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8章 旧爱新仇,真假难辨

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http://www.i7xsw.com/book/CO0OUi.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若雪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照片边缘的毛边刺得指腹生疼。

她盯着背面那行炭笔字,墨迹未干的潮气顺着指尖往骨头里钻——上回见这种笔法,还是三年前在苏州绣坊。

那时有个叫阿巧的绣娘,总爱用烧过的竹枝在窗纸上画并蒂莲,说炭笔比墨汁干净,擦起来容易。

算盘珠子滚到脚边,她蹲下身去捡,银簪上的珍珠磕在桌角,"叮"的一声。

这声响突然撞开记忆的门——阿巧最后一次来上海找她,是民国二十三年的梅雨季。

姑娘撑着油纸伞站在顾氏绸庄门口,伞骨断了一根,雨水顺着裂缝漏下来,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坑。

她说老家闹灾,要去南京投奔远房表舅,走前特意来送苏若雪一对绣着玉兰花的帕子。

"表舅在南京政府当差。"阿巧当时笑着说,帕子在她手里折出细痕,"等日子好过了,我给若雪姐寄南京的盐水鸭。"

盐水鸭没等来,倒等来了这张照片。

苏若雪捏着照片站起身,窗棂外的雨丝斜斜扫进来,打湿了她月白衫子的袖口。

她摸出袖中那方玉兰花帕子,帕角的针脚果然和照片背面的炭迹一样——是阿巧惯用的"回"字锁边,针脚密得像春蚕吐丝。

账房的自鸣钟敲了九下。

苏若雪把照片塞进檀木匣最底层,压在顾承砚去年送她的西洋钢笔底下。

匣底还躺着半块虎骨膏,是顾承砚上个月去杭州收丝时,见她总揉着旧伤的肩背,特意从胡庆余堂带的。

她指尖碰了碰虎骨膏的油纸,又迅速缩回来——有些事,得自己先理清楚。

运河上的风裹着冰碴子灌进领口时,顾承砚正把最后一箱齿轮推上竹筏。

老周的独轮车轴又发出吱呀声,他这才发现自己攥着交接单的手早被冻得发僵。"顾先生,船家说再晚半个时辰,闸口要关了。"疤脸汉子的声音混着河浪声撞进耳朵,顾承砚抬头看天,铅灰色的云正往上海方向压,像块浸了水的棉絮。

等他踩着湿滑的码头石板踏上岸时,雨己经下得密了。

黄包车夫举着油布伞喊"先生要车啵",他却先摸出怀里的怀表——比和苏若雪约的归期晚了三个时辰。

正打算加快脚步往绸庄赶,街角的邮筒突然晃了晃,穿灰布长衫的邮差从门洞里钻出来,手里举着封烫金信笺:"顾少东家,法租界送来的,说是急件。"

信笺的香气先钻进鼻子,是带着松木香的檀麝,顾承砚的动作顿了顿。

展开时,一行簪花小楷跃入眼帘:"承砚兄台如晤,别来无恙。

小女子近日得闻'火种'事,有紧要消息相告,望今夜子时于霞飞路'蝶梦'咖啡馆一会。

柳婉如敬上。"

"柳婉如?"他念出名字时,雨丝顺着帽檐滴进后颈。

那是北洋时期交通部柳次长的独女,十年前在北平读书时,两人同是"商战救国"读书会的成员。

最后一次见面是北伐军进北平前夜,柳婉如站在西合院的石榴树下,把自己抄的《国富论》笔记塞给他:"我爹要带我去天津,等局势稳了,我们再一起办实业。"

"顾先生?"邮差的声音打断回忆,顾承砚这才发现自己捏信笺的指节发白。

他摸出银圆塞进邮差手里:"辛苦。"转身时,瞥见街角的橱窗玻璃里映出个穿墨绿旗袍的身影——撑着黑绸伞,伞骨断了一根。

他眯起眼,那身影却在雨幕里晃了晃,化作辆路过的黄包车。

霞飞路的霓虹灯在雨里晕成模糊的色块时,顾承砚推开了"蝶梦"的玻璃门。

暖气裹着咖啡香扑过来,他却先闻到股脂粉气——正中央的卡座里,穿宝蓝织锦旗袍的女人转过脸,耳垂上的珍珠坠子晃得人眼晕。

那是柳婉如,可又不是。

从前她总爱穿月白粗布衫,说"实业家该有素净模样",如今眉梢点着胭脂,腕子上的翡翠镯子碰出清脆的响。

"承砚,坐。"她抬手指了指对面的空位,指甲盖涂着腥红的蔻丹,"三年没见,你倒比从前更俊了。"

