,如同老周的意志。
建账初期的冲击难以言喻。老周翻开顾晗的 "账本"—— 其实是本过期的日历,每月的日期上画着不同颜色的圈:红圈是原料支出,蓝圈是工资发放,绿圈是零星收入。"这怎么行?" 老人从帆布包里拿出用友牌记账凭证,纸页间散发出蓝黑墨水的味道,那是属于会计的独特气息。"得按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来。" 老周的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专业的严谨。小王偷偷在笔记本上画等式,等号两端分别画着缝纫机和小晗星商标,充满了童趣与对新事物的理解。
科目设置充满土法智慧。当老周要设 "固定资产" 科目时,顾晗指着车间说:"缝纫机是工友们的手。" 于是诞生了 "生产伙伴" 科目,每台机器都有独立卡片,记录着购入日期和维修历史。李姐的嫁妆缝纫机卡片上,还贴着王嫂儿子画的 "机器妈妈" 画像,画中缝纫机有着慈祥的笑脸,旁边还画了颗闪亮的小晗星。而 "边角料" 科目下,细分为 "可利用"" 待回收 ""己捐赠" 三类,对应着小王的荧光剂研发、老张头的补丁工艺和王嫂的敬老院捐赠,每一笔记录都充满了温度。
最艰难的改革是成本核算。老周把算盘拍在裁剪台上,发出 "啪" 的一声脆响:"每件夹克的成本要算到纽扣眼。" 他带着顾晗丈量每米布料的耗损,手中的皮尺在布料上滑动,精准而专注。经过仔细测算,他们发现苏式裁剪法比西式省布 15%,这一发现让顾晗喜出望外。当算出一枚荧光纽扣的成本是 0.08 元时,王嫂突然想起儿子的作文《我的妈妈是纽扣》,里面写着 "妈妈缝的纽扣比星星还亮",她的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
财务公开带来意外效果。当老周把季度报表贴在公告栏时,工人们纷纷围拢过来,看着上面清晰的数字和图表。他们惊讶地发现,边角料收入竟买了三台新验布仪。李姐指着 "员工培训基金" 的增长曲线说:"难怪我能去县城学新针法。"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与兴奋。而王嫂看着 "家庭补助" 栏的数字,偷偷擦掉了给儿子写信时提到的 "凑不齐学费" 那句话,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希望。
老周的账本里藏着温情。他在 "营业外支出" 下增设 "工友急难" 科目,详细记录着给小李垫付的医药费、帮老张头孙子买的奶粉。顾晗发现,老人用红笔在每个困难职工的账目旁画了小太阳,仿佛在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光明。而盈利月份的报表边缘,会有用算盘珠压出的五角星痕迹,那是老周对工厂发展的美好祝愿。
电算化的萌芽在深夜生长。当小王看到老周用算盘核对外贸订单时,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繁琐的计算让他心生一计。他偷偷改装了台计算器 —— 用废旧收音机的喇叭做提示音,每笔分录完成时会播放《社会主义好》。起初,老周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音乐时不禁皱眉,但渐渐地,他习惯了这独特的提示音,后来竟在算盘旁边放了个小本子,记着 "电子辅助记账法" 的改良建议,展现出老会计与时俱进的一面。
年终结算那天,老周把装订整齐的账本交给顾晗,封皮上用金粉写着 "小晗星财务档案 1985",字迹工整而庄重。翻开第一页,是他用工整的小楷写的序言:"算盘珠响,记的是柴米油盐;账本页翻,藏的是人心向背。" 顾晗仔细翻阅着账本,注意到每个科目的余额旁,都画着小小的蝙蝠标记,翅膀上的纹路像极了老周打算盘时手指的轨迹,充满了巧思与心意。
当第一缕春风吹进车间时,顾晗发现老周的帆布包多了个夹层,里面装着小王画的 "会计电算化蓝图",图纸上画满了各种零件和线路,充满了创新的想法。而在财务室的墙上,新挂了块小黑板,老周用粉笔写着:"本月利润可购:1. 自动裁床 1/3 台 2. 员工家属体检 38 人次",旁边画着个天平,左边是算盘,右边是缝纫机,平衡处落着颗发光的小晗星,象征着工厂在传统与创新中稳步前行,兼顾发展与人文关怀。
(http://www.i7xsw.com/book/CeAUA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