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云在京都又盘桓了几日,眼见三家店铺都逐渐走上了正轨,运转得越来越顺畅有序,他也终于放下心来。与苏晓仔细交代了后续联络、账目核对等事宜,又将老成持重的白管事留给了她,便带着苏晓为他准备好的产品配料和满心的期许,辞行返回奉安大本营去了。
白景云一走,苏晓肩上的担子瞬间重了几分。她不仅要统筹三家店铺的日常运营、药品供应,更要处理层出不穷的新状况。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生意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远超预期。
开业前三天,靠着免费赠药和看诊的噱头,吸引了不少抱着试试看心态的顾客。而这些顾客,恰恰成了百草堂最好的活招牌。
那位开业第一天就来中年汉子大山,便是其中之一。那天他揣着半信半疑买回的六粒风寒丸回家,看着病恹恹躺在床上的老母亲,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当晚便让母亲服下了一粒药丸。结果第二天一早,大山揉着惺忪睡眼走进灶房,竟看见本应卧病在床的母亲,正佝偻着腰在灶台边搅着粥锅!
“娘!您…您怎么起来了?”大山惊得差点跳起来,连忙上前搀扶。
老太太转过头,脸上虽还有些病后的苍白,精神头却好了许多,她拍了拍儿子的手:“大山啊,你买的那啥药丸子,真管用!昨晚上吃了一粒,后半夜就觉得松快多了,这早上起来,头也不晕了,身上也不那么烫了,就是嗓子还有点紧巴。我寻思着,今天再吃上一粒,估摸着就能好利索了!”
大山瞪大了眼睛,围着老娘转了两圈,简首不敢相信。那小小一粒药丸,效果竟如此神速霸道?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上十倍!以前老娘感个风寒,少说也得喝上七八天又苦又涩的汤药,花销不小不说,人也遭罪。现在呢?一粒药下去,立竿见影!这百草堂的药,简首是神了!
巨大的惊喜之后是精明的盘算:眼下还是开业期间,买药就送三粒风寒丸!这药效这么好,家里大人小孩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时候?囤点在家有备无患啊!而且价格算下来,比请大夫抓药划算太多了!大山当即决定,今天再去百草堂,多买些风寒丸备着!
像大山家这样的例子,在京都的寻常巷陌里口口相传,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听说了吗?西市新开那家百草堂,药丸子灵得很!”
“可不是!我隔壁张婶子,老风湿腿疼得下不了炕,贴了他们家的风湿膏,第二天就能扶着墙走了!”
“我小儿子前儿个闹肚子,吃了他家那个‘止泻丸’,两粒下去就不拉了!神了!”
“关键还不贵!不用熬那苦药汤子,吞个丸子就完事,省心!”
口碑的力量是惊人的。短短几天,“百草堂药丸见效快、服用方便、价格实惠”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从第九天开始,三家店铺门口的景象就彻底变了样。
天刚蒙蒙亮,各家百草堂门前就己蜿蜒排起了长龙。有裹着厚袄子揣着手炉的老翁老妪,有抱着孩子满脸焦急的妇人,也有赶着上工前想给家人带点药的汉子。人群摩肩接踵,却奇异地保持着一种秩序,都在安静地等待着店铺开门。
这井然有序的景象,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苏晓深知京都水深,龙蛇混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混乱,坏了口碑。她早有准备。每家分店门口,都醒目地拉起了一条结实的隔离绳,旁边立着清晰的告示牌:“按序排队,凭号入店,一次限入二十人。扰乱秩序者,恕不接待!”
维持秩序的伙计嗓门洪亮,态度不卑不亢:
“各位街坊!感谢相信百草堂!小店地方有限,一次只能招待二十位!请大家按先来后到排好队!拿好手里的号牌!不排队、插队、喧哗捣乱的,按规矩,我们只能‘请’您出去,恕不卖药!”
每家店铺门口,都拉起了一道醒目的红布条作为界限。让松文、行之、苏阳三人,各自坐镇一家店铺,如同门神。他们严格执行着苏晓定下的规矩:所有人必须按到达顺序排队,领取号牌。不排队?想插队?对不起,轻则被请出队伍,重则首接“请”出去——物理意义上的请出去。
开业头几天,不信邪的地痞无赖、仗着身强力壮想硬闯的莽汉,可没少挨收拾。行之他们对付几个无赖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下手快准狠,专挑肉厚不伤筋骨的地方招呼,三拳两脚就能把闹事者像丢沙包一样扔出人群,摔得七荤八素,引来围观人群一片哄笑。
几次下来,“百草堂门口有凶神恶煞的保镖,不排队就挨揍”的消息就传开了。再横的人,在绝对的实力和明确的规矩面前也得低头。渐渐地,排队拿号成了百草堂门前一道独特的、无人敢轻易破坏的风景线。
苏晓的策略很明确:第一个月,就用这种看似粗暴实则高效的方式,在京都百姓心中烙下“百草堂规矩森严,不容挑衅”的深刻印象。等这印象根深蒂固了,后续的管理自然会轻松许多。
(http://www.i7xsw.com/book/CONxe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