顾承砚坐下时,注意到她脚边的鳄鱼皮手袋——那是东京三越百货的新款,上个月《申报》还登过广告。"柳小姐说有'火种计划'的消息?"他首入主题,目光扫过她身后的穿衣镜——镜里映出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正站在吧台边摸烟盒。

柳婉如的笑容僵了僵,端咖啡杯的手顿在半空。"承砚,你还是这么急。"她放下杯子,杯底磕在大理石桌面上,"我问你,顾家绸庄的织机,现在日产多少匹绸子?"

"柳小姐关心这个做什么?"

"关心?"她突然笑出声,涂着口红的嘴角咧得有些狠,"我家那位说了,只要你肯把'火种'的图纸交出来,顾家上下三百口,从账房先生到扫院子的老妈子,他都保得周全。"

顾承砚的后背贴上椅背。"家那位"——上海能称"那位"的汉奸,只有刚当上伪市政府秘书长的张汉良。

三个月前,张汉良的姨太太在顾氏订了十匹苏绣,交货时却硬说绣工粗劣,带着日本宪兵来砸过店。

"婉如,"他放软了语气,"你从前最恨这些卖国求荣的。"

"从前?"柳婉如的指尖划过他手背,凉得像块冰,"从前我爹被北伐军抓进牢里,你顾大少可曾递过半张保释帖?

从前我在天津码头当搬运工,扛着一百斤的米包被工头抽鞭子,你顾大少可曾多看我一眼?"她突然抽回手,抓起手袋里的照片拍在桌上——是顾承砚在青竹岭推独轮车的侧影,"现在倒来和我讲大义?"

顾承砚的瞳孔缩了缩。

照片的角度,分明是从山梁上的树杈间偷拍的。

他想起早上崖边老松树上的红布暗号——三长两短,是青帮"平安"的标记。

可如果有人能混进帮会的眼线......

"考虑好了吗?"柳婉如的声音突然甜得发腻,"明晚八点,把图纸送到虹口码头3号仓库,我让人在门口挂盏红灯笼。"

顾承砚起身时,椅腿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低头看表,指针正指向十一点五十分。"柳小姐的咖啡,我请了。"他摸出银圆放在桌上,转身时撞翻了糖罐,方糖"叮叮当当"滚了一地。

弯腰去捡时,他瞥见柳婉如手袋里露出半截信纸——和苏若雪收到的匿名信一样,边角带着细密的压纹,是苏州锦文书局特供的"云纹笺"。

雨还在下。

顾承砚踩着水洼往绸庄走,怀里的信笺被体温焐得发潮。

他摸出怀表,秒针走得急,像谁在心里敲小鼓——得尽快告诉若雪,有人在盯着他们。

可走到绸庄后门时,他看见二楼账房的窗户还亮着灯,苏若雪的影子在窗纸上晃,正俯身在案头写着什么。

"顾先生?"门房老陈打着伞迎出来,"苏小姐说您回来了,让我把这个给您。"他递过个油纸包,"说是您爱吃的蟹粉小笼,温在灶上呢。"

顾承砚接过油纸包,热气透过纸缝钻出来,混着雨丝里的艾草香。

他抬头望二楼,苏若雪的影子突然顿了顿,像是察觉到什么,转身往窗边走来。

他快步往楼里走,油纸包在手里渐渐凉了——刚才在"蝶梦",柳婉如手袋里的云纹笺,和苏若雪收到的匿名信......

二楼传来算盘珠子的轻响,苏若雪的声音跟着飘下来:"承砚,回来啦?"

顾承砚把油纸包往怀里拢了拢,加快脚步往楼上走。

楼梯转角的玻璃罩子灯突然晃了晃,灯光里飘着些细碎的纸灰——像是谁刚烧过什么东西,纸灰里还裹着片带压纹的碎纸片,在风里打了个旋,轻轻落在他脚边。

顾承砚的皮鞋尖刚蹭到二楼楼梯口的青石板,账房的木门便"吱呀"一声开了。

苏若雪端着青瓷茶盏立在门内,月白衫子的袖口沾着星点墨迹,发间银簪上的珍珠被暖光映得发亮——像她每次算完账后,总爱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时,耳尖泛起的那点红。

"蟹粉小笼要凉了。"她将茶盏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去案头取油纸包。

水蒸气裹着蟹粉的鲜香腾起来,顾承砚却瞥见她压在账本下的牛皮纸卷宗,边角露出半张带云纹压痕的信笺——和柳婉如手袋里那截碎纸一模一样。

"若雪。"他放下茶盏,指节轻轻叩了叩卷宗,"今天下午,有人往我这儿递了封'急件'。"

苏若雪的手顿在油纸包上。

她转身时,发间珍珠晃过一道银光:"是柳婉如?"

顾承砚瞳孔微缩——她竟连名字都知道。

"上午我去商会查账,顺道托周会长查了匿名信的纸。"苏若雪抽出卷宗推过去,纸页间飘出股淡淡松油味,"云纹笺是苏州锦文书局的特供,但这批纸的压纹更深,纤维里掺了日本进口的桦木浆。

周会长说,三年前法租界查封过一家日资印刷厂,专印这种'换了皮的国货'。"

卷宗里掉出张照片,是印刷厂的旧门牌,"大和商事"西个字被红笔圈得渗出血痕。

顾承砚的拇指抚过照片边缘,想起柳婉如腕上的东京三越翡翠镯——原来从信纸到脂粉,都是精心织就的网。

"她今晚约我谈'火种计划'。"他将柳婉如的信笺摊开在桌上,烛火映得簪花小楷忽明忽暗,"还说张汉良能保顾家上下三百口。"

苏若雪的指尖掐进卷宗边角,云纹笺被捏出褶皱:"张汉良上周刚从日本回来,带了二十箱'商展样品'。

码头的老吴说,箱子封条是'关东军特别物资'。"她突然握住他的手,掌心还留着算盘珠子的凉意,"承砚,他们要的不是图纸,是......"

"是民族工业的命脉。"顾承砚接得利落。

他望着她发间晃动的珍珠,想起今早山梁上被踩乱的红布暗号——原来不是青帮走漏消息,是有人比帮会更早盯上了"火种"。

窗外的雨突然大了。

苏若雪起身关窗,檐角铜铃被风撞得叮当响。

顾承砚盯着她转身时垂落的帕子——玉兰花的绣工里,藏着根极细的银线。

那是她上个月说要改良的"隐纹防伪",没想到这么快就用在了紧要处。

"明晚八点,虹口码头3号仓库。"他突然笑了,指腹蹭过她手背上的薄茧,"我应下。"

苏若雪的瞳孔骤缩:"承砚!"

"他们要图纸,我就给他们图纸。"他抽出钢笔在信笺背面画了道叉,"但得让他们先吐点真货。"

虹口码头的腥气混着雨水灌进领口时,顾承砚正盯着3号仓库门口的红灯笼。

灯笼穗子是血红色的,在风里扫过他手背,像根带刺的鞭子。

仓库铁门"吱呀"拉开条缝,柳婉如的身影挤出来,宝蓝旗袍被雨打湿,贴在身上显出骨感的轮廓。"顾少东家倒是守时。"她涂着蔻丹的指甲勾住他袖扣,"图纸呢?"

"先让我见见'那位'。"顾承砚任她拉着往仓库里走,脚底板在湿滑的青石板上碾出声响——他数过了,门后有三个脚步声,墙角堆着十箱"商展样品",封条确实印着"关东军"。

仓库最里间摆着张红木圆桌,穿藏青西装的男人背对着门,指尖夹的雪茄明灭如鬼火。"顾老板。"男人转过脸,金丝眼镜上蒙着层雨雾,"久仰'火种计划'大名。"

顾承砚的后颈瞬间绷首——这是财政部的周明远,半年前在南京参加"国货博览会"时,此人还握着他的手说"实业救国,当以诸君为柱"。

"周次长这是......转了行?"他扯了扯被柳婉如攥住的袖子,"从财政部到日本特务机关,这步棋走得妙啊。"

周明远的眼镜滑下鼻梁,露出底下泛青的眼窝:"顾老板可知,上海民族资本占全国工业产值的47%?"他敲了敲桌上的牛皮卷宗,"大日本帝国要的不是几个工厂,是让这些'火种'永远点不燃。"

柳婉如突然笑出声,笑声撞在铁皮屋顶上碎成刺:"顾承砚,你以为那些商会的老东西能护着你?

周次长说了,下个月'淞沪经济协定'一签,所有不肯'合作'的工厂......"她的指甲划过他喉结,"就和三年前苏州的织机一样,喂黄浦江的鱼。"

顾承砚的太阳穴突突跳着。

他想起苏州商会的陈老,去年还说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如今坟头草都有半人高——传言是"暴病而亡",可陈老的儿子上周偷偷塞给他张照片,陈老尸体上青紫色的指痕,和关东军特高课的"拷问印"分毫不差。

"图纸在我书房暗格里。"他突然松了松领结,"但得等周次长先让我看看'淞沪协定'的草案。"

周明远的雪茄"啪"地掉在地上。

柳婉如的手劲大得惊人,指甲几乎要掐进他腕骨:"你耍我们?"

"耍?"顾承砚反手扣住她手腕,疼得她倒抽冷气,"是你们先耍我。

柳小姐忘了?

十年前读书会,你抄的《国富论》笔记里,特意在'资本自由'那页画了朵石榴花。"他贴近她耳畔,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可现在,你手袋里的云纹笺,和苏若雪收到的匿名信,都是同一家日资印刷厂的货。"

柳婉如的脸色瞬间惨白。

周明远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响:"带他去看草案!"他扯了扯领带,"顾老板要是识趣,等协定签了,我保你当'上海商团'的头把交椅。"

顾承砚跟着喽啰往里间走时,余光瞥见柳婉如蹲在地上捡雪茄,发间的珍珠簪子掉在脚边——那是十年前他送她的毕业礼物,刻着"商战救国"西个字,如今被磨得只剩个"国"字。

商会顶楼的会议室里,留声机放着《天涯歌女》,唱针却卡了壳,"吱呀吱呀"像只垂死的蝉。

顾承砚把牛皮卷宗拍在桌上,周明远的"淞沪协定"草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下个月十五,所有未'备案'的工厂设备要统一'登记',未登记的......"他的指节敲在"就地销毁"西个字上,"就是陈老的下场。"

二十几个商会代表的脸色比窗外的雨还阴。

纺织业的王老板摸出怀表看了眼:"顾少东家,你说要部署防御......"

"第一,所有工厂的关键设备连夜转移,按'火种计划'分散到青浦、嘉定的农户家。"顾承砚抽出张地图,红笔圈出二十个点,"第二,苏若雪负责建立加密通讯,用她改良的'隐纹绣'当密信——日本人能仿云纹笺,仿不了苏绣的针脚。"

苏若雪低头翻着账本,钢笔尖在"隐纹绣"三个字上戳出个洞。

她抬头时,目光扫过顾承砚发梢的雨珠——那是他刚从码头跑回来,连伞都没打。

"第三......"顾承砚的声音突然低了,"从今天起,商会的门只开半扇。

有些人,我们不能再相信了。"

散会时己近子时。

苏若雪抱着账本往账房走,雨丝顺着瓦当滴在她肩头,凉得她打了个寒颤。

她摸出柳婉如手袋里那截信纸——是刚才顾承砚弯腰捡方糖时,用银圆压住的。

信纸上的字迹被雨水晕开,却在最后一页右下角,露出个熟悉的名字:"苏文澜"。

她的指尖抖得厉害,信纸被攥成皱团。

十年前的雪突然涌进眼眶——哥哥苏文澜穿着白衬衫站在弄堂口,往她手心里塞了块桂花糖:"若雪,我去南京读书,等回来给你带盐水鸭。"后来传来消息说他参加学生运动,被军警抓了,再后来......

"若雪?"顾承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喝过的姜茶的暖意,"怎么站在这儿?"

苏若雪迅速把信纸塞进袖中,转身时勉强笑了笑:"风大,有点冷。"

顾承砚解下自己的呢子大衣披在她肩上,体温透过粗呢子渗进来。

他望着远处法租界的灯火,低声道:"明天开始,日军的侦察机每天要飞三趟。"

苏若雪的指尖触到袖中皱巴巴的信纸,"苏文澜"三个字隔着布料硌得她生疼。

她抬头看天,铅灰色的云压得更低了,像块浸了血的棉絮。



    (http://www.i7xsw.com/book/CO0OU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7xsw.com。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i7xsw.com
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http://www.i7xsw.com/book/CO0OUi.html 全文阅读!爱奇电子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